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2021-11-27蒋庆磊聂永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9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精品教学资源

蒋庆磊,聂永涛,郇 新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0 引言

当前已经是信息化普及的新时代,随着诸多技术如网络平台、移动互联、AI、AR、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快速更新,信息化已经推动着教育行业不断变革。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山东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省开发、建设并更新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 000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区别于精品课程,更加注重精细的知识内容,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时互动等特点,不再局限于师生课堂学习,面向对象更广泛、学习地点更自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本文研究借助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探讨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知识点关联性差,形式单一

基于丰富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平台资源,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求;其中课程相关的微课、flash、案例等资源,占据课程总体一半以上。在录制微视频时,默认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采取碎片化、零散化处理微视频,均在5~10 min之间,只包含了基础知识。上述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知识点相互之间关联性差,仅有少数同学将所学知识串接起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部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内容相对滞后,教学平台建设不及时,是由于课程建设中对硬件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建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完善、补充资源内容。

1.2 课程建设宗旨存在偏差,落地有差距

一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址不直接对外发布,借助学校官网或者校内账号登陆,仅仅局限于本校学生学习,没有将共享真正落地。与其他兄弟院校沟通不够,课程资源建设没有创新,内容千篇一律,仅仅补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目录,重复搭建同一门课,经费价值低。少数课程网站维护屈指可数,无法链接,徒有其名,发挥不了资源共享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水平没有足够高,只有一部分学生利用手机登陆平台学习,很多学生利用网页浏览学习课程内容,但是学习平台利用次数不高,不如手机登陆课程APP快捷、查看课程资源方便,如扫二维码观看课程微视频等。

1.3 课程建设理念陈旧,现代化水平不高

当前,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中,大部分偏重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对内容知识点展示的方式不够重视,对信息化教学理念创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够深入,会造成知识点的机械罗列、创意不足、展示方式枯燥乏味等问题,不适应“互联网+”新时代下高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部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于传统讲解、照本宣科,大多利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知识点,微视频偏少,缺乏动态、新形态视频,展示形式单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 信息化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搭建仿真工业现场环境、实践操作环节等形式,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融合教改核心内涵、一体化资源库、教师实践教学案例等内容,把更为经典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化元素直接展现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是不断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热情的过程。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大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也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确保课程教学顺利完成。教师在环境、资源、方法、实践等环节,不断优化课程信息化技术,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信息化。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生采取多种手段获得新知识,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和广度,深度融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师资团队,实现课程教学的同步性和持续性,充分运用慕课、微课、超星泛雅、智慧树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组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字化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3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1 搭建科学系统的课程内容,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顺应新时代建设优质课程的要求,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数字化资源,重组最新的课程知识点内容,不断优化授课计划。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首先学习自动线基础知识点,新增自动线仿真软件,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适时参加自动线装调实践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平台,不断更新优质微视频、flash动画、课件、新形态教材,形成立体化的数字课程资源,扩展多样化的课程教学知识点,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激发学生专研自动线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恰当布置课外兴趣作业,如查询最新的智能制造自动线、工业机器人自动线的音视频资料,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以课程学习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优化数字化课程资源,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伴随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方案、新成果、新方法等陆续更新,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更为注重与时俱进、实时性。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更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的新资源,这是一个持续、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课程团队老师精诚合作。参考最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歌尔匠造)、工业机器人技术(广州数控)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修订课程标准、整体课程教学设计、单元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大纲等内容,紧扣高职课程培养目标,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兄弟院校合作共享共建,推进课程改革稳步落地

适应当前新时代“双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等建设要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也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与兄弟院校加强沟通,成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联盟,协同发展高质量课程教学资源。与超星泛雅、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合作,组建课程设计、研讨中心,时时共享和优化课程资源,使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共同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也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如自动线拆装、电动机检修、变频器检修、PLC检修等项目,借助不同院校的自动线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师生都可以录制课程微视频,进一步落实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共享共建,实现学生的德技双修培养目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PC端和手机端,如超星泛雅、智慧树等,老师在APP上发布课程PPT、电子教案、主题讨论、签到、选人、问卷、练习等任务,学生积极主动、简便地进行研讨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电子图书馆检索课程相关资料,延伸课程知识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落到实处[1]。

3.3 优化教学模式,深化教学信息化改革

结合当前新时代新形势下对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抓住“互联网+教学”开放式优质示范课堂建设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提高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堂教学效果,构建丰富的课程数字化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同时,随时融入新型教学思维和虚拟仿真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搭建高水平优质智慧课堂,借助自动化生产线综合仿真实训室,运用信息技术,陆续更新课程资源库,使同学们及时了解和学习最新的自动线资源,形成智慧教学模式。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分析建构主义和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打破“填鸭式”“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互帮互学、交流探讨,实现自主化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及时互动评价,优化课程学习环节,融合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自动化生产线岗位实践要求、机电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等,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整合实践实训指导书、新型态教材等资源,将生产实际中典型案例融入到知识点中,使学生在教中学、举一反三与强化提升,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2]。

4 结语

在当前信息化改革主流背景下,落实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融合发展,不断优化课程资源,成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极大拓宽课堂一线教学的维度,是十分值得研究和实践的。本文结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建设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举措,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05)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精品教学资源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心经精品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