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021-11-24巩显武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载体政治

巩显武

(齐翔建工集团,齐齐哈尔 161000)

大众传媒就是“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电子媒介,包括电影、广播和电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被称为四大传媒。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三大功能,即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提供娱乐,而传播信息是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众传媒也飞速的发展,大众传媒承担起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会生存资源的主要功能,它深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把握现代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1.大众传媒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可以根据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在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党和国家的文件、领导讲话、纪录片等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尤其是进入信息发达、传播渠道多样的今天,载体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受到较大冲击。现代载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发展并且逐渐占主要地位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载体的大众传媒,向广大受众传播正面的主流政治思想,让受众在接收生活信息的同时,能够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这一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两大优点:一是由于大众传媒能广泛地作用于社会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利益群体乃至每一个人,因此能极大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具有全面性;二是由于大众传媒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大众传媒的宣教、激励、培育、引领、监督等具有教育性的功能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丰富的资料来源,更由于其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虚拟性、交互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受众乐于接受。

2.大众传媒开阔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角

传媒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是大众传媒众多功能之一,传播者将信息通过某种媒介传达给受众,没有一定的载体,主流的思想传递会受到阻碍。“产生于人类已经进入政治社会时代的传媒,由于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其在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政治信息传递功能的主要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宣教者和接收者双方可以通过传媒便利快捷地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传媒了解中外古今社会、历史。这既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采用新的载体、材料、形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巧妙地抵消抵触情绪,使他们能够敞开心胸,接受宣教者的教育的作用。

3.大众传媒打破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一的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传媒迅速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打破了过去只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进行的单一的宣传教育引导模式。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是先进思想信息的传播,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这种信息的传播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完成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仅仅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来传递的信息已经变得单调、缓慢而缺乏说服力,并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大众传媒则能生动形象地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快速地传递给大家,给他们以思想的触动和启迪,在不知不觉中使接收者接受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繁荣的大众传播媒介除及时、快捷地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协调社会,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服务之外,还时刻发挥着传递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功能。”大众传媒信息的多样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方式由单纯的、面对面的灌输转向引导,运用影视、手机等媒介形式和载体,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实现了社会范围内面向不特定人群宣传教育和个体范围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举,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层次、高效率的政治思想工作模式。

4.大众传媒的发展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环境

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海量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地方,几无遗漏,形成了一种全覆盖的文化传播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以整个社会为大背景,怎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和局面。为了应对大众传媒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形势,怎样因势利导,使新兴的大众传媒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和手段,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党的领导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保证舆论宣传在思想上、政治上、价值观念上的主流格调,不断加强对网络上虚假和有害信息的识别和防范,做好对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正面分析、解释和疏导,坚持大众传媒牢牢掌握在党的领导下的舆论引导功能,形成健康、阳光、正面和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开创政治思想工作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新格局。

二、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

1.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由于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娱乐性,个别人深陷其中,消耗很多时间在媒体上,影响工作和生活。而长期上网引发自我封闭,产生在现实中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下降的现象。

2.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弱化

应该认识到,大众传媒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首先,大众传媒的传播信息过程中自身携带的信息污染对人们有着强烈欺骗性、诱惑力,会让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在一定状态下从无意模仿到有意跟从,以致成为垃圾信息的接收者,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其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思想意识混乱,没有鉴别是非的能力和政治定力,在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会变得迷茫,某些国家在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垄断霸权和敌对虚假错误及信息的大量输出,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冲击,国际上价值观多元化的混乱形势,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3.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冲击

大众传媒上有一些庸俗、低级、反动的内容,加之一些外国媒体不负责任地任意对我国国情进行歪曲和敌视,他们无中生有、谣言惑众,肆意抹黑我国,破坏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这些敌对和负面的中伤,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受教育者曾经接受的正确信息和思想观念,使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棘手问题。

4.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种种新奇的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出现,令人目不暇接,部分传播媒介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漠视大众对健康、积极、向上和正面的精神文化的渴求,使大量色情、暴力内容充斥其间;其次,少数人被网络新奇内容所俘获,沉迷在各种畸形娱乐消费之中不能自拔,被其误导,从而削弱了正常社会主流文化活动的引导力,无形中使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冲击。最后,大众传媒环境中刺激的虚拟世界,也容易扭曲人们正常的人格。

三、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积极影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在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开辟了新的途径、开阔了视角、创新了环境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我们不能忽视它,更不能排斥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1.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工作的意识

首先,要认真学习,努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传播理论和知识,增强利用大众传媒技术的能力。其次,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信息资源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并且积极利用大众传媒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2.强化大众传媒在传递主流文化和正面积极信息的功能

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和宣传教育窗口,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的途径,开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主流思想。

3.提升传媒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对传媒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大众传媒因其自身的特性具有挑选信息和解释信息的功能,因而具有一种控制社会舆论走向的力量。因此,要加强对传媒的行业管理,提升媒介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重中之重。国家对大众传媒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确保其“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国家应就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解释信息等方面加强立法工作,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在宏观层面对其依法进行监管。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大众传媒素养

面对大众传媒带来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运用传媒资源、掌握传媒技术的能力,将之运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帮助受教育者自觉消除和过滤负面信息也是我们积极开展的重要工作,放大大众传媒正面积极信息,屏蔽负面消极信息,引导人们分辨真伪和正确的主流信息,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大众传媒素养同时,也要帮助受教育者不断提升大众传媒的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既有正面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消极的一面,既要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影响,使之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又要认清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阻碍和破坏。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载体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政治工作者的选拔与培养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