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叔

2021-11-25石永亮

工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后事哥俩回老家

文_石永亮

这辈子,我和三叔只见过三次面。

第一次是在1966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的时候。那年我才五岁多,记忆有些不太清晰,只记得孙辈只有大伯家的一男一女和我们哥俩,三叔还未成家,跟着爷爷务农。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即将步入企退行列。万想不到的是,与三叔的第二次见面竟是在母亲丧事期间。

2010年5月12日,身患高血压的慈母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享年73岁。遵老父吩咐,我将哀讯传回老家。两天后,三叔和其他三个叔叔一道进入家门。一下子来了四个叔叔,还是相隔几十年的再次见面,我连谁是谁都搞不清楚。待父亲介绍完,我这才仔细打量了这位远方来的农民叔叔:虚七十岁的小个儿,明显有些驼背,皮肤黝黑,满脸皱纹,一副十足的农民打扮,一口的黄牙,一口土得掉渣的唐山话。

不像其他的叔叔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天,三叔对明亮的房间、宽敞的马路、别致的小区绿化很是新奇,赞口不绝。用了一辈子旱厕,对抽水马桶也感到稀奇。还当着父亲的面表扬我们哥俩,不时发出“有工作多好”、“城里比村里好多了”的感慨。

看得出来,在他们眼里,我母亲的地位很高,一定是这个当二嫂的曾经对他们非常友好吧。当时,作为家中长子,我的精力也主要放在母亲的后事办理上,没有过多交集。

最懊心的是与三叔的第三次见面。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双11,干了一辈子政工、省吃俭用、又偏瘫13年、行动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在家中心脏骤停,连一天医院也没住,说没就没了,而我还在为厂里的事忙乎,未尽孝心,懊悔不已。

在接下来的丧事办理中,我第一时间通知了远在老家的四个叔叔,还有大伯母及她的儿子。遗体火化前,我想着既然父母都不在了,他们生前用的物品让叔叔们各自挑选,能穿能用的就带走吧。到三叔这儿,好像啥都成了好东西,全都不得扔,结果用床单兜了一大包,捆了个结实。

傍晚时分,父亲的后事办完后,我在宾馆预定了一桌晚饭,想叔侄几人简单吃个便饭。

可谁知,三叔看着一桌的饭菜,竟说了句“这是我一辈子吃过最丰盛的一顿”,说完便老泪纵横。我当时听了这话,鼻子一酸也差点落泪。想不到在贫穷的乡村里,干了一辈子农活儿的老农民,竟连一顿像样的桌饭都没有尝过,可见农民的日子之苦。真不知,那晚三叔喝下去的是酒,还是泪。

见此情景,我与小一岁的兄弟商量,决定拿出五千块钱资助。自然,几位叔叔说啥也不肯接受。后来,我想个了办法,找到性格开朗的六叔,就说是买返程的火车票和路上吃饭的零花钱。我明知道花不了这么多,剩余的让六叔多给三叔一些,也算是做小侄尽的孝道。

最后,六叔答应了。不过,我俩的小动作,让另外两个叔叔看得真真的,他们也都心知肚明,未予阻止罢了。

毕竟,与父兄弟一场,纯务农的年迈的三叔也的确需要接济一下。

猜你喜欢

后事哥俩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大排查
坐上高铁回老家
还在上班的人和已经放假的人
印尼政府将如何处理雅加达骚乱的“后事”
哥俩好面包店
小鹿回老家
To Be Continued
不能见面
不识货的笨熊哥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