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业背景下加强农业机械化应用和管理对策略谈

2021-11-27郭良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9期
关键词:售后农业机械机械化

郭良勇

(黑河市爱辉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黑龙江 黑河 164300)

0 引言

新的科学技术与农业活动的融合发展,为农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机械化逐步取代人工,农业劳作方式正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伴随着大量机械设备投入到农业中,设备的应用和管理无疑对传统农户在应用技巧和管理产生阻力,探索适用于农机操作者的农业设备应用指南和管理对策是现阶段应重点研究的对象。

1 新型农业带来的影响

新型农业是指利用现阶段成熟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传统农业中的劳作方式和生产资料管理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最少量人员参与、最便捷作业管理、最经济成本投入、最大化产量输出的农业新形势[1]。从降低农户劳动强度、提升农户生产效率和增加用户经济来源三方面探讨新型农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1.1 降低农户劳动强度

新型农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随着各种农机的研发和使用,由机械传动产生的动力逐步取代了人工劳动力,农户只需按照自己的需求操作机器,由机器代替人工进行劳动作业。

1.2 提升农户生产效率

新型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率,农业劳动通常与时气节令密切相关,新型农业的发展极大避免了传统农业中抢收抢种的现象,如多功能旋耕机,无需人工进行田地中秸秆等杂物的清理工作,多功能旋耕机直接实现一次性土地翻新。

1.3 增加用户经济来源

新型农业拓宽了农户经济收入的来源,新型农业的发展为农户的农业劳动提供了便捷性服务,大量现代化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普及,将农户从繁重、劳累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为农户节省了大量的劳作时间。

2 农机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2.1 应用现状

2.1.1 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均衡

地形和气候差异直接影响农机的推广和升级,总体而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我国地形呈现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且在国土面积中,山区占据面积较大,不同地区对于农业机械类型的需求也不同,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华北平原、华东平原等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通常采用的是大型农业设备,秦岭淮河以南,大多以梯田和小规模农业种植方式,故而导致在南方地区,多采用小型农用机械,甚至在中国西部部分地区仍采用人力、畜力进行农业劳动。

2.1.2 农业机械功能单一

现阶段农业机械功能单一,农机的发展与农业的承包机制相关,传统的小型农业种植方式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发展。小型农业最基本的特点是人力投入较多,且农户多购买与耕种土地面积相匹配的农业机械,导致现在大多农业机械呈现体积小、能力低和功能少的特点,但随着农业体制改革,传统的小型农业朝着大型承包转变,小型农业机械也逐步被新型农业机械所取缔。

2.1.3 农机售后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机的售后保障服务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现存的农机维护网点存在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适合传统小型农机的维护保养,但对于已经购置了新型农机的农户在进行农机维护时,通常需要将农机运送至距离较远的乡镇或者集市上固定的农机维护网点。对于某些体积较大、较为笨重的农业机械不能提供便捷的售后保障服务,是新型农机应用推广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新型农机的费用相对于传统农机较高,应根据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切实保证农户购置新农机时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农机的售后服务。

2.2 发展趋势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朝着高可靠性和耐用度、功能集成和少人化及人机交互便捷化的方向发展[2]。

2.2.1 高可靠性和耐用度

农业机械高可靠性和高耐用度是我国农业机械未来发展的首要趋势,设备可靠性和耐用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但我国农业机械在可靠性和耐用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且提高农业设备高可靠性和高耐用度是实现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的最基本保证。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的2020年国际论坛上关于 “智能农业装备发展趋势”展开线上线下的研讨时指出:农业装备使用可靠性和耐用度不足是我国农业机械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农业装备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强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基础性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等问题。在推进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首要的是解决这些基础问题。

2.2.2 功能集成和少人化

功能集成是农业结构变革的成果,传统的小型农业机械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大型土地承包的需求,必须实现各种功能的集成,减少农户在作业时频繁更换设备的人力投入。农业设备的功能集成化和少人化也是现代科技成果的体现,伴随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进行农业劳动时,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人员劳动强度、解放农户劳动生产力是进行资源配置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2.2.3 人机交互便捷化

人机交互是实现农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设备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应将农户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考虑进去。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农户虽然有部分高学历人才,但大多数仍为小学、初中学历,农户通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劳动经验获得基本的农业工作知识和农机操作的基本常识,因此,智能化农业设备应充分考虑农户的新知识接受水平,保证农户与新型农业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3 加强农业机械化应用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优化农机功能结构、农机推广和农机售后维护保障三个方面对加强农业机械化应用和管理提出建议。

3.1 满足用户操作需求,优化农机功能结构

满足客户需求,优化农机功能,要求产品的功能设计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农业机械作为产品的一种,其功能的实现要满足农业生产活动的需求,同时要与当前农业水平相一致,因此在进行农机改造升级时,应充分分析农户在进行劳作时的需求,针对不同农业水平设计不同农机功能。

3.2 加强农机推广力度,创新农机推广方法

农机推广人员要与时俱进,根据用户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选择农机推广方式。新型农业机械为农户提供更为便捷化的服务,但往往由于没有采用适当的农机推广方法和力度,农户在购买农机时仍购买较为传统的农用机械,因此要加强农机推广力度,相应国家农机的补贴政策,同时创新农机推广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增加农户对新型农机的了解。

3.3 保证农户合法权益,完善售后保障服务体系

农机的售后保障直接影响到农户换置新机的意愿,充分完善和落实农机的售后保障体系,设定不同的三包政策,当农机出现故障时,应充分考虑农户的感受,积极响应农户需求,切实以国家三包政策服务农户,并进行信息和反馈意见的收集,为后续农机改造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新型农业的最基本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型农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针对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05)

猜你喜欢

售后农业机械机械化
浅谈汽车售后配件同步发布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舍弗勒售后发展历程
雷贝斯托:技术革新让OE与售后两市场相得益彰
第二届法兰克福成都汽配及售后展成功举办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