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保护理念的城市电网规划环评方案研究

2021-11-27李金阳侯国彦张体强陈晓琳曾文慧杜思颖

绿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管廊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李金阳,杨 丹,侯国彦,张体强,陈晓琳,曾文慧,罗 毅,杜思颖

(1.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2.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3.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1 引言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环境保护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断被强化,生态保护理念逐渐被应用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中。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从源头防治污染,但电网工程属于廊道式、生态型工程,近年来跨区域、跨流域、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电网格局不断加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政策收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电网建设项目实施的限制也越来越多。

电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电网规划确定以后的一种被动反应过程,评价受限于规划层面的战略决策,无法改变电网建设项目的规模、选址选线等,无法从区域范围统筹考虑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评价范围狭窄。同时,电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能考虑累积影响,难以对累积的、间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在电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电网规划及相关上层决策已定,与该项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电网建设项目建设可能已开展到一定程度或已实施,若一旦发现该电网建设项目存在规模、选址选线,甚至是接入系统方案等不合理,将很难提出合理、全面的替代方案或减缓措施,如变电站选址在多个生态敏感区中间。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可以很好地从根本上、全局上、发展的源头上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可按照生态文明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将不能越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保护红线作为顶层设计和规划决策的依据,采取“避让-减缓-恢复-重建”生态保护原则,对电网规划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促进规划内电网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对建设项目的环评起到较好的先导作用。《“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完善规划环评顶层设计”“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通过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从规划层面缓解电网建设项目落地困难的问题,统筹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1,2]。

城市电网有别于区域电网,具备变电站布点多、沿线居住及商业用地多、与城市管廊配合紧密、生态影响偏重于景观、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电网建设及城市建设的矛盾更为突出[3,4]。本文以四川省某地市州城市电网规划环评工作为实践基础,基于生态环境的理念,探索研究了城市电网规划的方案优化工作。

2 电网规划环评概况

2.1 电网规划环评概述

国内电力规划起于火电行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间涉及的电力通道即电网送出通道,但主要关注的是火电及大气污染控制物问题[5]。2003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确定了规划环评的评价、审查要求;同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颁布对规划环评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作出要求,规划环评相关的工作有据可依。

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区域“十一五”期间开展了电网规划环评工作,是国内首次开展电网规划环评探索[6];“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电网规划环评理论及实践经验得到的较好的丰富与发展。李晓琴等[5]在山东省“十一五”电网规划探讨了规划环评要点及难处,丛俊等[7]在常州市“十二五”电网规划环评探讨了电网规划的问题与难点,朱庚富等[8]探讨了规划协调性分析的问题,魏联滨等[9]在天津市“十三五”电网规划探讨了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毛国柱等[10]以珠海电网“十三五”规划为例开展了规划方法框架研究。从地域上来,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省市电网规划工作开展的较多,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就完成了所有地市州级别电网规划环评工作[11]。2014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修订实施对规划环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探索提出了规划不确定分析等内容。在此阶段,电网规划在全国范围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研究内容涉及了工作方法[12,13]、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4,15]、不确定分析[16]、预测及评价方法[17,18]、公众参与研究等[19,20]规划环评各阶段。

201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修订实施提出了情景预测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规划环评内容与含义。虽然电网规划环评实践工作在全国已普遍推行,但从地域上来,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区域实践依旧有待强化,但此类区域往往是国家生态环境脆弱或敏感的地区。

2.2 规划环评对电网规划方案的优化体现

随着电网规划及规划环评实践增多,与电网规划环评相关研究不断丰富,规划环评对电网规划方案的优化体现逐渐增强,更多基于生态保护理念的城市电网规划方案涌现而出。李辉等[14]在荆州供区电网规划中通过环评的叠图分析,优化避让了多个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体现了生态保护中的避让优先原则;梁伟[21]在东丽湖地区提出了三种电网规划方案,并进行了社会效益、技术性能、经济效益与环境协调性多方面比选,体现了规划方案的生态保护理念应用;濮文青等[16]在南京电网规划中提出了基于选址选线、布置(架设)型式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建议,魏联滨等[9]在天津电网规划环评中江输电线路生态红线重叠率作为评价指标,明确规划不占用生态红线,亦从源头避让了对生态红线的影响。

3 实例研究

3.1 电网规划概况

本研究以四川省某地市州城市电网规划为例。为了与上层规划保持一致,并衔接区域的电网规划,城市电网规划的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其中规划面积约109.59 km2,其中建设用地约74.6 km2。规范范围内10~220 kV各级电网,其中,主干输电网规划的电压等级为220 kV;高压配电网规划的电压等级为110 kV、35 kV;中压配电网规划电压等级为10 kV。

城市电网规划为中心城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目标,规划范围内用地性质主要以居住用地、工矿企业用地、交通等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为主。电网规划设置的环境保护目标为:建设科学、经济、安全可靠适当超前的区域电网的基础上,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3.2 电网规划环评工作情况

区域城市总体规划启动编制时,电力部门(即规划实施单位)启动了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并委托相关单位承担城市电网规划编制工作(即规划编制单位);与此同时,规划实施单位委托相关单位承担城市电网规划环评工作(即规划环评单位)。

相关委托后,规划实施单位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环评单位对规划基本内容、思路、框架予以交流讨论,规划环评单位提出了规划环境保护框架,并进行了生态保护理念的宣贯,确保了规划编制单位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规划大纲中;随后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了规划方案初稿。

规划环评单位进行了资料收集,包括区域规划资料、现状资料,对电网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通过对规划及规划区域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确定了环境保护目标,并根据电网规划环境影响的特点设计了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相应评价指标。规划环评单位进行了区域环境现状监测,并在全过程协调规划实施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开展了多方式公众参与工作,公众参与对象包括规划区政府部门、基层政府、行业专家等。

规划环评单位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论证,将规划环评的主要措施和结论反馈给了规划编制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对规划环评报告及其审查意见进行了采纳,保证了规划方案环保合理性。规划环评及规划均通过了相关部门在组织的审查,取得了批复意见。

3.3 规划环评对电网规划方案优化研究

3.3.1 规划选址、选线的方案优化

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必须适应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布局的要求,尽可能地接近主要用户,靠近负荷中心。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变电站站址,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电磁和声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各项环境影响指标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变电站站址的选址应尽量避免紧邻居住用地、教育设施用地等,可选择靠近工矿企业用地、绿化用地等。

输电线路路径禁止横穿居住地块腹地,尽量避免横穿商业、绿化用地(如城市公园)地块腹地,在采取线路路径优化措施后仍不能避让的情况下宜采取地下电缆。输电线路可尽量沿道路设置,并宜结合城市综合管廊规划采用电缆走线。

3.3.2 规划布局的方案优化

变电站采用合理的总平面布置方式,主变布置在站区中央,风机尽量不朝向居民等建筑物侧。规划区变电站优先考虑采用户内型式,建筑的型式、风格、色彩应根据周围环境、建筑风格进行针对性设计,尽量保证与周围景观协调、统一,尽量减小对景观影响。充分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布局的要求,采用占地面积更为紧凑、更节约用地的变电站型式。

输电线路应尽量减少林木砍伐和其它生态破坏,减少对生态功能的影响;林区走线时宜抬高线路,减少对林木的砍伐;施工结果后及时恢复原有植被;尽量避免线路直接穿越绿化用地(如城市公园)地块腹地,靠近城市公园走线时,结合综合管廊规划尽量采用电缆或钢管杆等较小塔型走线。优先采用同塔多回架设型式有利于减少线路投影面积,增加单位投影面积输电容量。

3.3.3 规划项目实施时序的方案优化

3.3.3.1 减少重复开挖

对位于同一区域的电网建设项目,若实施期较相近,或线路存在交叉,可能会有重复开挖或反复断电等情况产生,尽量在考虑区域电力负荷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实施期限,减少工程的重复开挖。

3.3.3.2 合理规划项目实施时序

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科学论证区域用电量需求,对电网规划中规划内容、规划项目时序进行合理调整,以使电网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3.3.3.3 合理规划与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时序

凡市政道路规划有综合管廊的路段,路段上所有电力线路应尽可能统一纳入综合管廊运行及管理,管廊外不再敷设电力电缆。如综合管廊建设滞后于电力线路的架设需求,可先期架设临时架空线路,待综合管廊建成后再迁改入管廊内。管廊内电力线路数量及排布方式应及时与管廊设计部门沟通协调,保证管廊内电力电缆的容量满足要求。同时,规划内电网建设项目应合理规划与市政综合管廊之间建设时序,减少先建设架空再改为电缆的环境影响及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4 结论

电网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电网规划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电网建设与发展做好指导,也能统筹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通过规划环评,可以优化电网规划方案,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城市电网规划编制中。在城市电网规划环评实践过程中,对电网规划方案从选址选线、设施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提出了方案优化的意见,有利于提高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促进规划内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管廊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广东:谋划开展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327个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浅谈热镀锌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控制
镀铜焊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分析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探讨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变形缝对T型交叉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