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动力

2021-11-24刘洋高欣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刘洋 高欣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考察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动力对百岁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内在特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动力;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经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动力;洞察共产党管党治党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动力,这三重动力持续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理论动力  实践动力  方法动力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4-0037-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4.008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的育人模式研究”(2019GZ27);2020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研究”(2020GXSZ138)。

[作者简介]刘洋(1988—  ),黑龙江双鸭山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讲师,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欣(1983—  ),湖南长沙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恰逢建党百年,我们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重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成果及其如何指导中国共产党社会实践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动力,即中国共产党何以可能、何以持续这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相遇百年的历史节点,厘清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动力问题,不仅有利于我們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脉络,也有助于把握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建的情况,便于准确地判断全面从严治党在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阶段的战略方位。

一、理论动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内在特质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自身的开放性、批判性和革命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和挑战,不断创发展新自身的理论,保证其先进性。

(一)自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特质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固定、停滞的教条主义,而是具有自我批判的特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本质就蕴含了自我批判的特质,这使得其能够立足现实语境,进行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锻造。

1.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科学性要求自我批判。《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明确地指出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共产主义运动是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必定发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要求共产党人实事求是,遵循历史规律性,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分析并解决运动中的问题得到了锤炼和发展,取得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2.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人民性强调自我批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任何政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都需要将人民群众置于“高位”,从人民的立场审视自身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秉持自我批判和自我革命的精神,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才使得自身能够永葆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实践性内含自我批判。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改变现存社会状态,不断追求自由王国,实现人类解放。这个努力奋斗和实践的过程也是共产党人从批判走向革命再到创造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扬弃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就是共产党人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在“运动”的状态下,进行自我批判的锻造,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共产党人也进行着自我批判与自我意识的超越。

(二)继承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不是以批判为目的,而是在自我批判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的历史因素和主观条件进行创新发展,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动态图,即特殊的、具体的理论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自我批判的特质,推动自身突破中国社会上的各种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桎梏,加强党的建设,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新境界以不同的历史形态和理论形态为标志,其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结出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以辩证发展的精神丰富与拓展自身的理论自觉,贯穿党自身建设的始终,不同时期,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理论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探索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两个方面,解决“思想革命引领土地革命,夺取全国政权”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围绕“执政条件下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等问题进行思考;在改革开放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我们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十八大以后,“从严治管党治党”是重中之重。正是因为自我批判的理论特质和批判发展的理论逻辑,从建设党到管党治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理论内涵不断丰富、理论高度得到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也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推动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

二、实践动力: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经验

在长达百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向前发展的实践动力。

(一)管党治党的实践探索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逐渐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脉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然没有提出何谓从严治党,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保持高度的自觉意识,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自身建设的实践探索。通过管党治党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我党在从严治党规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管党治党的重要性层面,明确了“革命党”在革命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管党治党的路径层面,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管党治党的方向、思想建党是管党治党的重点、党风建设是管党治党的关键、基层党组织是管党治党的组织基础以及民主集中制是管党治党的根本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身份——执政党,为此,管党治党工作的重心也作了新的调整,即围绕党群关系、党内团结和反对腐败特权等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第一,注重党群关系,反对关门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第二,加强党内团结,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接受党内外监督。第三,进行整党整风,治理腐败问题。共产党人无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都将严惩。“仅在1951年至1954年的整党运动(实际到1955年才结束),约有全国8%左右的党员被开除党籍或被劝退而离开党组织。”[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执政环境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中国共产党能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性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规章制度的完善和组织机构的健全,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这一时期,我党除了对十一大的党章提出修改性意见,还通过整党整风,查处多起共产党人违纪违法的案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面对国外共产主义运动低迷和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双重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从严治党。十四大召开后,从严治党作为管党治党的根本原则被写进党章。在理论层面,明确了治党需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和“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在实践层面不断完善治党制度和管理机制,更注重治本。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确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康建设‘五位一体的新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治党理论。”[1]51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从严治党、长期执政的状态下如何全面从严治党”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包括严明纪律,遵循党章,注重党的政治建设;注重干部管理,加大对干部的培养;注重搞好党和群众的关系,等等。“以前所未有力度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2]

(二)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

经过百年的不懈探索,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方面基本达成了一些规律性的共识。

1.思想建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和“灵魂工程”,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革命理想的坚定性为中国共产党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而不迷失方向保驾护航。在任何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是从严治党的永恒主题,理论创新、党性教育在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充分验证。

2.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摒弃人治思维,树立法律意识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起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党在自身建设和治理各项事务时有章可循,依法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效力。

3.从严治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我们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到党员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从严治党相关工作的时候,不能忽视奖励激励的重要性,这两个方面忽视了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治吏的效果。

4.严肃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石。涵盖内容相当广泛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重要“输出口”,小到党员教育管理,大到保护党中央的权威,都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政治生活一旦出现形式化的现象就意味着整个党组织是松散的,毫无作为的,也无法将党员队伍真正凝聚起来。

5.依靠人民群众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人民是力量的源泉,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上,让人民来监督和警醒自己,才能够不断解决党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杆性存在。

三、方法动力:洞察共產党管党治党问题

百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不少外部环境的考验和自身成长的挑战。吸收国外共产党的执政教训、正视中国共产党党内的现实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有效可行的党建工作方法。

(一)吸收国外共产党的执政教训

纵观国际上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已有前车之鉴。苏联共产党从兴盛到败亡,其失败的教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政党无论有多辉煌的历史,执政时间有多久远,一旦政治纪律出现问题,就面临着“倒塌”的危险,甚至亡党亡国。虽然苏联共产党垮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管党治党不严导致其陷入“周期律”陷阱是致命原因。由于不重视管党治党,苏联共产党内部出现了权力异化,特权腐败等严重问题,从而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造成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苏联共产党垮台前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时的苏联共产党已成为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的代言人,人民性已经逐渐消失,完全脱离了人民。

一方面,苏联共产党信仰危机不断加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苏联共产党在人民的拥护下取得政权,理应为人民当家做主,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而奋斗,但是苏联共产党内部不少党员滥用权力、腐化堕落,违背共产党信仰和宗旨的党员干部比比皆是,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更是层出不穷。苏联人民对领导干部的评价越来越差,对党的负面情绪越来越高,对共产主义理想更是充满了不屑。苏联共产党当时陷入了全面的信仰危机。另一方面,民众对苏联共产党信任危机不断加重。苏联共产党不仅不正视腐败问题,还长期掩饰客观事实。在腐败案件被不断揭露后,坍塌的不仅仅是苏联共产党给人民建构起来的精神食粮和道德评判标准,还有人民群众对苏联共产党的信任感。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威信在消解,各种“平民主义”不断高涨,反苏反共思潮也随之加剧。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苏联共产党在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工作上的欠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多,如理想信念不到位消解了政治定力,选拔机制不完善纵容了党员干部,监督机构不健全滋长了贪污腐败,党群关系不和谐侵蚀了执政基础,等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现在拥有超过九千万名党员的大党,其壮大的不仅仅是党员队伍的人数,最为重要的是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全方位地提升了执政水平。但是,我们也要做到居安思危,吸收苏联共产党治理教训,谨防“颜色革命”;强化忧患意识,注重管党治党,维护政治稳定等,这些经验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和忘记。

(二)正视中国共产党党内的现实问题

中国共产党党内呈现出的现实境遇正是全面从严治党仍需致力回应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发展。解决党内问题其实就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努力解决的客观问题。

1.一些党员理想信念缺失。有些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出现弱化,将信念功利化,甚至将信念的忠诚作为与党组织谈条件的筹码;更有个别党员干部出现政治立场蜕变,搞特权,腐败堕落的情况。因此,立足思想建党的原则,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从严治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个别基层党组织涣散。个别基层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不强,多安于现状,存在不作为现象,对于上级的决策或政策执行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因此,要从严治吏,培养好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

3.党内政治生态不够纯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3]但是党内政治生态还不够风清气正,还有潜规则、依附性文化和圈子文化等现象存在。有些党员干部拉帮结派,形成利益集团;有的领导干部喜欢下属对其唯命是从,这些都扭曲了党内政治关系,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因此,推动作风建设,以零容忍惩治腐败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急需解决的问题。

4.管党治党制度不健全。目前,党内法规虽然数量庞大,但是不够精致,还需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虽然多,但是合理性还有待提升,还存在党内法规制度虚化的现象。同时,个别地方在执行法规制度时出现“暗门”和“天窗”的现象,面临山头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挑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4]95离开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谈管党治党是极不现实的。不健全的制度很容易导致做人办事出现不同的标准,甚至出现人为因素大于客观事实的现象,其实这无形之中也将政治纪律化为“空谈”。因此,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5]333,强化制度意识,健全和完善党的规章制度是从严治党的根本内容。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辉煌,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作任何回避和人为的遮掩,只要发现管党治党中的突出问题,就积极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

综上所述,百年来,理论、实践和方法这三大维度的动力共同推动着无产阶级政党历史地、现实地与中国具体实践发生关联。在理论、实践和方法的融合中,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社会的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全面”为统领,以“从严”为着力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随着实践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龙彪.从严治党的历史与现实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社,2015.

[2]王世谊.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及其生成逻辑[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5):16.

[3]習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EB/OL].(2014-07-01)[2021-08-18].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5221029.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邓小平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
《古田会议决议》对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启示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机关党建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