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证书培训体系建设的探讨

2021-11-27李泽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9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李泽军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武汉 430090)

0 引言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推进与落实,“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创新性制度,有力助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在实施 “1+X”证书制度试点时,需要处理好学历证书“1”与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融通,即“1”的学历层次与“X”若干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衔接,成为证书制度落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培养出产业行业亟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推广覆盖过程中,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成功申报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证书制度试点,该学院紧扣 “1+X” 证书制度的内涵实质,积极探索实践“1+X”的有机衔接,建立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社会认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是指按职业分类以及工种的划分,对工种所需知识和掌握技能水平分析与评价。机械行业和相关企业联合发布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标准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①遵守安全规范,会设定工业机器人单元的参数;②会控制工业机器人及常用外围设备;③会按工作要求编写工业机器人单元应用程序;④会按实际情况搭建工作站,对典型工业机器人单元进行离线编程;⑤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编程、自动化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单元离线编程及仿真和运维等工作。

2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探索路径

2.1 加强市场调研,体现产业特色

在“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重点关注智能制造之都——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企业关键岗位、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经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座谈,工业机器人专业对接的产业链——涵盖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厂商、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和机器人的应用客户,面向职业技能人才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包括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装调、检修、维护、销售、技术支持及运营管理等。整合岗位技能与素养要求,所需的知识能力为:①知道相关机器人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技术规范;②懂得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基础等相关知识;③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④掌握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离线编程的相关知识;⑤掌握PLC 控制技术、人机接口及工控网络通讯的相关知识;⑥熟悉工业机器人辅助设计、制造的相关技术;⑦熟悉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和MES(制造执行系统)相关知识;⑧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和典型应用及系统维护的相关知识。技能能力需要掌握:①能读懂工业机器人系统机械结构图、液压、气动、电气系统图;②能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③能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周边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④能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三维建模;⑤会使用视觉系统进行尺寸和位置等检测;⑥熟练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编程和离线编程及仿真;⑦能搭建工控网络,编写基本人机界面的操作程序;⑧对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应用、编程调试、运行和维护等能力。

2.2 重构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通

职业技能标准的培养目标应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相对应,保持培训目标与教学要求相一致。将“1+X”证书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与现有课程体系、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分析对比,探索顶层任务的分层裂解、专业知识的碎片化以及技能知识点的分解重组的课程建设方式,将教学过程与“1+X”证书的技能相融合,以关键岗位的核心任务为顶层统领进行逐层裂解,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符合书证融通的课程建设体系。还需要遵循职业技能中级标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将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简单到综合,从小任务到大任务的方式进行逐层裂解,重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及项目训练内容。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气控制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核心课则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安装与调试、变频器及伺服控制技术和工业控制网络等。但对于传感器技术、电机调速技术等非典型技术的课程内容,则采用项目化或者模块化的结构形式整合到典型技术课程中去,以便“X”证书课程按“任务型”进行实施。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法改革

为落实“1+X”证书试点工作的实施,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团队。团队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证书等级标准、考核大纲与考核方案、考核操作流程等相关文件,还需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参加考评员培训考证,并取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教法改革是采取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方法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针对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混合式教学法,可以运用慕课、微课、职教云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开发完成以“1+X”为背景的基于“以训为主、战训结合、真题实战”的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资源。

2.4 加强基地建设,实现硬件达标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将产、学、训教学模式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培训基地,新建和扩建能满足“X”证书职业标准所需的中级、高级等多层次需要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场地,并能保证培训教学实践操作及考核认证需求。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新建以工业机器人搬运工作站为主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中级)培训考核理实一体化教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调试、编程与集成等综合能力;新建仿真实习实训室,补充工作站设备不足,加强学生的仿真训练,为学生考证打下坚实基础。

2.5 加强教材开发,助力课程改革

教材开发与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样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途径。围绕试点项目,吸收行业、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的等级标准和岗位要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积极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教辅资料,开发培训手册、活页式项目式教材、网络课程、线上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助力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实现课证融通。

2.6 强化考证训练,助力试点落地

职业能力是学业成果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而“考试”和“测评”这两种方式可以检验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掌握情况,课程标准是考试与考查的依据,职业能力是职业测评的依据,考试与考查课程合格则可以完成相应的学分,学分修满,学习顺利获得学历证书,而掌握了职业能力,则可以通过职业测评获得职业等级证书。通过试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的活跃性与参与度,既提高学生的紧迫感,也为企业选拔合适的人才。

3 结语

通过探索与实践,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搭建了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以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证书制度育训模式。

(05)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