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转移瘤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2021-11-25绵阳梓潼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绵阳621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特异性发型影像学

绵阳梓潼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杨 林* 裴邦辉 陈晓燕

肺是转移瘤好发于脏器,在大量的尸检检查结果中显示,有高达54%的胸外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肺转移[1]。肺转移的途径主要是血行散播、淋巴结转移或者是对周围邻居组织直接侵犯。在临床上以绒毛膜癌、乳腺癌多见,恶性软组织肿瘤、骨肉瘤、肝癌、胰腺癌次之,此外还有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胚癌等[2]。肺转移瘤治疗手段多为手术切除,而大部分肺转移瘤患者早期症状并无特异性或不明显,导致只有在患者转移瘤侵入到其胸壁后出现疼痛,或者是病灶部位出现明显坏死情况,导致患者咳血后才被发现。这样往往会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能在早期对患者转移瘤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对患者预后有好多影响。在临床检查中主要通过X线、CT检查对患者肺部疾病基本情况做出评估,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在癌症疾病诊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4]。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肺转移瘤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9例肺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以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32例,年龄5~60岁,平均年龄为(40.91±13.30)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咳血、食欲降低、呕吐、消瘦,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均经手术MSCT检查存在原发病灶。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患者均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原发性肿瘤病灶者;依从性不佳者;有其他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中途退出者;碘试剂过敏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1.2 CT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仪器使用飞利浦16排CT进行扫描,扫描前清除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质,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有助于配合检查。患者体位: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吸气之后,患者屏气实施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1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5mm。扫描部位:肺尖上部到膈肌下颌部。首先进行平扫,完成平扫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后,对肺内部的结节实施增强扫描,通常在造影剂完成注射之后的6~48s,以及60~80s进行相应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图像进行处理,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由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所得MSCT图像,分析患者转移分型,了解患者病变疾病形态、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MSCT对肺转移瘤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型诊断标准:(1)患者肺部两侧病灶不计数,单侧肺叶病灶数目>10个,或者患者整个肺部均见病灶为弥漫型;(2)MSCT表现为处于单发型与弥漫型之间为多发型;(3)通过MSCT检查只发现肺部存在1个病灶。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本研究中89例患者经病理/MSCT检查有明确病灶为86例,阴性3例。其中转移类型以多发型为主,占56.97%(49/86),30.23%(26/86)为多发型,12.79%(11/86)为单发型。

2.2 MSCT对肺转移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MSCT对肺转移瘤诊断敏感性为96.511%(83/86)、特异性100.00%(3/3)、准确度96.62%(86/89),见表1。

表1 MSCT对肺转移留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例)

2.3 图像分析MSCT中肺转移瘤典型表现为外周、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散在分布于双肺。不典型的表现包括实变、空洞形成、钙化、出血以及继发性气胸。在本研究89例患者中可见49.43%(44/89)呈”分叶征“,(20/89)见“毛刺征”,6.74%(6/89)见“钙化征”,11.23%(10/89)见“支气管征”。孤立性肺转移瘤可见患者表现为单个较大的结节肿块性病变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与肺肉瘤相似,增强扫描后为环形中等强化;空洞或空泡样肺转移瘤常多发,多为圆形,壁薄,光滑均匀,也可以表现为厚薄不一,肺门侧的壁较厚,外侧的壁薄,也可出现厚壁空洞,空洞壁常有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周边环形强化。有支气管“充气征”患者,在MSCT图像上可见在肺门部有气结节/团块存在,团块周围光滑,在增强后为均匀强化。

2.4 典型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影像结果见图1。

图1 患者男,5岁,颅内上皮样肉瘤切除术后3月。MSCT检查显示:双肺可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较大者位于左肺上叶并呈融合样改变。影像诊断:两肺多发病变,考虑转移。

3 讨 论

肺部所具有的淋巴管道、血供较多,也是全身血液进行循环的必经之地[5]。癌症患者肺部循环压力较低,血液流通速度较慢导致癌栓会在肺部长时间停留,进一步引起患者肺部机械性的栓塞,此点也是导致癌症患者转移瘤主要为肺部的原因[6-7]。

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存在肺部结节患者通常存在转移瘤,而转移瘤的来源不同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也会对临床诊断带来困扰,难以去判断肺部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病变[8-9]。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肺转移瘤的影像学征象有充分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10]。肺转移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以及相应的肺功能检查。在X胸片检查中对心隔后区病变或者较小的隐匿性病变检出率不高,常会出现漏诊的情况,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且敏感性较低,在临床使用率也逐渐下降[11]。相对于X线检查来说CT检出所反馈的信息更全面,分辨率更高。随着CT技术的进步发展,MSCT的出现使其所得信息量进一步扩大,可通过容积扫描后进行多方位图像重建,更直观地观察患者肺部病变情况,对肺癌诊断、定位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12]。在本研究中发现89例患者经病理/MSCT检查有明确病灶为86例,阴性3例。其中转移类型以多发型为主,占56.97%(49/86),30.23%(26/86)为多发型,12.79%(11/86)为单发型。MSCT中肺转移瘤典型表现为外周、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散在分布于双肺。不典型的表现包括实变、空洞形成、钙化、出血以及继发性气胸[13]。在本研究89例患者中可见49.43%(44/89)呈“分叶征”,(20/89)见“毛刺征”,6.74%(6/89)见“钙化征”,11.23%(10/89)见“支气管征”,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合[14]。故通过MSCT扫描可了解到肺部转移瘤的特征性表现,大多数患者转移瘤密度均匀,少数不均匀,可见典型“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征”、“钙化征”等,但对于不典型征象也需正确认识,了解其周边结构及其强化方式有助于临床诊断。通过诊断效率可知,MSCT对肺转移瘤诊断敏感性为96.511%(83/86)、特异性100.00%(3/3)、准确度96.62%(86/89),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15],提示MSCT扫描对肺部转移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可清楚显示出患者转移瘤血供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有助于临床做出准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多发型为转移瘤的常见转移类型,在MSCT检出中有相应的影像特征,且MSCT诊断效能较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特异性发型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