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探索

2021-11-24赵筱亮

活力 2021年14期
关键词:精准中心国有企业

杨 嘉 赵筱亮

(1.曲靖市烟草公司陆良分公司,曲靖 655000;2.嵩明县农业农村局,昆明 65000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和场合中数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国有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具有鲜明的内部逻辑关系,二者不是相互孤立、割裂的,而是互补互促、相互平衡的有机整体,开展融合工作要兼顾全面思维、整体布局和统筹方法,促使融合工作形成双向、良性循环的良好格局。

一、国有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融合现状

(一)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两张皮”现象凸显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没有精准找到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融合的着力点,没有形成有效融合载体。二是融合力度不均衡,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发展不协调,党建工作边缘化或中心工作虚弱化现象凸显。三是企业党建和业务融合工作流于形式,倾向于过程、痕迹资料的收集归档,生搬硬套融合政策内容和模式,弱化结果和效应,形式主义凸显。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党员意识淡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功能没有辐射开来,往往成为一个“空心堡垒”,缺乏强有力的内劲和保障作用。二是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对深度融合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三是普通党员职工党员意识淡化,宗旨意识、服务奉献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不够。

(三)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制度不科学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融合工作的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二是融合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针对性的刚性管理制度。三是融合工作的激励机制不全面,奖惩措施不及时、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被弱化。

二、国有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问题分析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融合的主要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刻剖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融合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储备不充分、不平衡

一是党员干部业务技能储备不充分,导致不能精准找到融合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二是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储备不充分,党员政治思辨能力欠缺,导致思想意识没有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步。三是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储备不平衡,导致融合力度不均衡,在融合过程中往往存在“一重一轻,两端不平”的畸形发展,融合不彻底、不精准。

(二)创新驱动力不够,融合缺乏内涵

一是工作方式方法老套,定位不准,缺乏创新。党建工作已形成较为成熟和固定的方式方法,在员工的意识形态中已根深蒂固,员工难以跳出“舒适区”。二是融合政策、形式、内容等缺乏创新活力。生搬硬套融合模式,缺乏能引起员工共鸣的工作形式和内容,融合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不强,导致企业员工融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下降。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被忽略,党员意识发挥不彻底

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被忽略,基础设施建设不全,导致基层党组织功能被弱化,党建工作效率不高。二是党员意识和融合目标弱化,导致党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得不到发挥。企业管理层党员和普通党员不同程度地对融合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融合工作定位,服务效果没有得到深化,长效服务机制难以形成。

(四)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缺乏制度保障

一是融合工作的考核机制不明确,没有构建科学精准的考评标准。融合工作责任不明确,定性描述太多,没有将工作成效具体化和量化。二是融合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各基层党支部和部门的融合工作水平不一致,没有针对融合工作形成高标准、可操作、可复制、可持续的管理制度。三是融合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全面,缺乏明确、针对性强的激励保障办法,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融合工作向前发展。

三、国有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双向深度融合的方法实践

融合工作要想真正盘活企业各项工作,就必须在融合什么、用什么融合、为什么融合和怎么融合四个方面下足功夫,做好“党建+”“党建-”“党建×”“党建÷”四则党建与业务工作运算法则,用党建引领业务工作,依托业务工作构建党建载体,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双向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建和企业中心工作由“量”到“质”的飞跃,真正让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活”起来。

(一)党建+:精准业务融合,构建长效载体

“党建+”回答的是融合什么的中心问题,必须做到在党建的基础上,精准融合企业的中心工作。一是党建工作干部任用标准精细化。优先选用、任用业务能力强的创新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党建工作干部,强化对党建工作干部的业务培训、综合考评标准,逐步培育出一批“双优”综合性人才。二是强化双向交流制度,使优秀党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进行常态化轮岗交流学习,提高党员干部专业化能力,为融合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打造精准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强化融合工作的示范、联动发展效应。按照“党建+”引领的思路,借鉴私营企业管理办法,分批次创建有名称、有目标、有制度、有内涵的精准深度融合示范品牌,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效果持续、贯穿辐射的融合示范品牌。

(二)党建-:精准理论融合,激发企业活力

“党建-”回答的是用什么融合的重要问题,是“党建+”精准业务融合的逆向思考——精准理论融合。“党建-”和“党建+”并非对立的,而是相通的、双向的。一是突出理想信念培养教育,全面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因人施策地抓好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教育,将党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丰富员工精神食粮,筑牢融合思想基础,解决好“总开关”问题。二是坚持以新时代党的精神和理论为指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地施策,灵活运用党的政策理论成果。树立“企业文化兴则融合工作兴”的理念,按照“先把党的理论和企业文化融合、再促进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的精准深度融合思路,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抓党建工作中来,将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融合工作纵深发展。三是深入宣传,减少融合阻力。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先进性,适时向服务对象宣贯新时代党的理论成果,密切联系群众,对党员和服务对象进行“穿针引线”,推动企业文化深扎基层一线。

(三)党建×:精准服务融合,发挥党员作用

“党建×”回答的是为什么融合的问题,要以党建为抓手,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深化党组织的服务内涵和服务功能,持续做好顾客服务,做好党建乘法,加强党建和企业服务的精准融合。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的政治理论水平优、业务工作能力优”的“双优”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优化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助力融合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二是优化队伍建设,增强党员意识。通过“党员示范岗”、融合品牌示范、星级评定、党员固定活动日等手段,按照“四讲四有”党员队伍建设要求,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引导全体党员在融合工作中争先创优,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党性纯洁、政治合格、本领过硬的党员队伍。三是强化党建工作阵地建设。本着“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充分利用、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目的,推动融合工作服务阵地建设,全面夯实融合工作硬件基础,强化融合工作战斗堡垒,切实发挥党员作用。

(四)党建÷:精准制度融合,革除党建传统陋习

“党建÷”回答的是怎么融合的问题,要在制度上进行精准融合,党建和中心工作融合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强化“互联网+工作”模式构建,科学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坚持问题导向,简化和完善融合的方法路径,从制度上提高融合工作效率。二是构建双向融合考核评价体系。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也创造价值”的理念,探索建立科学严谨的综合考评机制,整合融合工作之外的企业考评项目,把“可复制、能量化、长效化、双向性”作为建立考评体系的根本遵循,将党建工作的“隐性”因子与中心工作的“显性”因子有机融合,制定标准严谨、责任细化、考核全面、奖惩具体的考评制度。三是构建刚性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激励机制。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保障激励为手段,将融合工作提高到制度层面上,积极构建融合工作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充分激发企业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确保融合工作既能落地生根,也能开枝散叶,形成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的工作格局。

结 语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中心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目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和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方法,促使融合工作形成双向、良性循环的良好格局是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题中之义。因此,在国有企业党建和中心工作的精准深度融合过程中,唯有强化精准业务融合,构建长效载体,才能使融合工作永葆活力;唯有强化精准理论融合,才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唯有强化精准服务融合,发挥党员作用,才能发挥党组织潜力;唯有强化精准制度融合,革除党建传统陋习,才能激发企业基层践行力。只有用党建引领业务工作,依托业务工作构建党建载体,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双向融合,融合工作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完成由“常规”融合到精准融合的转变,才能真正“活”起来,实现由精准融合向深度融合的纵深发展,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精准中心国有企业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精准扶贫二首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