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1-11-23陶传玺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交友法治道德

陶传玺

(安徽省滁州市第五中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生活即教育理念,最早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一观念沿用至今可见其教学价值。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还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现阶段仍有诸多不足之处,致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停滞不前,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扫清障碍。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1.1 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提倡教师以生为本展开多元化教学,但是部分教师的传统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并实施生活化教学,依旧采用传统单一化模式展开教学。在极度缺乏生活理念的课堂上,学生对晦涩的知识很难精准理解,有时甚至会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进而使学科学习能力逐步下降。众所周知,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与时俱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应该顺应时代创新教学,摒弃传统旧思想,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进步添砖加瓦。

1.2 生活化教学形式化。在很多地区素质教育只是一个口号,同理生活化教学也成了很多教师的口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虽然提倡生活化教学,但是依旧处于形式化的阶段,只是贴着生活化的标签,内容依旧是填鸭式等模式。这种偷换概念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重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对生活的探索,导致生活化教学成了“纸上谈兵”。还有的教师虽然采取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通过记忆的方式来完成学习,而不是再生活实践中体验知识、感悟知识,这又一次与素质教育的初心相违背。

1.3 教师教学设计欠佳。优秀的教学设计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了一半,若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质量,教师首先需要设计高质量的教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都不完整,且有一定的欠缺性,整体效果欠佳。教学设计不仅仅包括课程开展流程和环节的设计,还包括生活实践、课堂提问,这些内容又需要保证层次化和多元化,所以很多教师不能把握要领,开展生活化教学时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一是因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够高,二是因为日常教学中对生活化教学设计不够重视,也缺乏经验,教学设计能力比较薄弱。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1 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手段不符合教育发展需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积极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利用灵活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体验感。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有利于提升课堂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结合生活案例,摒弃过往教学模式,提出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心理状态为学生设计生活情节,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情感发展,改变不良情绪,提升自身情绪控制能力。

2.2 整合生活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须过度关注教学模式,而是能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化资源,初中生阅历有限,利用生活化元素展开教育能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教师无须完全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而是以生活资源作为代入,让学生整合课本知识,对知识有深刻印象。比如,学习“消费者权益”一节,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播放一个人在超市购物的情景,这个人购买了过期商品,但超市不予退换,让学生在真实的维权情景中,结合课本内容,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教师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对应的维权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树立维权意识。在交流及探究中,将课本知识联系生活,教师点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3 丰富课堂活动,制造舒適氛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舒适,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课堂问题,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保持活力。在生活化教育中学生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比如,学习“友谊交往”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友行为,提升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到交友的意义,比如,中心词是交友,分支为友谊、快乐、帮助等,从而让学生珍惜身边的朋友,并积极广交善友。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展示生活交友情景或者网络交友情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交友模式,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适当点评。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着积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深远影响,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解决当前存在的应用问题,采取多元化手段打造生活化课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进一步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交友法治道德
孔子论交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