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建设研究

2021-11-24周法超

活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周法超 孟 玥

(苏州大学,苏州 215123)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出发,对党的建设开展了新的系统部署,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尤其是总结党的建设实践经验,并对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新的探索。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全党不懈努力,来实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方面的党建目标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凸显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建、激发党组织内生动力指明了方向,这对培养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以标准化、特色化、效能化为基本特征的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三化”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的阵地前沿,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最贴近广大青年学生和职工群众的组织机构,是党员参加党内活动,接受党的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的重要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果,直接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度,影响着党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抓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的有效手段,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

1.党建工作是提升高校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托

党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能够为高校的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优良作风和制度规范保障,同时也能够为高校的进一步前进指明方向,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精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我们党的建设事业贯彻深刻融入高校管理、教学、科研、育人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高校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全面开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向教育强国的重要依托。

2.党建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有力支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是当今我国各级各类院校的共同使命。高等院校是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要切实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担。高等院校通过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牢牢把握大学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去,教育广大大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理论观点手段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弄懂所自身面临的时代性问题和历史性责任,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认清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创新型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于高等院校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为办学方向,才能真正将我们的自身特色与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力量。

3.党建工作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根本保障

高等院校是我国文化艺术创新与思想演变进步的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之一。高等院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担负起为人民美好生活建设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高等院校要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和文明的建设,围绕高举旗帜、凝聚民心、培育新人、振兴文化、展示形象的时代目标和使命任务,才能在培养现代化的人才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系统等方面,实现文化传承和协同创新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现状和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承担好培养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及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主体性职责,引导党员师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我们党明确界定了党支部的职责和任务,为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在开展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基层党支部队伍建设的时代性要求及其发展趋势,在发挥基层党支部各项职能、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建引领促进学校发展和师生进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业务、轻党建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本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担任”。该项规定一方面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十分必要;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党支部书记陷入会议和事务圈子,分散了对党的重大决策和政策方向研究思考的精力。在面对党建工作和行政事务时,很容易出现谋划发展和项目多、考虑基层党建少的现象。对党建工作缺少观察和研究,缺乏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呈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和“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2.党建机制不完善,重形式、轻实效。

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随意性很大,党员日常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教育管理和奖惩问责等制度很多还没有真正树立,党内生活规章制度狠抓不实、流于形式,“三会一课”等教育活动有着浮于表面、注重形式、讲求实效较少等问题,导致部分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缺失,先锋意识和服务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尤其是在党员同志普遍关心的绩效考核中,对党员自身的政治表现和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工作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使得党建考核缺乏有力的抓手,组织力不够、推动力不强,创先争优的工作难以落实。对于日常发现的问题,缺乏督促整改的有效手段,普遍存在“老好人”思维,党建执行力不够,自我革命意识不强,党建指导督查没有形成常态。

3.党建内容不丰富,重传统、轻创新。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时缺少创新意识和有效手段,对新形势下落实好党建工作的责任制观念不新、思路不多、举措不力,对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创新,依然沿用传统的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方式,基层党建工作特色不突出,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支部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建工作无法抓深抓实;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内容枯燥,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内涵不深,开展党建工作大多依靠上级安排,党建工作的“品牌”意识不强,高校内部的党建生态圈不够开放共享,党建资源融合少,在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存在发展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

三、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三化”建设的措施

面对新的征程和新的使命,只有抓好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党在学校的政治优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基层党建的各项任务才能落地落实、见底见效。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只有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高效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

1.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激发党建新活力

高校基层党支部要紧扣“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这六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研究,着力将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有队伍、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有保障”的“五有”党支部。一是要突出党建制度体系化,推动支部工作规范运行,确保支部运行有章可循。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中,应坚持把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作为长远之策和根本之策,推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推进管党治党常态化、长效化,从根本上进一步强化党对高等院校的领导。二是要突出党建阵地建设规范化,把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创新支部工作重要抓手。既要建设高标准的党群服务实体,又要依托智慧党建,让老百姓享受“云上服务”,让标准化的党建活动阵地成为党员师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场所,切实增强师生党员的归属感。三是要突出党内组织生活正常化,把党员教育和服务实践有机结合,把丰富内容和创新载体有机结合,把领导带头和强化考核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灵活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让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推动星级党支部创建,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让基层党建工作迸发新活力。

2.优质化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建执行力

高校基层党支部优质化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统筹规划党建工作,重点围绕创新工作方法,创建优质阵地,创立典型示范,切实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内涵式、优质化发展,推动党支部建设质量再提升。一是抓好党员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党内民主氛围,增强广大师生党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支部全体党员锐意进取,你追我赶,着力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激发内生动力来提高党建工作的执行力;二是创新党建载体,推动全体党员对党史进行沉浸式的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并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培养人才的不竭动力,进一步提升党员发展意识和综合水平,以群策群力来提升党建工作的执行力;三是提升大局意识,引导党员师生牢固树立始终把国家、人民要求摆在前面,主动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国家发展大计,既要考虑满足自我需要、实现自我提升,又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围绕大局抓提升、做贡献的理念,真正在党员师生之间树立着眼长远发展和良性竞争的意识,以争做排头兵的精神来促进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四是增强效率观念,扎实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作风效能建设,以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不断推进党建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的创新,以干净利落、果敢高效的风格提升党建工作的执行力。

3.特色化党支部建设,树立党建品牌力

紧扣指标体系,加强活动策划。在活动策划组织、选题方向方面深入思考,挖掘特色元素,凝心聚力做出成效。特色化的党支部队伍建设不能简单地通过对标找差来完成任务,关键在于亮点和特色的凝练,重点要把党支部的品牌形象树立起来、把红色故事讲述起来、把思想深度挖掘出来、把站位高度凸显出来,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的品牌名称、具有形象的品牌标志、具有丰富的理念内涵、具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和具有融合性的推动措施。一是需要广泛地调研,找准定位。以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目标和导向,科学选择重点领域和建设方向,认真考量如何创建品牌。二是落实举措、培育品牌。加强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能够提高基层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确定创建品牌后,高校基层党支部应积极主动作为,发挥工匠精神,深挖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文明创建、先进评选、主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师生对创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认识和理解。三是通过机制保证巩固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交流会,通过推广党建工作经验,发掘党建优秀案例,提炼党建品牌内涵,创新支部的工作方式,在高等院校圈子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品牌建设浓厚氛围。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使命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把包括高校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新时代大学精神。作为执行者和参与者,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围绕人才培养,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方向标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党的事业发展全局,急国家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破发展之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用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高等院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让青年一代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行为方式上辨得清是非、经得起检验,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输送一代又一代具备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干净的思想灵魂、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突出的能力素质的青年人才。

2.强化协同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我党增强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智力支撑,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和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遵循教育改革和学科衍变的规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坚持改革创新开拓协同,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丰富教育载体,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育人实效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盲目,要创新“党建+”的工作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从青年学生“想什么、信什么、盼什么”的角度出发,从行业发展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党建工作的人本性、全面性和时政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融合,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明确师生的生活实际和利益诉求,聚焦育心育德、促进成长成才,在保证组织生活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大学生成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拓展组织生活内容和特色活动,把党性教育渗透在师德师风中、融合在教学管理中、体现在社团活动中,真正把全体师生作为党建活动的主体,把党性落实在自我教育和主动提升上去。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