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体情况

2021-11-24哈尔滨市统计局副局长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普查

哈尔滨市统计局副局长 丁 威

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这次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辛勤努力,以及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我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了机构组建、普查试点、户口整顿、普查区划分、入户摸底、普查登记、比对复查等各阶段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通过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市人口变化和发展状况,查清了人口总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情况,将为我市制定和完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消费、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和统计信息支持。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哈尔滨市统计局和哈尔滨市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广大普查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向积极参与和支持普查工作的广大市民表示衷心感谢!

2021年5月31日,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已在哈尔滨日报和市政府网站对外发布,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本次发布公报主要数据有人口总量、户别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城乡人口等六个方面。今天,在这里我将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再与各位读者交流一下。

一是从人口总量上看,常住人口仍超千万。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 000.99万人,其中9个区人口为697.62万人,比“六人普”增加27.16万人;9个县(市)人口为303.37万人,比“六人普”减少89.77万人。虽然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 063.60万人相比,减少62.61万人,下降5.89 %,但我市人口总量仍然超过千万,也是东北三省中唯一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

二是从城区人口看,我市仍然是特大城市。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规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10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六人普”我市城区(八个区,不含双城区)常住人口为587.89万人,“七人普”我市城区(九个区)常住人口为697.62万人,比划分规定的最低500万人多出197.62万人,我市仍然是特大城市。

三是从年龄构成上看,我市处于老龄化上升阶段。社会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 %以上。“七人普”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0.01万人,占总人口的21.98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6.61万人,占14.65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9.2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高于全国3.2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56个百分点。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一方面体现人类衰老的延迟、寿命的延长,另一方面表明我市迈入老龄化社会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四是从城乡人口结构上看,我市城镇化率有所提高。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2020年,我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06.77万人,城镇化率为70.61 %,比“六人普”增加9.4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国家和省6.72和5.00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表明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镇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五是从性别构成看,我市常住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员为500.71万人,占50.02 %;女性人员为500.28万人,占49.98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09,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4.98和0.26个百分点。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性别相比减少3.15,我市人口的性别结构更趋平衡。

六是从受教育程度看,我市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总体较高。我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有204.75万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2010年的14 813人上升为20 455人,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多4 988人和5 662人。文盲率由2010年的1.66 %下降至1.05 %,分别低于国家和省1.62和0.33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常住人口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集体户26.00万户,124.81万人;家庭户393.14万户,876.18万人。这里说的家庭户、集体户不同于公安户籍概念。“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集体户”指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生育意愿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市家庭户规模与全国、全省一样,趋于小型化。全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从2010年的2.89人下降到2020年的2.23人,减少0.66人。

从宏观上来讲,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对于查清我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微观上来讲,也就是对于老百姓来讲,人口普查也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居民居住小区配套的教育和社区医疗机构规划布局,银行、超市等工商业服务网点的分布,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以及城乡道路的规划和建设等,都要以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因此,人口普查的确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人口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持续时间较长,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总体上说,人口普查需要历时三年时间,哈尔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20年3月正式启动,圆满完成了普查准备、普查现场登记和普查主要数据的汇总、评估、质量验收等各项工作,摸清了我市人口规模、结构、分布等情况,取得了重大成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各级政府均组建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经费,选调了人员。在人口普查启动之初,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七人普”工作汇报,市政府副市长郑大泉同志多次主持召开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人普工作汇报,并要求各区县(市)政府要将人口普查工作列入当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来抓,依法依规抓严抓实抓细。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市人普办制定了《哈尔滨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在松北区选取部分社区和村屯开展了普查试点工作,对普查内容、普查方法,以及普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为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查宣传活动,形成了家喻户晓、支持配合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实施阶段,即进入入户登记和数据处理阶段,市政府召开了人口普查视频调度会议,市人普办按照全省“一盘棋、一把号、一个调”的总体要求,本着“谋在先、预在前”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抓重点、抓关键,精准施策。建立了日通报工作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答疑制度和重点区域监测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逐户、逐人摸排登记,利用早晚例会时间,对普查登记和数据录入过程中发现的业务和技术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同破解问题,同时对难点问题逐级上报,做到日清日结。工作中坚持底线思维,依法依规普查,严格执行普查方案,严守工作流程和工作纪律,确保普查数据客观真实、全面准确。

与上次普查相比,这次在普查方法创新上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人口信息台账。全市各级普查机构组织普查员结合普查小区图进行实地勘察,充分利用楼长(单元长)、居民组长(屯长)掌握的人口信息,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掌握的人口信息资料,对辖区人口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同时利用计生部门掌握的人口资料,初步建立社区、村(屯)人口信息台账,提前做好与公安部门户口整顿数据衔接和编制户主姓名底册的基础工作。二是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直接上传至国家数据库,有效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三是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不仅减少入户过程对普查对象的打扰,还有效保护了个人隐私。四是高效利用电力大数据。我市首次将电力大数据应用在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中,填补了人口普查数据核实方式的空白。全市积极采用电力大数据进行核查,有效地核实了空房情况、房屋使用情况、“候鸟人群”情况、居民居家情况预测等相关信息,精准锁定居民居家时段,减少普查员入户次数,避免了漏登漏报情况的出现,提高了普查登记效率和数据质量。

人口普查必须全面坚持依法普查。在普查过程中,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依法依规开展普查工作。同时,建立了普查数据追溯问责机制。在普查中,市人普办成立了七个督导工作组,由市统计局各位副局长带队,局内一级调研员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任组长,对九区九县全面督导,督导组除了督导普查工作外,重点强调要全面依法普查,绝不允许弄虚作假,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

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我们一直把数据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首先,数据处理系统全面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云应用部署,全部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标准进行安全管理;其次,数据采集处理的移动端和服务器端全部采取了严格的数据加密和脱敏技术,数据传输过程全程加密。除此之外,为确保个人信息不泄露,与“两员”签订保密协议,要求“两员”对获取的人口普查数据和信息要予以保密,不得对外提供。可以说,从普查人员的管理,到数据的采集、上报、存储、处理都制定了严格的数据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漏。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强普查成果的共享和开发利用。首先是根据上级普查机构反馈的普查数据,汇总加工、编辑发布更加详细的人口普查资料;其次是组织相关部门、机构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更好地发挥人口普查数据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人口普查学问多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西安市常住人口超一千万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