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监督职能 助力乡村振兴

2021-11-24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从严治党精准

唐 林

(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重庆 4046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遵循,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纪检监察机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坚持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抓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稳步推进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据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判断,一些部门可能存在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一些乡镇、村社可能存在“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等问题。有的乡镇、村社好大喜功、脱离实际,造亮点、堆盆景,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能做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存在做表面文章、喊口号不落实等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层层“甩锅”不作为、拍脑袋决策乱作为、欺上瞒下假作为等。

(二)存在贪腐行为

个别乡村干部可能存在采取虚报冒领的方式套取项目资金,挪作他用问题。少数基层干部不能秉公办事,而是凭感情、靠关系办事,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占资金。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放松自我要求,违反廉洁纪律,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侵占惠农资金等。

(三)存在作风问题

一些干部可能存在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不到位,沉不下心去,放不下身子,只停留在表面上走走转转,点上跑跑站站等问题。可能存在对待工作任务和安排,只看到挑战和压力,不能抓住机遇谋发展,存在被动应付工作的不良情绪。可能存在政策学习不系统、不全面、不精确、不牢固,当“二传手”“半瓶子”现象,导致政策执行参差不齐,政策把关有出入、有不足,留下一定“后遗症”等。

二、发挥监督职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乡村振兴

“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纪检监察机关要紧跟大局,服务大局,对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党委(党组)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确保全县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责任,强化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对标对表抓好上级决策部署的落实。

(二)督促落实主体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有些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告一段落,有“中场休息”的想法,但全面从严治党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更不能半途而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给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标准。“要想火车跑得快,要靠火车头来带”,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协助各级党组织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确保发挥领导作用,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证。

(三)坚持问题导向,履行好监督执纪职责,坚决查处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紧盯“小微腐败”,特别是扶贫领域里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腐败问题,要坚决查处,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从“小”处着眼、从“微”处着手,进一步厘清小微权力边界,规范和完善小微权力运行,落实落细精准监督要求,确保每一项权力都真正能为群众谋幸福。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在走访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有少数干部“态度差,脾气臭,动不动就吼”“上班看不到人”“每次来我家走访就是填填表册”,这反映仍有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脱贫攻坚工作不下深水,不认真开展核实,工作慵懒怠政,既存在形式主义,也存在官僚主义。要深入开展镇村一级干部作风专项整治,要求各级干部按照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的要求,坚持在岗位、在现场、在状态,提升基层组织服务水平。聚焦“精准”,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中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线索,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教育、精准监督、精准处置,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无处藏身。

(四)监督与保护并举,营造好“干事创业担当”氛围

确保用人“风清气正”。纪检监察机关要在选人用人上参与监督,防止“七个有之”、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两面人、拉帮结派、欺骗组织等问题发生。切实维护监督各级党组织的政治生态,监督协助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严格区分为公与为私、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怠慢等情形,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违法者。同时充分运用党员干部担当履责容错纠错办法,对符合容错纠错情形的,及时启动容错纠错程序,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网络报道“副局长因洗澡4分钟没接巡视组电话受警告处分”,让人感到抓纪律“缺少人性”,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认定违纪性质,恰当予以处理;应当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五)狠抓自身建设,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打铁人”

切忌“抱着膀子去监督”。在调研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纪检干部在询问老百姓问题时,老百姓站着,他坐着;老百姓干农活弯着腰,他站在一旁拿个本子问着、记着,似有“官僚主义”之风。少抱着膀子“侃大山”,多撸起袖子加油干,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多迈开步子,少摆起架子”。杜绝形式主义、为监督而监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搞监督也只是走走过场,虚浮表面,工作作风不深不细不实,为了监督而监督。要让中央精神真正落地生根,“花拳绣腿”要不得,必须拿出硬招、实招,在真抓、敢抓、善抓、常抓上下功夫。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从严治党精准
《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试行)》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学校安排布署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纪检监察工作也要“高质量”——安康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5年探索
零陵区:学校纪检监察员“充电”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