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研究

2021-11-25

法制博览 2021年17期
关键词:辅导员素质法治

曹 晶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日益重要和迫切,《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也明确提出“推进教师队伍法治教育培训”。

一、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既是辅导员的重要素养之一,也是辅导员职业活动的基础和条件。

(一)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强化对法治的追求、信仰和执守,真正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变成想问题、办事情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教育部在2003年7月17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高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依法治校的重点是抓好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基础是提高干部师生的法律素质。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管理者和服务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以完成其光荣的使命和职责[1]。

(二)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网络信息化的挑战

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提升法律素质提出了挑战。

从大学生入校直至毕业,会面临生活、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辅导员要警示大学生保护人身安全、谨防诈骗、远离传销、规避校园贷。辅导员只有自身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法治思维和专业的法律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其必须熟悉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了解法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部门法的主要制度内容,熟悉《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二、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治思维、法律知识和法治能力。

(一)信仰法律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融法律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为一体的法律意识,是基于对法律的信仰与遵守,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高校辅导员作为在教育领域推进依法治理的坚定拥护者和具体实践者,要在学生工作各环节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法的理念和方式处理各种学生工作事务。

(二)深厚扎实的法律知识

与辅导员职业和工作要求的法律知识主要有法理基础、部门法和教育法三大类。

法理基础知识包括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内容,法理基础知识对于培养法治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理解具体法律制度的基础。

相关的部门法知识主要有民法、刑法、行政法制度以及安全、劳动、环保制度。部门法制度是人们包括大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实现自身合法权利的保障。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行政法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涉及学校的法律地位,教师、学生的权利义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教育法律法规是辅导员工作直接的依据,因此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三)熟练运用法律的能力

熟练运用法律的能力包括解释说明法律规定的能力、处理各种法律纠纷的能力和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对涉及学生权利义务的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的规定,能够准确、全面地向学生作出说明和解释。对立法及法条的原意、背景、作用、目的进行科学阐释和理解,使学生心服口服。对学生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如人身安全、财产,与社会组织、政府的各种纠纷,学生之间的纠纷等,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解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精神和原则,设计和制定具体工作的规则和制度,使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2]。

三、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辅导员自身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从学校层面而言,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法律素质培养。一是要注重引进有法学背景或对法治有一定认知的人才作为辅导员的人选,培养法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二是为辅导员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内外法治培训和进修、挂职实践,强化法治意识。三是注重校园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培养辅导员的规则意识、公平正义意识,锻炼和提高辅导员依法管理的能力。四是在职称评定、评优、考核等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将学法用法、依法依规管理作为辅导员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调动辅导员尊法、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从而最终提高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从个人层面而言,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律素质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引领、管理和服务的职业角色,要求辅导员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依法管理的法治思维和能力、周到的育人服务。法治思维和能力不仅体现在管理活动中,也渗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服务的方方面面。因此,辅导员应该明确认识到法律素质的培养,法治思维的确立和法律能力的提高,是辅导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同样也是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方向。从思想上重视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意识地规划和实践此项工作。

(二)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岗前培训学习进修相关法律知识,主动学习和参与相关法律考试、测试,收听线上或线下法律课程。对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要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三)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培育法治思维

辅导员要在大学生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环节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以法治的理念和方式处理各项事务。将法治与育人结合起来,把育人作为学生工作法治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四)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一是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主动走入学生宿舍、课堂、网络空间,把握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诉求,运用法律知识及社会生活常识为学生解答一些日常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法治理念和思维。

二是注重案例分析教学,提高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在思修课的教学中,尤其在法律基础部分,采用专题式的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置课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庭审,聘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到校开展法律讲座,既丰富自己的法律实践,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知[4]。

三是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解决问题。不论是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关学生评奖评优、班干部选举、困难学生补助、对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等等工作,都应当在事前、事中、事后遵循管理权的时限、步骤、顺序与方式,以程序正当为原则,保证工作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最大限度地体现法治思维,实现法治的价值。

总之,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培养事关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事,也是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关键。辅导员必须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扎实的法学功底和熟练运用法律处理问题的能力。辅导员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仅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辅导员自觉树立法治理念和思维,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积累法律知识和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和修养,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辅导员素质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