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百年坚守

2021-11-24刘镇瑞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立场中国共产党群众

刘镇瑞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百年坚守是保护中国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富,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达到这些成就的原因很多,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是其中的一个。在每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际与国内时局的精准把握,使他们可以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同人民群众站在同一立场也是对每一位共产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持是当下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实要求。

一、为中国人民站起来而奋斗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腐朽的清王朝被帝国主义打开了封闭的大门,中国饱受西方各国的侵略,清政府无力反抗,各阶级尝试自救接连失败,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看不到希望。十月革命的成功让全世界为之震撼,全世界的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这时一个名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到中国,并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部分进步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开始由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政党领导革命。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历史规律与国际国内的形势,坚持站在人民立场上进行革命,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对人民的统治。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人民立场的内涵是:获得群众基础,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在动荡的时代保障人民的权利,站起来自由地生活。

(一)成立人民立场的政党

在中国,最初只有少数知识分子了解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中国北方、陈独秀在中国南方不约而同地建立起早期的共产党组织。早期的共产党组织通过开办进步杂志,使得众多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深入劳苦群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与工人一起站在革命第一线,这表现出早期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前三条内容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纲领明确提出了帮助工人阶级进行阶级斗争,虽然没有明确的路线,但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当时中国的其他政党均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利益,与帝国主义合作;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最广大的劳苦大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与当时其他政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二)探索人民革命的道路

20世纪前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家四分五裂,连年战争不断,“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成为人民群众当时共同的愿望。但各地军阀事实上是西方各国在中国殖民掠夺国家资源的代理人,面对中外联合反动势力的重压,中国各阶级接连尝试革命却均告失败,尚且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更没有能力独自完成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适时地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其中的“民生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即人民立场。在此基础上,两党逐步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当时,由于战争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农工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农民无地可种、背井离乡,工人的工资得不到保障且工作强度过大,扶助农工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农民、工人的生活水平,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立场上的探索。在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深刻地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艰苦,逐渐摸索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更加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争取权利,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

(三)革命的正确道路

华北事变后,整个中国都暴露在日本侵略者的獠牙下,在中国面临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危机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敏锐地发现与国民党的内斗并不是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人民想要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战斗,于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战争中发动群众对抗日本帝国主义。随着抗日战争的僵持,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革命根据地,执政范围逐渐扩大,变成了全国性大党。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党内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人数的增多并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党员都站在人民立场上,很多新党员在入党前是小资产阶级、农民,带有浓厚的阶级局限性,这使得很多新党员不会选择站在人民立场上,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此放弃人民立场。1939年,毛泽东发布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目标任务,就是要在党的自身建设中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实践奋斗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群众,目标是通过推翻“三座大山”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此来保证完成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的目的。这明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以群众路线这一科学的理论指引人民群众,告诉人民群众他们是历史的主体,这使得人民群众相信且支持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坚实的后盾。无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放手发动人民群众,让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

二、为中国人民富起来而奋斗

(一)邓小平理论推动改革开放,夯实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虽然已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且在国内拥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从生产力方面来看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差距。中国农民还在运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人民渴望经济发展、个性解放,渴望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不再受到局限。同时,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了基础,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人民立场主要表现在:改善人民生活、带领人民群众富起来是党当时工作的主要发力点与根本落脚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我党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劳动人民,劳动人民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的主体。因此,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在农村实行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了劳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党在城镇进行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离,探索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拓宽了人民参与市场的途径,增加了人民群众致富的选择。人民群众涌入市场也迫使国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使得人民群众有机会亲身参与到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来,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提高了生活水平,增强了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保证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后,国际上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内出现了物价闯关失败、人民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情况与之前的截然不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立场也随之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素质等生产要素提高生产力,经济发展带来了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在政治方面坚持执政为民,通过自身建设,使得全国各地的党员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政党;在文化建设方面,尊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与实践者的身份,让文化建设的成果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创造人民喜闻乐见且先进的文化成果;在教育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方法论

在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遇到了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粗放式增长且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心怀人民,迎难而上,提出科学发展观,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科学发展观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说明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要时刻考虑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在发展中摒弃一些过去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且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做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不可预见且不可逆的,如社会治理、人民缺少幸福感和生态平衡等问题。如果对人民群众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那么即使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幅降低,得不偿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将目光投入社会治理和生态平衡中,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发展与“以人为本”结合在一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为中国人民强起来而奋斗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国人民强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局势依然以和平发展为主,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内人民幸福指数显著上升。即使这样中国共产党人也并没有骄傲,而是强调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巨大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在中国西部及很多山区仍然有近一亿人口在温饱线徘徊。2021年是丰收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在脱贫攻坚战中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贫困。我党在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的同时,对特殊区域、特定人群实行精准扶贫,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民群众掉队。当下,人民群众具备了基本生活保障,中国共产党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事情。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中国国情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此作为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中国梦是人民梦。

(二)中国梦是世界人民的梦

中国共产党在立足本国人民的同时还把目光放在全世界范围内,因为中国梦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梦。各国人民都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适用于世界范围。中国人民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应该帮助那些和曾经的我们一样面临着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的国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在世界人民面临着“三大赤字”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没有只顾自身利益、置身事外,而是大方热情地为世界人民解决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计回报地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当今,美国认为中国的强大是为了挑战其全球霸主地位,殊不知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工作不是为了超越某个国家或成为霸权主义国家,而是为了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可以活得更有自尊、生活得更加幸福,这一切都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人民立场的坚持。

结 语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确定人民立场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仍在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坚持人民立场的过程,也是人民立场的内涵随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动乱年代,人民群众想要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想要安定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使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了民主与自由,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在和平年代,人民群众想要在解决温饱后追求美好生活以改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到现在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好。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必将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也应在坚持其核心不变的基础上随之发生变化。

猜你喜欢

立场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扬 善
扬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