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背景下重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1-11-27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机器人

冯 梅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阳 551400)

0 引言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并正式启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确立了具体措施及要求。“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意义重大,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伟大探索,是以就业为导向、行业需求为目标,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实务教育,为我国制造业转型、产业链现代化、实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作为第二批“1+X” 证书试点院校,学院基本建成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职业技能鉴定站师资雄厚,合作单位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先进制造企业的代表,学院机电类专业学生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工种达 6 个,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涉及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切实将“1+X”证书制度深度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此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1 国外典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1 澳大利亚 TAFE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TAFE模式的成功建立对以资格证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最直接的范本,该模式共包括6个等级,根据体系要求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依据、进度、反馈、教材、方式、标准等进行改革。这套全面完整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就业为导向的资格证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澳大利亚毕业生的质量[1]。

1.2 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 CBE 模式

CBE是一种在教学实施前的教学模式设计,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设计依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学形式。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该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学生自身更具竞争性,同时提高了人才培养结果与企业要求的匹配度,换言之,这是一种能力本位的培养方式。

我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熟的澳大利亚 TAFE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CBE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2]。

2 “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要求能按照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及工艺指导文件完成系统安装和调试,具备基本程序操作能力,依据维护手册对本体进行定期保养与维护。中级增加标定、设定基本参数、示教编程和操作、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高级在中级的基础上增加程序难度及要求具备预防性维护的能力。根据该划分,据实增减、强化现有课程,设定岗位技能课程,将原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主干能力模块改为职业技能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提升模块。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去除现有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中的C51单片机课程、计算机语言。职业技能基础模块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职业技能提升模块包括现代电气设备控制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AD、三维建模。在实训环节增加工业机器人拆装实训。

2.2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机电系目前共有“双师型”教师比例53%,培养工业机器人考评员6名。下一步将制定专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培养计划,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纳入专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工业机器人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掌握职业证书技术能力要求,分析考证所需各项技能,在日常教学及实训中进行着重讲解与训练。根据农职院教师培养相关规划:“双师型”师资建设计划、“教材改革”工程、“教学方法创新”工程、专业群“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参加工业机器人相关资格考试、培训、主编或参编教材等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培养符合职业标准的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

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轮训制度,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培训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加强与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完善师资队伍,与学院专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力开发考证教材,打开行业能工巧匠和优秀技能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渠道,企业技能人才引进后,统一进行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建立和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及政策,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2.3 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开发校本教材、活页式教材,运用现代化设备,录制微课、实际操作过程等充实线上教学资源,将其生成二维码放入纸质教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相结合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建数字教学资源,运用云上资源、网络直播系统,不局限于学校设备,将课堂“搬到”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与企业现场“零距离对接”,同时将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有别于依赖传统纸质教材的教学资源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4 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职业能力发展逻辑规律是从认知——实践——理论——初学者——专家的过程,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特点是逻辑思维较差、动手能力强,根据规律,第一步应是让学生对任务、对操作有所认知,接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技能,最后针对“专家型”再用理论提升技能,并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当前的职教教学过程刚好与之相反,先从枯燥的理论开始,最后才是实操。尤其是针对工科专业,一开始就接触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在初学阶段丧失兴趣。斯坦福大学的非数学专业的数学仅为我国的初二水平,故纯粹的理论教学应更有针对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工作过程,不能完全按照普通教育去管理和组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设置必须与职业能力发展逻辑规律相匹配才能更好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这点也是职教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以“1+X”证书制度为引领,CBE能力本位培养为依托,改革现有以课堂讲授为主、“理实分家”的教学模式,职业技能提升模块的部分课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可将实训课与理论课融合,打造理实一体化,做到“工学结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技能为模块、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组织。

2.5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校级三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系部实际情况建立系部教学评估团,督导团由系主任、分管教学副主任、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能手)、学生代表等组成,制定评分细则及评分权重。系主任、系分管教学副主任主要考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评分比重为40%;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能手)重点考察教师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评分比重占40%;学生代表主要为教师师德、师风、授课效果打分,考虑到现在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问题,为避免评估失真,故学生评分比重占20%。此外,为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实现“以赛提质”,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系部评估团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和教师反馈,在沟通过程中注意方式,不以纠错为目的,而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技能水平为目标,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正评估体系。

3 结语

从1954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至今,工业机器人技术逾趋稳定成熟,逐步成为自动化生产的必要环节。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晚,但是其国产化速度正在提高且保持高速增长,毫无疑问在面对全球制造业的重大调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在未来将面临巨大需求[3]。“1+X” 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下一步将更大力度地融入思政元素、探索构建学分银行、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企业技术要求的工业机器人高素质人才,同时对“1+X”证书制度的落地提供参考。

(04)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机器人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