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21-11-24陈凤俭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将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其中,“十四五”规划为新发展阶段的教育事业描绘了发展蓝图,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的起步定航定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构建分类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战略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本文结合调研数据与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4-0028-04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4.006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工匠精神视域下广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21KY133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凤俭(1980—  ),广西容县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十四五”规划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了战略蓝图。“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同時也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的重要起步阶段。高校作为社会结构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育人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育人铸魂的核心。在新发展阶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办学,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校园健康稳定”[1],有着深远意义。

一、着力打造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

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各高校思政课以新时代新目标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在办好思政课方面,各高校在格局、师资、教学、资源、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的突破都有目共睹,逐步形成了学校集体齐心办好思政课、教师备教材备学生讲好思政课、学生主动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面对新征程,“十四五”规划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擘画战略蓝图[2]。高校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就的发展新蓝图为路径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五个始终坚持”办好思政课。着力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将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务,更是高等教育立足当下,引领未来的核心问题。

(一)多措并举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1.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教育部为“十四五”时期高校发展把脉定向后开出的良方。教育部多次出台政策方针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当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家和社会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人才来自教育,因此对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和国家在各项事业发展中提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教育事业要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要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校教育教学承担着教学管理的责任。在高校的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育人作用。在新发展阶段,高校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充分融合起来,如何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多样化的渠道,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如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是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任务的核心。

2.采取措施促进国家创新发展。创新孕育着民族的希望,也是国家赢得未来之道,“十四五”规划就提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创新要在高校孕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高校要成为国家创新事业全局发展的贡献者,承担起对国家栋梁创新能力培养的历史任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进行融合,在各专业教育中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作用,把课程思政完全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高校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而促进国家的创新发展,积极发挥创新思想在“三全育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思政课蕴含着创新性、学理性、人文性,是一门有情怀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课程。要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创新教学内容势在必行。高校及教师应该在用好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吃准吃透教材,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一方面,高校应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思政育人特色。教师应创新授课内容备学生、创新授课方式备学情,如在授课中把国情、区情、红色教育等元素融入教学。这样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加以运用,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备学生”,了解学生在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重视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用,将思政课的“文字理论+实践领悟”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发挥“互联网+”教学优势,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举步维艰,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一是部分学校管理者政治站位不高,教育价值观短浅,仅重视办学市场化、产业化,认为思政课教育对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不大,从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长远作用。二是一些教师采取理论知识灌输化教育,表现在学校或教师通常以学生是否通过考试作为衡量教学任务优劣的标准。教师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知识上习惯于填鸭式的灌输,没有很好地实现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不理解、不领悟,死记硬背,形成只求考试通过不求甚解的恶性循环。三是个别高校认为思政课要独立于其他专业课之外,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做好思政课教学,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的事情,与思政课教育无关。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强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已经形成。[4]高校学生数量在增多,教师也需要大量配备。在高校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现象,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占比高达60%以上。[5]青年教师多数是应届毕业生,教学经验欠缺。同时,部分高校教师中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占比也不少,此类教师既没有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师范技能培训,师范素养整体不高。此外,一部分新进青年思政课教师虽然学历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师范素养培训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很难保证高质量教学。

(三)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受限

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专业课与思政课教育各自为战的两张皮现象。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专业课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专业课不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政课程就是占用课时,对专业课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高校的实际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上,只注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课程思政元素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此外,课程思政的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理论缺乏等情况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

(四)新时代多元价值观冲击

随着网络的盛行,自媒体得到了蓬勃发展,高校学生是受自媒体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通过网络的传播,一些学生受到西方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英雄主义等西式价值观的影响,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到了严重冲击。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成熟的价值观的侵害。总的来说,高校学生群体普遍社会经验少,判断能力不足,三观尚未成熟,需要校方及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落实育人任务创新教学观念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高校要守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要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育人答卷,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办社会主义大学,育建设社会主义新人。高校要在党的教育方针领航下,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学校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到实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上思政课,形成学校书记校长上思政课常态化氛围,建立健全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

创新教学观念,就要加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力度,紧跟新时代步伐,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坚持“八个统一”,确保思政教育课程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片面的、不当的教学理念适当舍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放低姿态备好学生,将为学生答疑解惑作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教育观念、提升其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终生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设“六个要”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是传播新思想、好思想的主渠道,传道授业的精髓和关鍵是教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是一支有温度、有热度、有价值的队伍,是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领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学生思想的领航者,就要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马克思主义教师。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是基本;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端正学术是要求。在新发展阶段高校教师队伍要强要壮要优,就要从实际出发,拿出刮骨疗毒的毅力改革,要打破阻碍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教师切身利益出发,全方位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其次,思政教师要加强专业能力的提升。思政课教师要“在马、信马、言马、传马”,以专替兼备,提升能力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一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二是要重视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6]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等方式,以培养“四有”好老师、“六个要”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为目标,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各类教学能手、行业专家请进来传经送宝或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先进优秀的院校学习提升。三是各高校要先稳队伍再壮队伍,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培优计划纳入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各高校要严格落实思政课专职教师岗位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要求,同时做好专项经费预算,落实好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

(三)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要充分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各高校必须统筹构建好“三全育人”新格局,充分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7]。通过体育美育等领域的教学把思政元素融入日常的生活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从根本上发挥“三全育人”良好效果。同时,还要把劳动教育、素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路径,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大数据、5G新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育人路径。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注意网络信息的传播,结合网络上的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更了解形势与政策,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方面还要加强校园网站、自媒体、移动端等平台的建设,在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专门的学习网站和app等渠道积极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宣传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学生将优秀的道德思想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联系,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同时,要及时防范西方等媒体的不良言论及多元价值观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对于网络上的不良内容要有预警和过滤系统,及时清理网络思想垃圾,保证学生受到更多正面、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规范和管理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堵漏洞、勤排查,巩固好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

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校要拿出破釜沉舟的毅力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提升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卡脖子”问题的能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毕生难忘的“金课”,让高校学生都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路上的实践者,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秦宏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05):241.

[2]姜宏.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30-31.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4]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去年已达51.6%,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EB/OL].(2020-12-03)[2021-03-02].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717/mtbd/202012/t20201204_503492.html.

[5]关注高校青年教师[N].光明日报,2013-08-13(5).

[6]吴潜涛,张磊.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教学与研究,2019(07):6-13.

[7]黄莉.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教育评论,2018(4):129-132.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