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扩建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要点探讨

2021-11-28兰娉婷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污染源环境影响污染物

兰娉婷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贵州 黔东南 556000)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打击[1]。化工企业根据国家产业、环境管理要求或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扩建等项目时,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需综合分析改扩建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以此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评估,为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1 改扩建化工项目环境影响特点

化工行业基础项目在项目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具有工艺复杂、门类众多,污染因子多,环境风险高等特点[2]。化工项目产污环节较多,污染物较复杂,因改、扩建化工项目在实施中会保留原来的部分生产设施,当另外一部分拆除后新建或扩建的生产设施会导致产污环节和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影响方式、途径、程度也将发生变化。

2 改扩建化工项目环评技术评估要点

2.1 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平面布置合理性评估要点

首先,需重点审查评估改扩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是否符合“三线一单”要求,还得评估改扩建项目与当前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并审查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和行业环境准入要求。其次,重点审查评估该项目与有关规划(如产业园区或开发区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等)的符合性,同时需联动产业园区(或开发区等)规划环评进行评价,评估项目与产业园区(或开发区等)专项的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的符合性。最后,结合该项目与政策、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符合性,以及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实施后环境影响的预测结果,综合评估改扩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并对改扩建后全厂布置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分析改扩建后对项目内部办公楼、宿舍楼等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的目标和要求等,设施布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且便于污染物的收集处理等。

2.2 工程分析评估要点

工程分析技术评估中需关注提供的工程内容(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以及依托工程等)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项,是否符合项目特点。项目消耗的原材料、辅料、燃料、水资源等种类和数量是否合理可信,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的描述和物料、水的走向是否清晰,产污节点与污染物种类分析是否合理,有关工艺流程和产污节点分析图是否规范。物料平衡、水平衡、燃料平衡、蒸汽平衡分析是否符合项目特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分析结果是否可信,主要有害物质、元素的平衡分析是否清晰合理,相关统计表格和平衡图是否规范。审查污染源强计算、类比分析数据是否可信,同时结合现在污染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排污许可证申请和核发技术规范等进行审查。此外,对于改扩建化工项目,还需关注项目改扩建前工艺、装置、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等,各主体工程、环保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等利用、处置情况,改扩建后生产工艺、规模及各工程、设施的变化,重点关注项目改扩建前后各污染物排放种类、方式、排放量等的变化情况。

2.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估要点

对于改扩建化工项目,关注改扩建后项目区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是否存在漏项。还需关注是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进行了区域污染源调查,是否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已存在的环境问题与现在项目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性,是否存在评价区域(现有、在建、环评已批复拟建)的污染源与项目改扩建后排放的污染物有关,项目是否存在被替代的污染源等,是否调查上述污染源的排放源强。

现状评价因子包括常规评价因子、特征评价因子,其中对于特征评价因子,应包括原有项目特征因子和改扩建项目之后特征因子。现状评价因子的选取、达标区的判定、环境质量现状补充监测以及现状评价方法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和环境管理要求。环境质量现状补充监测方案应结合区域地形地貌、风向、受纳水体(含区域自然排水受纳水体)水文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原项目产污设施分布、改扩建后产污设施分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等进行合理制定,并注明补充监测时原项目的运行工况,以便于后续环境影响预测背景选取。如类比已有资料,则应说明类比资料来源、时间,论证类比可行性。如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现状评价时,当发现单因子指数大于1,应调查分析超标原因,并纳入项目环境可行性综合分析内容。另外还需关注原项目已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现状,是否已造成环境问题。

2.4 环境影响预测评估要点

根据工程分析污染源强,环境质量现状背景和区域污染源调查结果,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推荐的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来对改扩建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改扩建化工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一般情况下应重点关注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预测因子应结合评价等级、工程特征、环境特性及当地的环境管理要求进行审查,预测模式参数的选用应根据审核与技术导则及相应技术规范的数据,若选用导则之外的预测模式,应说明选用的理由以及验证的相关性论证结果。同时根据评价等级要按导则要求审核是否需要叠加环境现状、区域污染源(现有、在建、环评已批复拟建污染源)、达标规划中污染源影响,以及区域削减污染源的影响,是否按改扩建后项目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对区域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进行了合理正确的预测评价。对于现状监测时原项目处于正常运行工况,且改扩建后原有工程不改变工程内容及运行工况的情况下,预测时若选现状监测值作为背景值,预测源强可考虑扣除原项目污染源源强,但预测模式另有要求的除外。对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注意预测源强还需考虑全厂现有污染源排放源强,包括项目改扩建后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所有有组织、无组织污染源。环境风险预测分析中应注意改扩建后保留的原有风险源,与改扩建新增的风险源的连锁风险会影响预测、分析,以致于不能合理确定风险预测情景、预测源强。

2.5 环境保护措施评估要点

对改扩建后项目拟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的环境、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可进行多方案选比论证,推选最佳方案。同时,还应论证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是否符合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等污染防治政策、规范,是否能稳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并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对原项目已有的环保设施,应从规模、相容性、运行现状、建设情况和建设要求等有关方面分析论证可行性。对原有项目已造成环境问题的,应提出“以新带老”措施,并论证“以新带老”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是否可以接受。另外,还需按照导则要求,结合措施的有效性、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污染源源强核算指南、排污许可核发指南等,对项目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最终核算。

此外,还需审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合理可行,是否根据改扩建项目所涉及的环境物质的风险特性而提出。对于可能与原有工程产生连锁风险反应的风险源,是否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或减小风险影响的措施或改进方案。对于原有工程存在风险防范措施漏项或需要整改的,是否提出了具体完善的整改措施。对于需进行疏散的,疏散方案是否结合周边实际环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理可行。

2.6 环境可行性评估要点

应关注改扩建后整体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考核要求、污染物削减等要求,审查是否已考虑了改扩建项目原有工程的环境影响并综合政策、规划符合性,选址合理性,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保措施及风险防范的可行性、环境影响预测等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价改扩建化工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3 结论

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新时代提倡绿色低碳的发展形势下,更应注重改扩建化工项目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对改扩建化工项目实施的环境可行性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评估,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排,为我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污染源环境影响污染物
智慧化工园区刺激性气体污染源定位技术
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研究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浅谈热镀锌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控制
镀铜焊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分析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