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荪主要栽培模式探讨

2021-11-28徐自警周建波李万德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竹荪培养料竹叶

李 晶,徐自警,周建波,胡 斌,罗 培,李万德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引言

竹荪(Dictyophoraspp)又名竹笙、竹参、竹菌、面纱菌、网纱菇,在分类上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鬼笔科、竹荪属[1]。竹荪外观美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被称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2]。

据测定,竹荪干品中蛋白质含量为13%~17%,含20种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为人体必需,且含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还具有健脾益胃、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的作用,能调血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降血压、降血脂等多重疗效[3]。当前,竹荪在我国种植的时间相对较短,种植范围并不广泛,栽培技术也不是很完善。因此,本文展开了相关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2 竹荪主要栽培模式

2.1 林下栽培模式

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栽培竹荪,一般要保障水源充足,栽培土壤质地疏松[4],无白蚁活动的竹林、林木混交林、阔叶树林、果园等,均可以作为林下栽培竹荪的场所,所用培养料不仅可以是竹屑、竹绒、木屑、刨花等木质素较高的原料,也可选择谷类或作物的秸杆[5]。林下栽培具有应用范围广、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

2.1.1 场地选择

一般选地势较平或缓坡[6],向阳背风,排水良好的竹林或树林,前期清除杂草,撒上石灰消毒。

2.1.2 播种时间

春秋两季播种,效果良好。

2.1.3 栽培

林间一般床栽,床宽80~100 cm,长度不限,床间间隔30~50 cm,栽培种2~6瓶/m2,采用层播法,一层料,一层菌种,3~4层,铺料厚15~20 cm,播种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 cm,并用清水浇透。

竹林栽培竹荪,可利用毛竹落下的叶子与竹枝做种植竹荪的原料[7],竹林自然遮阳,竹荪培养废料又可做为竹林肥料。生产时,在竹林地中挖开宽40~50 cm,高15~25 cm的畦,建好后,铺上一层10~12 cm发酵好的料,加一层菌种,重复3次,覆盖2~3 cm的碎石层,再盖一层竹叶或稻草,接种后,如果气温较低,应覆膜保温。

2.2 大田栽培模式

大田栽培模式具有地块更易选择,易管理,产量高,品质优,采收方便等优点,为更多农民所接受和掌握。

2.2.1 稻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无污染,不易结块,土壤肥沃,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植过竹荪的水稻田[8]。清理杂物,翻土建畦,畦宽60~80 cm,沟宽40~60 cm。

2.2.2 原料准备

培养料是竹荪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培养料的优劣对竹荪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9],将新鲜的竹屑堆置发酵1~2个月,再将发酵料在田块铺展,料厚约20 cm,每亩4.5~5 t,过10~15 d后播种,块状菌种点播,细泥覆盖1~2 cm,再盖稻草或杂草,若气温低于15 ℃可再加盖薄膜。

2.2.3 管理

竹荪既怕旱,又怕渍,从下种到采收都要保持覆土湿润[10],注意田间排水,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做好遮阳、防雨,保持温度在22 ℃左右,加强通风换气,出菇前搭盖好阴棚,出菇期若持续干旱,保持沟底浅度蓄水。

2.3 室内栽培模式

竹荪室内栽培,不仅可以周年生产,而且能增加竹荪的产量,提高其产品的品质[11]。所建菇房应坐北朝南,利于通风换气和冬季调高室温,并可避免西晒[12]。菇房内安装多层式菇架,每个菇架以4层较合适,每层相距50 cm,最底层离地30 cm,菇架宽70 cm,菇架之间距离60~70 cm,南北向排列,菇架之间安装照明灯。

2.3.1 消毒

泥土或竹叶要分别进行消毒,每m3泥土和竹片用1%~1.5%的福尔马林和0.3%~0.5%的敌敌畏混合水溶液30L,用喷雾器将药水喷于泥土和竹叶上,最后覆盖薄膜。泥土盖膜5~7 d,竹叶盖膜1~2 d。菇房先打扫清洗干净,并用1%的敌敌畏杀虫,菇房内外用福尔马林熏蒸灭菌。

2.3.2 栽培

预先在床铺一层消过毒的麦草或稻草,以防漏土,然后铺一层腐质土,厚3~5 cm,再铺培养料,厚10 cm,均匀撒播一层菌种,加一层5 cm厚培养料,再撒一层菌种,用薄膜盖好,经20 d后,待菌丝长满后,进行覆土管理。

2.4 压块模式

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与培养料混合压制成菌块,必出菇早且集中。

2.4.1 制块

将刚长满的竹荪栽培种从瓶(袋)中挖出,用木框(40 cm×40 cm×12 cm)做成栽培块,压块成型后,去掉木框,盖上薄膜。

2.4.2 管理

菌丝长满后,在菌块上面盖厚1~2 cm的竹叶,继续培养5~10 d,菌丝布满叶层80%以上时,覆盖泥土厚3~4 cm。控制好光、温、水、风等,满足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

2.5 袋式栽培模式

通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和菌丝体培养,菌丝长满后,脱去塑料袋,覆盖腐殖土2~3 cm,放菌棒,菌棒空间填满填充料(配方:腐殖土33%,杂木屑33%,竹屑33%,尿素1%),使填充料高出菌棒1~2 cm,再盖1~2 cm腐殖土,最后覆上薄膜。再控温、光、湿、空气等,一般60~90 d即可长出子实体。

2.6 与粮、菜间作套种模式

在竹荪畦床旁边可以进行其他农作物的套种,如大豆、玉米、黄瓜、莴笋、木薯、白菜等高杆或藤蔓较高的作物,待竹荪播种后20d左右即可进行其他农作物的种子播种,作物最好选择高杆或藤蔓较高的农作物,农作物长到一定高度可为竹荪的生长提供天然的遮阴物,有利于竹荪生长,竹荪的菌渣又能供给这些农作物丰富的营养物质。

3 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竹荪因其“短平快” 的优势,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激发了越来越多农户的种植热情,发展多元化的栽培模式,竹荪产业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一大产业[13]。本文所述的6种栽培模式,竹荪大田栽培,是目前人工栽培竹荪的最好栽培方式,此法栽培,竹荪产量高,品质好,综合经济效益高。另林地种植竹荪可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种植业对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可增加总收入。

目前竹荪发现有8个种类,其中棘托竹荪、长裙竹荪已驯化为人工栽培且大面积生产,生产时,最快45 d可以出菇[14]。为了加快竹荪的生产步伐,应重点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开发竹荪风味的调味品及高级保健饮料,有广阔的开发前景[15]。总之,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就地取材,不断探索符合本地高产稳产的栽培模式和开发产品。

猜你喜欢

竹荪培养料竹叶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雪地里的小画家
《竹》
“竹君”食疗菜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一碗竹荪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