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探究

2021-11-26李永振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单位生产

李永振

建筑行业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地改造升级。面对工作环境差、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渐进式的改善,在建筑安全管理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就现状而言,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依然存在完善的空间,如何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是建筑单位与相关主管单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现状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形势仍旧不容乐观安全事故频发。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程度不够,影响着建筑安全管理。政府层面、社会中介层面及企业层面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政府层面,作为对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如今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全面彻底地对施工企业做好监管。在个别的施工单位依然存在着建筑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管理分散、缺少合理性、卫生程度不到位的情况[1]。其次是企业层面,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主要是牺牲安全换取效率、管理机制不科学、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一系列问题就造成了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当安全事故出现时难以找到负责人,合同不规范,安全人员缺乏。最后是社会中介,社会中介收费混乱,标准不一是长久以来为人所诟病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机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设备需要更新维护。

2.建筑安全管理出现的典型问题

2.1 缺少安全费用

部分建设单位依仗自身的主导地位,恶意拖欠工程款项,对于文明施工以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更是拒不支付[2]。这导致施工单位各项资金严重缺乏,难以按照法规要求提供足够的安全生产措施。更有甚者,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投标竞争力,直接选择垫资开展施工,其施工条件更是简陋和混乱,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往往处在短缺状态。

2.2 强行缩减工期

部分建设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打着重点工程的旗号,通过强行缩减工期的形式抢进度,将安全生产抛之脑后[3]。迫于工期压力,施工单位只能选择违法施工,交叉作业、连续加班,造成一线施工人员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赶工。更有甚者,部分建设单位在安全施工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要求施工单位开工,这些情况下往往三通一平未达到、高压线未挪、深基坑支护未做,必要的施工安全条件都没能遵守,这让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变得极高。

2.3 不遵守建设程序

非法、无证施工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仍然时有发生。依据现行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需要向当地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并将安全施工措施进行报送备案[4]。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部分建设单位不遵守法律规定,在招投标中作假,签订阴阳合同;规避当地政府监督,擅自开展施工,不办理施工相关的许可与安全监督手续。

3.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相关建议

3.1 落实项目经理带班制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意见,切实落实项目经理带班制,做到一个项目经理只管理一个项目,严禁挂证不在岗。若项目经理确实需要暂时请假,需向业主提交申请,开具书面假条方可暂离,期间由本项目其他负责人代行职责。项目经理需要对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把控,对安全问题高发的分项模块进行定期巡查,记录实时情况。在推进有较大安全风险的分项工程前,需要依照安全生产要求开展专项验收。全面检查每一个存在安全风险的施工节点,做出安全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工作方案。

3.2 完善培训机制

在“安全与效率并重”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从业者需要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将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落实到位[5]。为此建筑企业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地对现行的培训机制进行完善,将安全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机制传递给每一位从业者,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系统化,让组织体系中各个模块的人员进行充分互动。通过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组织健康度,同时促进员工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并借助培训的机会,促进各组织模块的交流学习,这是从个体角度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方法。此举措对于员工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的提升、各部门之间的信任配合、塑造安全生产企业文化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此举塑造出人人重视安全生产的氛围,提高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减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误会,整体员工劲往一处使,形成安全生产的合力,不断安全管理取得成效。

3.3 安全管理与资质管理结合

我国的建筑行业协会是我国建筑行业自发组织建立的,也有一部分是经过法律授权的,主要是以此对政府所发布的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并全面提升对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质管理和建筑安全管理仍旧属于分离状态,这不但导致很多资质管理具有盲目性,更对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全面提升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整体水平,需要改革实现资质管理和建筑安全管理相结合。

3.4 完善激励机制

现行的管理制度缺乏正向的激励措施,部分一线生产人员容易对管理层存在误会。比如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是身心疲乏时,这些一线员工会通过对抗制度的形式来进行负面情绪的宣泄,甚至是在工作时对规章制度不闻不问,直接蛮干、瞎干。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工作制度中缺少人文关怀,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劳动异化现象,长此以往,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严重隐患。应对这一问题,需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在工作标准、惩罚机制保持不变的同时,加入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工作者的自我发展。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让一线员工意识到,在工作中,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是统一战线的队友。管理者通过制度建设,用外部激励措施进行引导,让一线员工找到工作中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形成员工自觉自发的内部激励,这才是提高员工纪律意识的根本途径。在激励机制中体现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的全面性,这也是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3.5 明确责任主体

建筑安全管理应明确划分各级责任主体,应以县级单位为基础,根据人民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安全生产的综合性管理。通过管理实现我国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明确,结合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的相应要求,进行责任的全面落实,以求实现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

3.6 管理层提高自我要求

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制度要求较为枯燥繁琐,部分中层管理者产生了逃避态度,忽视了必要的检查工作[6]。基层人员看到上级并不重视生产安全,就会在工作中采取很多的违规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做法是对生产安全、建筑质量的破坏。管理者必须提高自我要求,形成做好安全管理的决心。管理者作为各岗位的全流程业务专家,如果积极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自然能够迅速地发现安全隐患的所在,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安全整改方案,大幅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管理层的重视,基层员工也会逐渐地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逐渐形成安全第一的工作习惯和企业文化,促进安全管理有效落实。

3.7 严打违法行为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提高打击力度,严抓建设施工单位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违法加快工程进度的阴阳合同、肢解发包、压缩工期行为。严肃处理不缴纳安全生产相关费用的行为,施工现场必需配备全面、足量的安全生产设施,符合法规中限定的生产环境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责任主体归属进行追究,绝不姑息、包庇。严格监督工程分包,打击建筑企业通过指定分包单位牟利,杜绝权力寻租行为的产生。

4.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筑企业需要改变以往“效率至上”的工作态度,以“安全与效率并重”为原则开展工作。在实践中,需要恪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通过对过去工作中安全问题的全面反思,找到现阶段工作的优化方案,多途并举,形成安全生产的合力,不断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安全施工单位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建筑安全重于泰山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的要点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
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