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推进成渝地区绿色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以城口县为例

2021-11-24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城成渝中药材

王 鑫

(中共城口县委党校,重庆 405900)

一、城口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定位分析

区位上,城口地处渝东北,毗邻开州区,与万源市、宣汉县接壤。交通方面,城开高速动工建设,渝西高铁已规划落实。产业方面,城口锰钡加工产业、中药材加工产业与达州钢铁、宣汉化工、周边中药材种植有天然的互补互长优势。能源方面,达州电力和燃气价格低、产量大,城口有需求、有市场。因此,城口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合作点和落脚点在达州市,应主动融入“万达开”经济圈,再适度延伸至成都及其他市县。

二、城口绿色工业发展情况

城口现有锰矿加工企业12户,有效硅锰合金年产能为22万吨,年均生产硅锰合金5.94万吨,年度产值在4.75亿元左右。现有钡矿加工企业3家,建成产能50万吨的钡粉立磨加工与产能1万吨的高纯氯化钡生产线1条。现有建材加工企业7家,建成60万吨水泥粉磨站、6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成中小型水电站69座,装机容量为31.69万kW。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8家,腊肉、茶叶、马铃薯、矿泉水、核桃、牛肉等加工业发展较快。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10.46亿元,同比增长20.5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四大主导产业均保持较好的运行态势,锰产业全面复产稳产,年产值为4.6亿元;中药材加工业从无到有,贡献产值0.8亿元;水电产业“后来居上”,发电量为9.05亿度,售电量为5.865亿度,实现快速增长;建材行业全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值为2.5亿元。

三、城口绿色工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城口工业发展优势

1.直辖体制优势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大城市带着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为重庆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市直管区县,中间没有地级行政机构,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为扁平化结构,行政成本较低,行政效率较高。

2.资源富集优势

城口锰矿资源丰富,其中高燕锰矿床为全国五大锰矿床之一,有“西部矿都”之称,2017年勘明资源量11 775万吨;钡矿为独特的碳酸钡矿,新探明储量超过1亿吨,品位在55 %以上,资源储量亚洲第一;中药材品质优良,品种丰富,有天麻、独活、太白贝母、杜仲等中药材近1 000种,有大巴山“生态药谷”之称;石材资源丰富,生物碎屑灰岩、石灰岩、大理石、蛇纹石等种类石材储量大,建筑骨料、饰面石材等市场前景广阔;其他如茶叶、蜂蜜、矿泉水、食用菌、腊肉、核桃、山地鸡等消费品原料同样富集。

3.规划政策优势

《重庆市冶金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0)》中提出,利用城口锰矿布局20万吨硅锰合金产能、布局5万吨电解锰产能,支持城口打造全国锰产业基地。《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支持构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服务平台。《重庆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支持发展特色食品、功能食品、茶叶、肉制品、特色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关于支持城口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传统锰钡产业提质改造,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锰钡新材料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每年提供2亿度单价0.45元的锰产业专项直供电;城口县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地价优惠、投资奖励、税收返还、升规补助等方面落实了对投资者的扶持。

4.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多年培育,城口形成了以锰钡加工、水电、消费品工业、中药材、建筑骨料为主的产业体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城口县实际情况的绿色工业发展道路,土地、供水、供电等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夯实,为绿色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下了基础。

(二)城口工业发展劣势

1.企业量小、体弱、分散,集群效应不强

现有的12户锰矿加工企业仅有泰正矿业规模较大、运行较为规范,其他11户锰加工企业要么停产,要么间歇性生产,且公司管理运行简单化。全县企业硅锰合金年产能为22万吨,近三年平均产量仅为5.5万吨,产量产能比只有25 %。现有钡矿加工企业7家,由于产业限制和环保约束,目前仅保留鲁渝矿业1家持续生产。建成的50万吨产能的钡粉立磨加工、5万吨高纯氯化钡生产线至今未投产。其他如腊肉、茶叶、马铃薯、矿泉水、核桃、牛肉等加工企业均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底子薄、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

2.资源分散难以采集

在开发城口锰矿资源的过程中,地质勘探工作不够,实际控制的资源量少。矿石为碳酸盐锰矿,上部资源磷含量高,属高磷低铁贫锰矿石,加工成本较高,且矿脉薄、埋藏深、受断层切割影响严重,矿体较为分散,矿层分层多,分层间有厚薄不等的夹矸,开采难度较大。其他如茶叶、马铃薯、矿泉水、核桃、中药材等资源多以家庭为单位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产量低、收储难度大,处于“说啥有啥,要啥没啥”的尴尬局面。

3.基本要素难以满足

电力方面,目前城口工业电价在0.5~0.6元/度,2亿度“锰产业专项直供电”2020年到期,与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0.3~0.5元/度的电价相比不具备竞争力;燃气方面,城口工业用气价格为4.2元/m³左右,与宣汉1.88元/m³的工业用气价格高一倍多;土地方面,高燕工业园区内预留用地约140亩,不能满足大型项目用地需求。

4.涉稳隐患难以根除

矿权方面,拟配置的高燕矿区深部资源上,有泰正公司、来凤铁合金公司、燕山锰业三个民营企业的重叠矿权,整合困难。城口县通渝合金有限公司厂界外围94~145米的居民点和重庆磊强建材有限公司厂界外围约20米的居民点均位于高燕规划区B区红线范围内,厂区周边累积矛盾未能彻底化解,在新的企业入驻后可能集中爆发,需妥善预防及应对。

5.政策约束难以突破

城口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境内有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和55 %的生态红线。《重庆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中明确禁止新建化工项目,钡化工自此陷入绝路。另外,电解锰、硅锰合金项目的产能、环保要求逐年提高,园区环保承载力有限,县内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堪忧。

四、统筹推进成渝地区绿色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从城口与达州市及其下属县的工业布局来看,各市县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在能源化工、锂钾综合开发等方面可上下互补。推进成渝地区绿色工业协作发展,可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共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挖掘工业产业开放合作潜力,探索良好合作机制和共同发展模式,实现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挑战

1.思想解放不够

城口工业发展依托于资源,也局限于本地,闭塞的交通造成了城口人较强的“山地意识”,对外合作意识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2.发展基础薄弱

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个新概念、新课题,没有可供复制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城口前期工作开展力度不够,资源普查不全面、产业摸底不彻底、意见征求不充分、发展方向未确立,需要下大力气调研论证,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形成集科学性、操作性、实效性于一体的协作发展方案。

3.整合壁垒存在

以地方政府管辖范围来组织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区模式”现象仍客观存在,毗邻优势资源难以共享、优良平台不便共用、优惠政策未能互通,需打破地方行政壁垒,统筹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五、统筹推进成渝地区绿色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基本思路

城口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区域统筹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合理分工、协调互促发展的区域产业新格局为出发点,突出超前发展、合作共赢的主题,注重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加大与周边市县的政策措施协调,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破除地区樊篱,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统筹就近资源配置,重视市场配套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共同制定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培育一批跨区域联合、具有强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立足现有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中药材加工、锰钡精深加工、建筑骨料加工、特色消费品加工四大骨干产业,适度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饮料及食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等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极化带动,推进区域网络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打造“成万达”产业集聚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贡献渝东北的力量。

(二)发展定位

城口产业带发展定位如下。

1.秦巴地区中药材加工集散地

城口占据渝川陕结合部的“桥头堡”,以城口为中心的大巴山区域中药材资源丰富。县域周边四川万源、宣汉,陕西镇坪、平利、岚皋,重庆巫山、巫溪、云阳均属大巴山生态药谷区域,中药材资源丰富,年产量可达50万吨,为中药材加工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可以采取龙头企业+小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吸纳周边药材,引进先进技术,建成国家级中药材加工集散地。

2.秦巴地区建筑骨料辐射地

城口山石资源丰富,石材质地好、品质优、储量大、用途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秦巴地区建设逐渐铺开,石材需求极大,可以开发建筑骨料、页岩陶粒、饰面石材、观赏石材等系列产品,满足川、陕、渝及周边省市需要。

(三)融入成渝地区绿色工业协作的几点工作建议

1.落实习近平指示精神,统筹工业发展总体布局

在“十四五”的发展过程中,按照区域统筹、产业协作的原则,尽快联合周边市县,加快集群片区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政策和战略层面,形成“成万达”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定位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成万达”各地市的产业定位。

2.立足规划,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借助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平台,共同向上争取产业协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供水、供电、燃气管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3.立足融合,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深入研究成渝双城各板块之间的互补优势,强化产业战略协同和产业规划对接,推动产业信息要素对称化、动态化,在纵向产业链上促进产业优势互补、链接发展,在横向产业链上推动双城产业联动、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宏大的锰钡、钢铁、中药材、建筑骨料产业集群。

4.立足发展,推进要素保障一体化

发挥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加强成渝双城政府间的协作,以县市为合作单元,在成渝双城内部打造一体化的人才、资金、技术、土地、能源和产权交易平台,创建无障碍的共同市场,推进生产要素在区际充分自由流动;探索电力交易改革,鼓励发展以电冶联营模式为主的下游特色产业,鼓励同网同价;探索共用污染排放指标、土地指标、林地指标,解决区域性发展问题。

猜你喜欢

双城成渝中药材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