APP下载

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以龙陵县三江口国有林场为例

2021-11-28李开卫张加龙杨培师杨学杰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火情林区林场

李开卫,董 琼,张加龙,杨培师,杨学杰

(1.龙陵县三江口国有林场,云南 保山 678300;2.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生产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森林火灾不仅会毁灭成片的森林,危害林内动植物,还会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生态环境失衡[1]。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是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2]。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的占97%以上,其中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炼山造林分列前4位[3]。本文以龙陵县三江口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为例,针对林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分析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对策,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保证当地林业资源安全。

2 林场基本情况

林场属典型的国有生态管护型林场,管护的林区点多面广,大部分林区分布于干热河谷地带,下设9个生态资源管理站,管护责任区共 30 片,经营总面积 6809.13 hm2,森林覆盖率为 98.26%,权属为国有、集体两类,国有6142.43 hm2、集体666.7 hm2hm2,其中:公益林面积5540.80 hm2(国家级5171.40 hm2、省级369.40 hm2)、商品林面积1149.60 hm2、经济林面积113.24 hm2、非林地面积118.73 hm2。按优势树种面积占比统计,最大的6个树种依次是思茅松(Pinuskesiya)、云南松(P.yunnanensis)、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西南桦(Betulaalnoides)、旱冬瓜(Alnusnepalensis)和杉木(Taiwaniacryptomerioides)。此外,林区内野生动植物及中草药种类繁多,包括黑熊、白腹锦鸡、岩羊等国家保护动物及滇重楼(Parispolyphylla)、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等珍稀中药材。林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怒江流域低热河谷区域气候炎热,雨量较少,年均气温20 ℃,年降水量1200~1500 mm。

3 森林防火现状

林场森林类型主要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根据林种可划分为防护林(思茅松P.kesiya、华山松P.armandii)、用材林(云南松P.yunnanensis、柚木Tectonagrandis、杉木T.cryptomerioides)、经济林(坚果Macadamiaternifolia、核桃Caryacathayensis)三大类。其中防护林占比83.30%,用材林占比15.57%,经济林占比1.14%,但火灾多发生于用材林中。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1982年建场以来,共发生森林火灾2起,其中2009年发生一起,由于林缘农户烧荒引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0.5 hm2,烧毁云南松173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2014年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起火原因未查明,过火面积75.87 hm2,烧毁云南松3906株,此次森林火灾共出动车辆245辆次,1700多人参与灭火,从发生到扑灭再到清灭,历时68 h,前后跨越4 d,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2万元,共投入扑火费用40万元,其它损失1.5万元,三项合计73.5万元。森林火灾易造成巨大资源损失,威胁人身财产安全。因此,从源头杜绝森林火灾发生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人身安全。

林场自2015年调整充实人员配置和加大物资储备力度,组建设施较为完备的应急扑火队、季节性半专业扑火队和8支应急小分队,扑火队成员包括全场干部职工、护林员、村组干部在内共计134人。2015~2020年,林场共开展专业技能、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36期3000人次,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在集市流动宣传200车次,深入林区周边村寨流动宣传400车次,张贴和发放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单35000份,在公路沿线、入山路口等重点地段新增制作宣传牌800块、警示牌380块,添新永久、半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碑(牌)、警示牌130块。通过多年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有效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

4 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林下可燃物未能得到及时清理

林下地表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林场仅对腊勐松山红色教育基地及历史文化圣地佛龙寺两片管护林区进行可燃物清理,其它管护区林下堆积物未能得到及时清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日俱增,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短时间内火势难以控制,扑救困难,极易引发重、特大森林火灾。

4.2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通讯设备薄弱

林场点多面广,涉及9个乡镇,30片林区,山情、民情、林情复杂,防火检查站数量少,大多为临时检查点,无法做到24 h覆盖检查。防火通道基本为20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伐区公路,存在防火等级低、数量少、维护成本高和防护效果不明显等缺点。防火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更新慢、成旧老化、信号干扰严重,部分已无法使用[4]。现有扑火物资存放时间长,数量有限,且以1号、2号扑火工具为主,其它扑火设备严重不足。较少的防火检查点无法全面杜绝火种进入林区;薄弱的防火通道导致火情出现时无法快速赶往火灾发生现场;落后的通信设备导致指挥难度大, 无法满足“科学、迅速”的扑火指挥需要;有限的扑火物资在应对突发大火时,只能等待上级单位调拨,不能及时快速扑灭火情,最终导致严重经济损失[5]。

4.3 林区周边群众防火意识淡薄

林场内林农交错,零星农地和墓地较多,人员流动频繁。且近年来林区无火情火灾的发生,周边群众防火意识逐渐下降,导致防火压力逐渐增大。虽通过防火宣传车流动宣传,张贴警示标语、悬挂宣传牌等手段进行全面宣传,但由于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旧俗无法改变,林区林缘依然存在传统生产生活用火、烧香烧纸、抽烟、野炊等问题。

4.4 亚健康林分占比高

亚健康林是指生长发育较好,林木树叶偶见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落(发生率10%以下),结实和繁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未受灾或轻度受灾的林分[6]。林场为有效提高林业经济价值,2008~2018年期间引进松脂采脂公司,对林区内的云南松进行采脂,经过多年的采脂,云南松林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占比高达33.29%,已出现倒伏及枯死现象。另外,部分林木发生生理性病害,火灾危险系数逐年增大。目前,虽已停止采脂,但松脂大量附着于树干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且难以扑灭,增加了森林防火危险等级。

4.5 应急处置能力不强,责任落实不精准

由于林场涉及面广,人员分散,管理难度大,部分扑救队员身体素质差、干部职工老龄化严重,发生火灾时人员调动时间长、扑救路程远,火情不能及时处理。与干部职工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应付式对待;在建立的联防联控机制中,与部分村、组之间存在山林权属矛盾纠纷, 联防区域没有真正落实到预防为主的实际中,依然存在火灾发生的隐患[7]。

5 森林防火对策

5.1 有计划清理地表可燃物

根据对其中两片林区的可燃物清理情况来看,防火效果明显,火灾隐患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有效减小了管理难度。因此,后期可以计划按年度、片区实施地表可燃物清理,针对火险隐患等级高的地方优先实施清理,从根本上遏制火灾发生。

5.2 加强防火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设备更新

欲善其功,必先利其器。防火物资作为发生森林火灾时有效应对火灾的基础保障,是扑灭和扼制火势蔓延的利剑。因此,增加防火物资储备、更新扑火设备能更好应对森林火灾,如及时更新无人机、风力灭火机、高扬程抽水泵等防火先进设备。此外,加快森林防火监控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能及时发现火情并快速开展指挥扑救,针对现有防火通道进行及时更新维护,并根据火险等级高,扑救难度大的林区新增防火通道,是火灾发生能及时扑救的有效措施。

5.3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严管野外火源

根据管辖区域,全面开展形式多样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增强林区干部、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通过编制《宣传实施计划》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并在人员密集区流动播放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扑知识,积极开展“五个一”教育活动,签订学生保证书,在公路沿线、入山路口等重点地段新增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牌、警示牌,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有序全面开展,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狠抓重点区域和重点林区的防火工作,根据年降雨量少、火险等级较高、气候干燥、可燃物载量大的林区,划定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和重点林区,有计划地进行重点防范[8]。在高火险期,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期间,于人员流动频繁地段设立固定和移动检查站卡,特别是在清明节期间设立香烛纸币集中烧除点,加强对过往人员、车辆的管理,认真造册登记并严格进行检查,扣留火种及易燃易爆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过往行人的防火责任心,从根本上控制火源入山,有效减少火灾隐患。

5.4 加大亚健康林种改造

树木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导致树木死亡,引发重大森林火灾。通过对亚健康林分进行调查、采样、分析、汇总,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清除死亡、亚健康林木,保留耐火性好、抗病虫害及抗旱能力强的树种,可以有效防止灾害发生。

5.5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目标管理责任落实

强化扑火队伍建设,补充身体素质好、应变能力强的扑救队员,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火情,做到“打早、打小、打了”。通过对应急扑火队、季节性半专业扑火队、应急小分队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对扑火预案事项进行现场模拟训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森林火灾扑救队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周边村社区、站点职工、护林员的意见和建议,提前进行安排部署,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提高每位职工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与林区周边乡镇和保护区签订联防协议,进一步增强各责任人的责任感和压力感。同时要求各资源管护站点的责任人做到目标责任明确、工作到位,达到每片山林有人护、每个山头有人管,落实到山头地块,真正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的。

5.6 加快先进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防火工作由粗放的人海战术向科技防灭火转变[9]。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激光雷达和3S(RS、GIS、GPS)等先进设备在森林防火的使用,实现在线监测、信息高效传递,提升火情发现能力,从预测预报、全天候监控、快速指挥扑救等方面提升防火扑火的综合控制能力和水平[10]。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林区周边火险隐患,进行科学防控。利用无人机快速监控火场面积、火场走势及进行灾后信息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扑救措施和灾后重建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6 结语

林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森林资源储备基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践行者,面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可有效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森林防火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控制和减少森林火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火情林区林场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男孩16岁生日当天冲上11楼火场救人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机起火了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面对火情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