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对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2021-11-26黄尽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习作小学语文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生活化的习作教学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十分有利。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为切入点,从观察生活与注重阅读及生活情境创设等多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旨在为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生活化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17

习作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与创造,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深化的具体表现,也是提升小学生创造意识与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无感可发与无话可说等现象在小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对写作产生排斥心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走出困境,是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书面表达太过形式化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随着新《课标》的贯徹落实,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更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生活化发展受到重视,意在加快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与观念的创新。然而,从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条件与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并未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习作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形式主义的色彩浓郁。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写作素材积累较少,写作内容千篇一律,再加上教师在习作命题时并未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不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学生缺乏观察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尚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知识储备量小,生活阅历不丰富,表达能力有待提升,缺乏细致的观察力,难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活素材,获取生活经验,进而影响到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感悟。学生在习作中缺乏生活素材与生活经验的融入,导致写作内容较为空洞,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束缚了学生的习作激情,难以写出有内涵的文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

二、习作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针对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面临的困境,为了提升习作教学的生活化水平,加快习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着力挖掘生活元素,在习作中融入生活经验与真情实感,培养学生表达生活与情感的能力。

1.主动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也是文学创造的源泉。考虑到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化,以及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与事,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主动性,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与生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良好写作习惯。教师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走进大自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观察去发现其中的细微变化,并引导学生把握好观察生活的角度,将观察与思考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养成做笔记或写日记的习惯,扩充学生捕捉作为素材的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感触。

2.重视阅读中素材的积累

在写作中无从下笔或无话可说是部分学生的真实感受,凸显出有些学生将所学写作技巧与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的能力较弱,体现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经验与素材及学习运用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而考虑到生活元素的挖掘及其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以及阅读对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名著,通过阅读著作中的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与经验,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三、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1.融入生活,写作亮点生活化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要求,推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生活化,促使生活元素的利用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关键内容。考虑到情境教学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培养学生在习作中学利用生活元素的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生活情境,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引导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挖掘写作材料,学会在写作中利用生活元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与思维,鼓励学生在社会与家庭等不同环境中提炼生活化的写作素材,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亮点,改变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与无物可写的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将创设生活情境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相融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习作教学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习作教学中展现真实的生活事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写作亮点,思考生活中真正触动自己内心的事或人,反思生活,融入生活,有针对性地观察并记录生活,用手中的笔描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指导学生将自身情感真正融入写作中去,避免写作出现情感贫乏与记流水账等问题,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从而真正触动读者的内心。

2.思考生活,写作过程生活化

真情实感是习作的命脉与灵魂,没有情感的写作是一纸空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与生活意识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与提炼生活化写作素材的能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习作中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学会思考生活,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进而提高写作的深度与力度。

根据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抓住现实生活中具有习作价值的事物或现象,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为基础去提出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将生活元素与课堂讨论融入写作中,拓展写作范围,让学生笔下的生活更加精彩,在习作中彰显真情。

3.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要求学生具备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了解生活中发生的惊险奇特的大事或日常小事,从生活中获取生活化的习作素材,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考虑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际条件与现实困境,语文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根据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需要,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与写作素材,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语文教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组织开展“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活动”等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观察生活细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在习作中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提升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水平。

总之,生活化习作教学符合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让学生习作更具生活气息。新课改背景下,考虑到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对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积极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学会主动观察生活,加强对学生阅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习作融入生活,用笔去描绘与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回归生活,从而提升习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玉春《在阅读与习作间架一座金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的探索实践》,《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33期。

[2] 陈荣芹、潘冬《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课前预习中的引领作用》,《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24期。

[3] 朱加庚《仿中求变 仿中创新“读—仿—创”习作教学的一点尝试》,《文教资料》2008年第4期。

[4] 周菊春《捕捉生活元素,书写精彩篇章——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探索与思考》,《天津教育》2021年第11期。

[5] 王春晖《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年第7期。

(黄尽兰,1976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山东济宁邹城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习作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