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视域下重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021-11-24

活力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双循环视域外贸

杨 臣

(重庆江北区委党校,重庆 4011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视域下,外贸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其必然性,文章围绕“双循环”视域下重庆外贸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梳理重庆外贸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双循环”视域下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

理解“双循环”视域下外贸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需要先弄清“双循环”视域下经济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原因。从短期来看,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对我国经济转向内循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无法改变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本质上是由经济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对于开放的大规模经济体而言,其发展遵循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会随着经济体规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经济的内循环作用会逐渐增强并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依存度变化可以看出,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6年达到最高点,该年外贸总依存度达到64 %,之后出现整体下降趋势,到2020年外贸总依存度下降了一半,降至32 %,此时我国已经是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趋势出现转折并持续下降,体现了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作用得以显现并在不断增强,但要特别注意,经济对外贸的依赖比例在下降并不意味着外贸的作用在下降,恰好相反,外贸的作用不仅不会降低反而需要加强,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发展外贸提出“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等要求,均表明要加强外贸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在外贸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其作用得到加强呢?只有外贸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故在“双循环”视域下外贸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其必然性。

二、制约重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链条”

(一)产业链:低端链比重大、外部风险强

重庆产业处于低端链条的比重较大,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占比过大。2020年,重庆出口贸易总额为4 187.48亿元,其中加工贸易2 681.94亿元,占比为64 %(同期广东省仅为29.71 %);一般贸易1 207.15亿元,占比为29 %;其他贸易298.39亿元,占比为7 %。加工贸易占比大不仅导致外部风险强而且附加价值低。

(二)供应链:关键环节不稳、战略风险高

供应链关键环节仍然不稳定,主要体现在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及材料的供应上,与熟知的华为公司存在芯片断供风险类似,重庆同样存在芯片供应短缺问题。目前国内自主汽车品牌芯片,包括长安公司在内,主要依赖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等国际大牌,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国产化替代率低。面对智能化汽车市场高涨的需求,全球范围内汽车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打压,也阻碍重庆汽车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断供风险也同样存在。

(三)价值链:比较优势缺乏、附加价值低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是衡量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重庆主要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可知,2019年重庆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别为-0.61、-0.77、-0.40、0.18、0.14,这说明,重庆外贸不仅在低端领域加工贸易占比大、附加价值低,而且在高新技术领域附加价值也同样较低。

三、重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顺应大势”抓住政策机遇

一是充分把握好国家发展战略,将外贸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有机结合,用好政策红利,如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针对2021年3月1日施行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中的产业给予税收政策红利,企业所得税按15 %的优惠税率征收,重庆独有的产业目录有32类,这些政策红利中一些直接涉及外贸企业、一些为外贸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因此重庆应把握好相关发展战略,做优传统外贸产业,培育新兴外贸产业,促进外贸转向高质量发展。二是充分用好服务业试点契机,按照商务部在2021年4月出台的《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要求,重庆作为全国5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省市之一,将在科技、商业、教育、金融、健康医疗、电力等6个重点服务领域推行扩大开放试点,重庆应紧抓此机遇,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塑造重庆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的新优势。

(二)“拓外转内”优化外贸结构

一是拓展外贸新业态,加快推进重庆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领域的发展,针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及奖励,为跨境国际寄递企业、物流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等提供跨境业务办理便利政策,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结算手续;二是优化出口目的地,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中欧投资协定等,继续挖掘东盟、欧盟市场,加大对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找准定位,继续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三是挖掘内循环潜力,我国现已具备了强大的内循环能力,重庆应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通过内循环发力,提升一般贸易比重,鼓励企业通过创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增强产品内销能力。

(三)“聚焦重点”力抓科技赋能

近年来,重庆市经信委梳理出包含乘用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的重点产业链条共33个,针对这些重点领域,应着力通过科技赋能逐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品价值链迈向高端行列。一是政府主导、防范战略风险,着重梳理出这些链条中关系战略安全及可能被“卡脖子”的领域,这些领域往往自主研发投入高、风险大、短期回报少,应由政府主导,创新链条管理制度,如实施“链长制”精细化管理,同时科学布局科研力量,加大投入,持续进行科研攻关,力求自主替代;二是市场驱动、多方联动发力,建立“政、企、学、研、融”协同发力机制,政府出台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和规则,以市场化激励为导向,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等开展科技创新,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三是精准借力、发挥外资作用,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提升高科技行业利用外资的比例,对引进符合重庆主导产业方向的外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奖励。

结 语

总之,“双循环”视域下外贸必然转向高质量发展,重庆外贸虽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存在制约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但同时拥有“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诸多政策优势,因此重庆应紧抓政策机遇,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不断促进外贸转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循环视域外贸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山东外贸,跑出发展“加速度”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