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

2021-11-27韩长年

磁共振成像 2021年9期
关键词:腹壁筋膜肿块

韩长年

作者单位:北京南郊肿瘤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76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 type fibromatoses,DF)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硬纤维瘤,是一种富有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本病具有侵袭性生长,手术易复发,但不发生远处转移的特点[1-3]。根据发病部位习惯上将其分为腹内型、腹壁型和腹外型三类。笔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病理证实的26例腹外DF的影像学资料,以期总结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经本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101),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本组26例腹外DF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6~44岁,中位年龄26岁。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和局部软组织肿块。本组首诊20例,术后复发6例。所选取样本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

1.2 检查方法

MRI检查均采用Philips Multiva 1.5 T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S序列。T1WI:TR 450~600 ms,TE 10~20 ms;T2WI:TR 3000~4500 ms,TE 80~95 ms;FS:TR 2500~3500 ms,TE 60~80 ms。增强扫描为轴位、矢状位、冠状位3个方位的T1WI加脂肪抑制,经肘静脉常规注射对比剂Gd-DTPA。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本组26例患者,其中发生于颈肩部5例(5/26,19%),臀部6例(6/26,23%),四肢15例(15/26,58%)。在本组中25例为单发病灶,1例臀部及下肢见多个病灶。本组病例发生在四肢较多,主要为下肢(图1,2)。

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状,多数病灶与周围肌肉组织分界不清晰,周围组织呈不同程度受压改变。肿块长轴与肌纤维走行一致,沿肌间筋膜生长,其中15例肿块周围可见“筋膜尾”征(图1D)。本组病例肿块内均无坏死及出血,无远处转移,其中1例包绕在长骨周围生长,侵及相邻骨质引起骨质缺损,周围骨质未见水肿信号。

2.2 MRI信号特点

T1WI信号:与周围肌肉比较,呈稍低信号17例,9例呈等信号。其中20例病灶内见条状低信号(77%;图1A),6例信号较均匀、肿块内未见明显低信号或低信号不明显(23%;图2A)。

T2WI信号:肿块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肌肉而低于脂肪,肿块内均见胶原纤维成分的低信号,且显示较为清晰(100%;图1B、2B);T2WI-FS序列肿块呈相对明显高信号,其内条状低信号显示较为明显(图1C)。

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强化,其中20例灶内可见无强化的条状低信号(77%;1D);6例强化不均,其显示条状低信号不如T2WI易观察(23%;图2C)。

3 讨论

DF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硬纤维瘤,在2020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来源于纤维母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肿瘤,为中间型局部侵袭性肿瘤。DF具有侵袭性生长、局部复发倾向、不转移的特点[3-5],好发生于肌肉、筋膜、腱膜,是一种富有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根据发病部位习惯上将其分为腹内型、腹壁型和腹外型三类[6-8]。腹内型主要累及肠系膜、腹膜后和盆腔;腹壁型主要累及腹壁肌肉;腹外型主要累及颈、肩、四肢等骨肌系统,在腹外DF中,病变一般沿肌间隙侵袭性生长,长轴与肌纤维走行一致,常见“筋膜尾”征[6]。

DF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创伤、遗传、内分泌、接受射线照射史等多种因素有关[9],其中腹壁型多见于有腹壁手术史的育龄妇女[10]。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腹外DF的术后复发率较高,本组6例为术后复发病例。

腹外DF多见于儿童和青年,25~40岁为发病高峰期,较少在6岁前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5],本组中位年龄26岁,最小病例为6岁的男性患儿,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病多为单发,多发少见,本组26例中仅1例为下肢和臀部多发病灶。

影像学表现:病变在CT多表现为低或等密度肿块,密度较均匀,无钙化,CT在鉴别有无钙化时优于MRI。在MRI上肿块一般呈不规则形,多数边界欠清晰,肿块多位于肌间,长轴一般与肌肉走行一致,沿肌间筋膜生长,部分肿块周围可见“筋膜尾”征。文献报道本病无坏死及出血,本组1例累及骨质,呈压迫性骨质破坏,周围骨质无水肿。肿块与周围肌肉比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脂肪信号。病变内含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糖胺聚糖成分,胶原纤维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此征象为MRI诊断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本组26例中,肿块在T2WI呈中等信号强度(介于肌肉及皮下脂肪间),因含成分比例不同,T2WI在显示胶原纤维成分低信号例数多于T1WI,在T2WI FS上条状低信号较易观察。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胶原纤维成分无强化,本组中20例呈此信号特点,6例强化显示低信号不如T2WI易观察。由此可见T2WI信号强度,尤其在显示胶原纤维低信号比其他序列较易显示,T2WI信号特点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腹外DF虽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其侵袭性生长,边界多不清,在诊断上应与下列软组织肿瘤鉴别:(1)纤维肉瘤,两者内部均可见纤维成分,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纤维肉瘤好发于中年人,生长快,病变常伴有囊变、出血、坏死,MRI信号多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在关节或关节旁,病灶呈境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或者弥漫结节性肿块,T2WI呈中等至低信号,因含铁血黄素沉着在T2WI呈特征性低信号,部分可引起骨质破坏。(3)滑膜肉瘤[11],多见下肢膝关节附近,坏死及囊变多见,部分病变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可伴有骨质破坏。(4)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成人好发于四肢和躯干,以下肢深部软组织较常见,尤其大腿;儿童和婴儿以头颈部多发。T1WI呈稍高信号、瘤内或瘤周大量血管影构成本病相对特异的MRI征象,对ASPS有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MRI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提供较多的影像信息,优于CT。腹外DF主要累及骨肌系统,肿块内在T1WI和T2WI的条状低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尤其T2WI信号特点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同时MRI检查也是评价肿瘤范围、与周围关系、术后复发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利益冲突声明:全体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腹壁筋膜肿块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腹壁侵袭性纤维瘤根治性切除加一期腹壁重建修复1例报告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科普一下腹壁疝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