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

2021-11-28王希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环境保护污染

王希波

(山东省滨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现阶段,土壤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化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容易导致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其中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最为严重,这种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及土壤环境治理问题依然较为严峻,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对此,还需采取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处理,对我国绿色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1 土壤环境现状

1.1 重金属污染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轻工业及重工业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出现,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工业生产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及工业废料,对土壤环境产生严重污染。从目前角度看,工业排放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包括Hg、Cd、Pb、Cr等,金属离子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此类元素也对土壤的自净能力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土壤结构无法修复[1]。部分企业排放的废水无法有效处理,其中含有大量的汞及锡等元素,废水排放到土壤中,容易导致土壤丧失固有的肥力,甚至导致土壤营养物质缺失,发生土壤坏死的问题,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

1.2 化学污染

与重金属污染相比,化学污染对土壤的破坏力较强,我国土壤化学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土壤具有酸碱平衡的能力,一旦失衡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便会缺失,发生土壤变异问题,包括坏死及裂块[1]。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废弃物酸性成分高,一旦废弃物中的成分在土壤中渗透,便会导致土壤酸碱失衡,大量的酸性成分在土壤中沉淀,长期发生此类问题将诱发土壤酸化。农户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化学农药,一旦过度使用,土壤中将会存在残留,土壤进而发生土壤坏死及肥力失衡问题。

2 土壤环境遭到破坏的因素

在土壤资源实践工作中,为有效提升土壤资源的利用率,还需全方位对土壤进行保护,明确土壤环境受到破坏及污染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土壤环境的安全性及绿色性。土壤资源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常见的土壤破坏因素如下:

2.1 农业污染

土壤环境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壤环境发生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质量必将受到影响。农业种植过程中,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及生态发展观念,部分地区采取化学肥料完成作业,在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过程中,容易导致土壤环境不断恶化。化学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毒性元素,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严重损害。比如,土壤中的一些有机质及微生物对土壤具有良性影响,而长期使用化肥会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难以对其中的物质进行降解及转化。

2.2 工业污染

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剧,乡镇地区承接一些落后的重工业项目,此类重工业项目在初期生产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对土壤结构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从远期角度看,重工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土壤环境形势更为严峻。重工业在发展中,排放有毒气体和废水污水的行为,均会导致土壤环境发生负效应,对土壤结构的养分产生影响,导致土壤环境恶化更为严重,最后发生土壤板结问题。

2.3 生物污染

该污染类型一般是灌溉水引发的污染,将有毒性的水排放到土壤中,将其中的微生物等杀死,滋生大量的致病菌,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土壤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这种净化能力具有临界值,一旦超出净化能力,便会发生污染。企业及群众在土壤中排放大量的污水,并没有考虑到土壤的吸收能力及承受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土壤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并发生严重的土壤破坏。

3 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法

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为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还需全面做好土壤环境的保护工作[2]。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复杂且具有综合性,在实践过程中,应当结合高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方法,提升土壤环境的整治效果,保证土壤环境得以改善及净化。

3.1 明确责任制度

在土壤环境保护过程中,为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需依赖相关的责任制度。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导致责任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对土壤环境整体保护效果产生影响。在实践中,容易发生全部管理及放任不管的矛盾问题,为提升土壤的整体管理效果,应当建立起清晰的责任体系。土壤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基于立法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全面的指导。比如,制定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构建起土壤污染治理责任机制,其中包括投资模式及风控管理等。在土壤保护中,建立起长效的监督机制,土壤受到破坏需要较长的周期,保护工作也要进行分类,立足于长效治理工作角度,达到远期治理目标。土壤环境保护中,为评价方案的整体效果,以免发生资源浪费,还需通过示范工程进行分析,确定相关的保护方案后,展开小范围实验,达到理想的效果后,全方位普及。

3.2 采取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当展开全面的修复及保护工作,在土壤资源利用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达到预防效果。结合完善的修复方法,将恶化的土壤环境修复[3-4]。对此,在实践过程中,还需积极创新土壤修复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创新。土壤修复技术具有较强的属地性质,在实际土壤环境中进行合理修复,针对性较强。对此,根据土壤的类型,采取有针对性地促进,避免盲目引进技术,结合我国每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各个地区均应当建立起土壤修复技术体系,避免发生技术滥用问题,修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当以高效的方法结合实际环境选择对应的技术。

3.3 使用风险管理方法

在土壤环境保护过程中,实施全范围的统筹管理措施非常关键。此过程可避免耗费大量时间,但投入成本较高,为保证土壤环境整体保护效果,科学优化保护力度,采取风险管理促进措施具有必要性[5]。风险管理是对土壤及人进行双向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思考规范人的行为方法,针对受到严重破坏的土壤环境,需要先确定类型,随后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再使用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4 结语

土壤资源是人们的生存资源,面对土壤环境被破坏的现状,还需采取有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群众要认识到土壤环境被破坏的现状,了解其中的破坏性因素,比如,一些重金属污染因素或者生物污染因素,明确污染的原因,从工业、农业及生活不同角度分析,以此提出相关的保护及治理措施,以高质量及高标准的环境治理措施,提升整体的治理水平。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