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保护与教育传承路径研究
——以湘西红色歌谣为例

2021-11-24滕林峰

活力 2021年13期
关键词:歌谣湘西内涵

滕林峰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吉首 416000)

引 言

红色歌谣是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传播,群众易产生价值共鸣。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可选择的文化繁多,对红色歌谣的传播和推广产生了巨大冲击。红色歌谣自带的红色文化属性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意义又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连,在传播和保护过程中强调群众的自觉性,因此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困难。为了强化公众对时代文化创造的参与效果,需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力度,着力探索教育传承的路径,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完善主体的知识结构,发挥其独有的气质。

一、湘西红色歌谣传承的困境

湘西是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红色歌谣就是最为典型的。红色歌谣激扬澎湃,令人奋发向上,鲜明的节奏是歌谣韵律的最大特点。诸如《暴动歌》《工农革命歌》等红色歌谣,无不反映了革命时期群众对红军由衷的拥护和爱戴,因而在歌词上富有时代气息,刻画了当时真实的环境和面貌。要真正传承红色歌谣,就必须理解红色歌谣背后的时代意义,真正贴近革命时代人民阶级的真实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受主流文化的冲击,群众对于革命时代的生活认知极少,无法感受到其真正含义。大多数人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都停留在书本上,很难感同身受。

二、影响湘西红色歌谣传承的原因

湘西红色歌谣所体现的是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价值内涵,尊重人民的诉求。因而,步入新时代,红色歌谣的传播取决于群众的自觉。但群众缺乏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意识,年轻人难以理解革命的精髓,仅仅是碎片化、跳跃地记忆红色片段,对于红色文化都存在理解浅显的现象。因此,在接触红色歌谣时会按照主观臆断评判红色歌谣的价值,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意义,自然不会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更难创新红色歌谣。部分年轻人以流行歌曲的标准评判红色歌谣,认为红色歌谣不符合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浅显地认为红色歌谣“过时了”,没有根本性理解红色文化的根基和内涵,这是红色歌谣传承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湘西红色歌谣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一)完善群众的认知结构,树立红色歌谣的传承意识

认知结构是主体认识外在事物的窗口,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主体自觉地运用知识结构对事物的要素进行把握的过程。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是主体自觉的行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受到外界事物刺激和影响的结果。因此,需要主体自觉地采取行动,同时有效地运用外部刺激,对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的认识。首先,在大数据时代,群众应该形成自觉、自律意识,主动、有意识地对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和深度思考。引导大众主动获取需要的信息,深入文化实践,通过真实的体验获得关于湘西红色歌谣的完整认知,逐渐形成完整的思维认识结构,真切体悟文化的精神内涵。

要积极渲染正向价值观的社会氛围。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容易污染社会环境,对于大众的社会选择产生思维上的驱动,要帮助大众构建红色歌谣与个人生活的联系,让大众主动在生活各个片段借助红色歌谣的精神内涵反思自我、塑造本性,进而能够将红色歌谣的创作标准作为评价个人生活方式的基础。例如,《翻身谣》这一首湘西红色歌谣表达了追逐自由的本性,而这种本性能帮助主体克服重重苦难带来的现实难题。不同主体在不同区域可以结合个人与客体的差异,歌谣给当时封闭的湘西山区带来了光明,改变了群众思想,提高了认识,使广大群众都醒悟过来了,纷纷用熟悉的歌谣表达对党的拥护和爱戴,推动了湘西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

(二)转变群众主体思维方式,坚持动态保护传承

红色歌谣的精神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大众对红色歌谣的记忆上、怀揣为对革命时期精神信仰上,更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弘扬和创新,引导社会动态传承。这意味着群众所承载的政治责任是巨大的,只有具备参与政治和践行时代职责的能力,才能将红色歌谣中所蕴含的经验哲理融会贯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前进道路上延伸和拓展。例如,红色歌谣《忠告白军士兵歌》反映的是老百姓用生活化的口语表达他们对红军的拥护,反对反动派的恶行,体现群众的爱憎分明。诸如《马桑树儿搭灯台》《十送红军》一类的歌谣,因为其带有的地域风格与浪漫色彩,更容易被当代人认同,年轻人基本上能理解这些歌谣的文化内涵,这些歌谣也通过《红色湘西》等电影在民间广泛传播。

如今,红色歌谣缺乏系统采集和整理,并没有广泛传播,受众面相对狭窄。走出迷失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转换思维方式。要强调直觉思维的价值,只有充分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用直觉思维来弥补当前的数据逻辑的缺失,才能使主体从数据信息的迷宫中走出。直觉思维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强调体验,“而体验则意味着,是置身于主体能够想到的所有现存体验要素所构成的背景网络上考察其与相关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辨认其关系结构的特征,形成关于其意义的判断”。

(三)开辟红色歌谣的教育传承路径

教育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路径。首先,可以通过数字化对其进行档案式保护,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将文字、乐谱、音频、影像、图片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红色歌谣数据库,永久地保存起来;其次,编撰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教材,将红色歌谣进行加工和创编,引入本土教材或校本教材中;再次,可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在中小学可开设《红色歌谣传唱》课程,在高校开设《红色歌谣创编》等课程;最后,将红色歌谣与主流音乐融合,搬上舞台,让群众乐于接受和广泛传唱,比如,可以用现代曲目的曲调和红色歌谣歌词相结合,也可以改编曲调,采用现代作曲手法创编新红色歌谣,以实现教育传承的可行性路径。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弘扬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是稳固当代社会大众信仰力量的源泉。红色歌谣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需要进行传播路径的改革和创新,以便能被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歌谣湘西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妈妈的歌谣
照金精神的内涵
甜甜的歌谣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乡闾粤韵 井邑歌谣
湘西 国画
与诸子湘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