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11-27刘晓萌张燕北于海明孙媛媛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9期
关键词:琥珀酸抗炎体征

刘晓萌 张燕北 于海明 张 贺 孙媛媛

1.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患儿呼吸系统及机体整体危害显著,重症支原体肺炎甚至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需求极高[1-2]。另外,该类患儿除表现出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外,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也相对突出,而促炎与抗炎状态在此过程中,呈现异常波动的状态。因此,对该类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炎症因子的调控也是重要的评估方面[3-5]。临床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研究可见,但是现存的相关研究差异较大,故更为全面细致的探究需求较高。本研究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9 月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100 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例;年龄1.0~12.8 岁,平均(5.3±1.5)岁;病程3.0~7.5 d,平均(4.3±0.9)d;体温38.3~40.1℃,平均(39.0±0.5)℃。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1.1~13.0 岁,平均(5.5±1.6)岁;病程3.0~8.0 d,平均(4.4±1.0)d;体温38.3~40.0℃,平均(39.1±0.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年龄≤14 岁。(2)确诊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在一般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高热、顽固剧烈咳嗽,肺部体征少)基础上若有以下之一表现可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即①坏死性肺炎表现;②肺大叶实变伴中至大量胸腔积液;③影响呼吸功能或合并其他系统功能障碍;④合并闭塞性支气管炎;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⑥起病急、症状重、肺大叶实变,对单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6];(3)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及有效配合。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②伴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③合并其他感染;④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⑤近期进行肺炎及抗感染等相关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支原体肺炎的常规对症治疗,主要为对患儿采用阿奇霉素(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1213)等进行治疗,另给予止咳平喘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201114)1 mg/kg 的剂量进行治疗,1 次/d。两组均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总有效率 以患儿的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等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均消失,相关检测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为显效;以患儿的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等肺炎相关症状体征、血液检测指标有明显改善为有效;以患儿的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等肺炎相关症状体征、血液检测指标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症状体征改善时间 观察两组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改善时间。

1.3.3 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及治疗3、5 d 后分别采集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血,30 min 内送检,避免污染。3000 r/min 离心5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取血清检测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炎因子[IL-4 及γ 干扰素(IFN-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法[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货号:JK-(a)-E02879、583361-480、K1051-100、583341-96及YS04829B]进行定量检测。检测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时间点的测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两组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 及TNF-α)有波动及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治疗3、5 d 后,两组IL-1β、IL-6及TNF-α 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5 d 后,两组IL-1β、IL-6 及TNF-α 水平低于治疗3 d 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3、5 d 后,观察组IL-1β、IL-6 及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与本组治疗3 d 后比较,bP <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P <0.05。IL:白细胞介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抗炎因子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两组血清抗炎因子(IL-4 及IFN-γ)有波动及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治疗3、5 d 后,两组IL-4、IFN-γ 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5 d 后,两组IL-4、IFN-γ 水平低于治疗3 d 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3、5 d 后,观察组IL-4、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抗炎因子比较(μ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抗炎因子比较(μ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与本组治疗3 d 后比较,bP <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P <0.05。IL:白细胞介素;IFN-γ:γ 干扰素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危害较为突出,甚至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而重症支原体肺炎作为其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其死亡率虽有较大幅度的控制,但是对患儿的危害仍不容小觑。与重症支原体肺炎相关的临床诊治研究中,除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控制需求较高外[8-9],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也是临床的重点与调控。有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患者的促炎与抗炎失衡情况严重,炎症反应突出,表现为IL-1β、IL-6 及TNF-α 等促炎因子显著升高[10-11],而IL-4 及IFN-γ 等抗炎因子因促炎因子表达升高,应激性变化,呈现高表达状态,因此对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的过程中,上述血液指标的监测与调控意义均较高,同时也是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相关的研究中[12-14],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应用效果可见,但是其细致的作用仍存在较大研究差异,且对于促炎与抗炎状态平衡的影响研究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对症治疗,且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相对更短,治疗后的血清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相对更低。因此肯定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可能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于机体炎症反应起到更为有效的控制作用有关[15-18],其较大程度地控制了机体的促炎反应,因此抗炎反应随之降低[19-21],而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的呼吸道异常状态也随之得到控制,相关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22-27],故认为其综合应用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于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患儿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琥珀酸抗炎体征
针刺联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市场2023年将达4.4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