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1-11-23周自荣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周自荣

摘  要:在生物学的科学探究素养方面,科学调查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培养生物学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生物学的知识作为理科学习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科学的探究更加注意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讨论和总结结论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也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生物学的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以及对形成的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其知识结构复杂,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来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关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科学探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在观察、分析、假设、实验、探究中解决生物学问题,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究、实践等精神。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育一般以实验为主,需要学生观察并提问,做出合理假设,进而在具体实验中发展素养。然而生物学科是实验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其学科知识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总结提炼,更需要在实践中深入发展和加强完善。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在一门实验性强的生物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对策

(一)借助问题导向,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问题能引发人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即可借助于问题导学,在课堂中借助问题,一层一层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中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可在启发式教学中借助问题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牢牢把握学生的思维发散方向,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解决问题。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在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实验制备”知识点中,教师即可一步步借助于问题,启发学生。

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的细胞图片。

教师: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三种哪一种适合提取细胞膜?

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繼续回答:动物细胞。

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选择动物细胞?

学生: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这一阶段学生已经顺着教师的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按照问题一步步自我探究,这一阶段学生对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了了解。

教师则可继续提问:猪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选择哪种动物细胞?为什么?

学生:猪的红成熟红细胞。因为猪属于哺乳类动物,而成熟的哺乳类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细胞器。

这一阶段学生了解到“制备细胞膜的材料”中具体需要的材料,了解到实验选择材料的原则和为什么选择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因等。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向,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其主要以实验为主,主要目的是借助于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用生物知识做实验的步骤,认识实验现象,能够借助于生物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生物实验过程中,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需掌握实验原理、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记录等,在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为例,为了强化学生的生物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实验中,将班上学生均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展开实验。

开始实验前教师可将部分实验器具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可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如必备的天竺葵、酒精灯、烧杯、碘酒等等。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暗处理过程可提前半天或24小时。随后学生们开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这时可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情况,有问题可引导,没有问题则遵从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到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几个小组站起来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结论,从学生的实验结果中得知“绿色植物只有在光照的情况下才能制造出淀粉”。

学生分享实验后,教师即可就学生的问题进行点评,随后还可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观察课件中较为完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实验的具体步骤、结果。学生们对比课件中的实验步骤,比较分析自己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对比分析中进行反思评价,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师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发展、探究精神与团结合作的意识等,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生物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引导科学探究

科学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假说开始的,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等。提出假说的能力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假设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作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如何解决问题作出假设或猜想。学生则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逻辑,提出假设。通过分析,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

三、结论

总而言之,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J]. 新课程,2019(24):41-42.

[2]周志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2018(35):72-73.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