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与眺望: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2021-11-24傅寒青郑敬斌

中国德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立德树人青少年

傅寒青 郑敬斌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应充分把握契机,立足更高站位,创新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传递党史学习教育的温度。做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要处理好理论深度与故事温度、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从而以学习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保障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 傅寒青,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磨砺却依然保持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党的队伍始终奔腾着最年轻的血液。青少年群体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之一,青少年对党的历史是否了解,对党的情感是否深厚,对党的事业是否关心,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2]然而,成长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对党百年的奋斗和艰辛缺乏切身体验和直接感触,加之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学习党史的号召。我们应充分把握契机,立足更高站位,创新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传递党史学习教育的温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处理好理论深度与故事温度、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灌输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从而以学习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保障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处理好理论深度与故事温度的关系,让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突出学理性、系统性、逻辑性,以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要面向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植入浓厚情怀,以求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解码理论知识的深纵性难题,以理服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理论创造的历史。”[3]中国共产党历经苦难仍不断壮大,在艰难险阻中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活的教科书,是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见证。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应注重引导青少年在学史明理中筑牢思想根基,弄懂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理论营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二)传递党史故事的百年温度,以情感人

当前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存在文件语言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教育语言的问题,导致照本宣科味太浓、情感融入不充分等问题。从时间维度看,对现实生活,青少年容易感知到的是生动的细节,缺乏纵深性的认识;但对于久远的历史,他们容易记住的是理性的概括和总结,而忽视细节。所以,如果仅仅进行理论阐述,会使历史变得不真切,青少年只能远远看到一个轮廓,感受不到党史的温度。这样的传承缺少了热血和激昂,难以唤起青少年对革命先辈的情感共鸣。党史本身具有故事特性。一是生动性,这有利于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内隐形,这可以让青少年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感悟真理;三是情境性,这极易引发青少年情感共鸣,激发深植于其内心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应利用好党史的故事特性,传递百年温度。当下,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发热潮,受到青少年的喜爱,正是因为它让“南陈北李”这样的历史人物不仅仅是教材中“精神导师”式的存在,而是在人间烟火中生动鲜活地展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觉醒年代》的成功启发我们必须注意真情互动,厚植爱党情感,让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升温”。

(三)正确把握党史,让学习教育情理交融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个“理”字贯穿始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加深对党史的了解和把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艰辛奋斗史,不乏温热。基于此,要注意运用饱含情感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来描述,让党史故事、党史人物“活”起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故事讲述不等同于戏说,不能一味追求引人入胜,编造传奇情节。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情理交融,凸显理论性的同时,激发青少年情感共鸣。

二、处理好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关系,让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新”起来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丰富生动的好教材。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应精心设计载体,发挥传统载体优势的同时,活用技术辅助,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党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

(一)利用面对面优势,发挥线下教育主渠道作用

青少年线下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思政课,思政课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天然资源库。在现行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比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思政课具有其他教育渠道不可替代的传统优势,即“把握规律,掌握理论,和学生做朋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4],我们应找准思政课与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契合点,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此外,还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文化活动,比如社团活动、党史宣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更加浓厚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氛围。

(二)优化媒介平台,以运用线上辅助技术为突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统计表明,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5]当代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无疑要用好线上新媒体平台,跟上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和语言风格。首先,要重视权威性官方媒体建设,确保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党史上存在争议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官方媒体的权威表述可以帮助广大青少年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其次,要用好手机APP,制作党史短视频。当下手机已经不单是一种通信工具,它与人们生活不可分离,是十分便利的党史学习教育工具。如“学习强国”APP集视、听等多维体验于一体,受到青少年群体的青睐,这为我们更好地利用手机APP进行线上教育提供了思路。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当前思想交锋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域,我们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制作更多优秀的蕴含和彰显党史学习教育的短视频,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最后,要利用多维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重现历史事件,让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三)载体多元,使传统与现代载体交相辉映

新媒体技术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将线上线下相融合。当前,在融合过程仍存在对融合规律认识不充分、融合内容相脱节等问题。一方面,线下党史学习教育在时间、空间和教育范围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容易采用单向填灌的传授模式,引起青少年抵触,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以新媒体为平台的线上教育存在着多元化的价值观,这给青少年对信息的选择和判断带来了挑战。对此,我们应努力探索线上线下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融合机制,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教育的协同机制、互补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努力实现线下主渠道和线上立体化教育同向而行。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让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6]这明确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即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因此,要引导青少年把理论学习与现实观照结合起来。

(一)启发说理,以唯物史观为原则把好学习方向

青少年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容易受到唯心史观的支配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蛊惑和影响,对一些党史问题,容易相信违背历史实际的结论,出现一些片面歪曲、否定党的历史的不良舆情。对此,应利用课堂教学把握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作为根本指导原则,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青少年,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青少年,在百年党史的学习中,引导青少年深入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还要强化青少年理性思维,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确保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性,坚定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青少年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但是,青少年不是一味接受理论知识的容器,我们应积极引导青少年在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并自觉接受党史知识理论。

(二)观照现实,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过程中凝聚的精神财富,不仅需要我们继承,还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利用地方的红色资源加强党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7]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可以通过在地方红色遗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集中开展向英雄模范学习,组织读经典、唱红歌、写征文、参观学习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探索中学真知、悟真谛。当前开展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相对简单,流于形式等弊端。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切实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并服务社会,提高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三)知行合一,引导青少年从历史智慧中找寻“实践之钥”

青少年学习百年党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总结经验,增长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理论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高深,而在于它对现实问题的关怀,要能解释现实进而指导实践。我们不仅要引导青少年明晰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还要教育青少年明白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因此,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的品格,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将党史学习与个人实际、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联系,带领青少年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烛照现实问题,用好实践的钥匙。

参考文献:

[1][3][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2]王占仁,黃伟.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三对关系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89-94.

[4]顾钰民.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75-78.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 [2021-03-12].http: //cnnic.cn/gywm/xwzx /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

[7]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1.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立德树人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