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11-23白植春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木块解决问题物理

白植春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莒口中学 福建 南平 354200)

引言

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比较被动,其思维的形成是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对于物理这种逻辑思维性强、有无限可能的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足以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是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的前提,因此,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来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仅仅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1.优化氛围,发现问题

要让学生提出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其发现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性、注意力,当然也就影响着学生能否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我们首先来考虑课堂氛围和哪些因素有关系,课堂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方式是主要的元素,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成为影响课堂氛围的关键。对于师生关系方面,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们身心放松,发挥最好的学习状态,在思考、观察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也就更容易发现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与学生互动的时候的态度、言行,不要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如同朋友一样相处,建立信任[1]。其次,是教学情境方面,为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创设的情境既要有趣又要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情况,还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等等。

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这一节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境+故事情节+多媒体情境,实验情境我们设计“木块漂浮”的实验,教师准备水、容器、小木块,将木块放于水中,让学生观察木块的状态。故事情境我们选择“曹冲称象”的故事,这是一个与浮力有关的著名的历史小故事,讲的是众人想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但是没有相应的称重工具,一筹莫展之际,曹冲想到了一个办法,将大象带到船上,在船身沉没于水平面的位置画上记号,再将大象拉走,向船上装石头,直到船身沉到标注的记号处,然后称每块石头的重量,再将重量相加,就是大象的重量。多媒体情境就是将曹冲称象这一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之后,教师询问学生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呢?有的学生说水的浮力与木块的重量是不是相等呢?有的学生说为什么要装石头呢,直接在船上站人不更好吗?还有的学生质疑故事中没有表现除了大象和石头,船上还有哪些东西,那些东西会不会影响结果呢?这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2.创造条件,构建问题

学生刚刚发现问题的时候,其实思维是比较分散的,还没有构建清晰的思路,有些问题也许稍加思考就会理解,有些问题可能与学习内容并不相关,还有些问题可能恰好就是学习的关键。对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将相关问题的思路进行简单的梳理,看是否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建立问题架构,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听课时有所针对性,一方面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还可以作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参考[2]。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学生预习新知识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声音传播需要具有什么条件?声音传播的速度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噪音为什么算是一种污染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有些问题学生们自己就可以解决,比如噪音污染问题,学生们就可以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噪音会影响人的睡眠、情绪,甚至导致耳聋,因此属于环境污染。而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也不能统一答案,这些问题就是课堂学习中要重点听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在讲课前,要先询问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了解学生构建问题的情况,然后,在教学时一边讲课一边鼓励学生举手提问,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全部问题。可见,问题构建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握。此外,教师可以在班里设立一个问题信箱,所有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学生都可以整理出来投在信箱中,教师每天来收集,通过这些问题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构建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

3.传授方法,表述问题

问题的表述是问题得以具体呈现的一种主要方式,我们在意识中形成的问题,是否能够准确的表述出来,影响着我们能否对问题进行科学的探索与解决。很多学生在探究物理过程中,虽然产生了疑问,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表述,而表述不清晰、不准确就无法让他人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无法给予合理的解答。对此,学生如何来表述问题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示范的形式对学生加强引导[3]。比如,因果关系是最常见的问题逻辑,我们看到一种物理现象,就可以从因果方面去提出问题。以《光的折射》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筷子在装满水的碗中出现了弯曲的现象,学生对这一疑问就可以表述为“为什么筷子在水中发生了弯曲的视觉效果?”或者“筷子在水中呈现弯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再如,物理中有很多极限问题的探讨,对于一些物理理论或者规律,如果置于极限条件下能够依然成立呢?以《摩擦力》为例,我们日常见到的事物中多存在摩擦力,那么如果世界上所有事物摩擦力为零,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表述问题前,学生要先思考与知识相关的内容及联系,从发现的问题中总结,然后再准确的表达。

4.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科学的探究与分析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的价值,给予其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继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对此,教师在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后,需要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此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合作来进行相关材料的采集工作,并且让小组学生相互协作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实验过程,结合掌握的物理理论知识,对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进行选择、确定,最终解决问题。以《温度与温度计》为例,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身体对冷、热的感知来判断物体或者环境的温度是否可靠呢?教师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并思考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验证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学生提到,冬天时从外面进到没有暖气的屋子会觉得比外面暖和,但是原本在屋里的人却觉得特比冷。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一项实验,准备三杯水,A杯中是热水(不烫手),B杯中是冰水,C杯中为温水,让学生将左手伸进A杯,右手伸进B杯,然后再抽出手都伸进C杯,让学生说说感觉,学生们感受到左手感到C杯水凉,而右手感到热,从而得出结论:靠身体感知问题并不可靠,最准确的应该使用温度计。

5.结束语

物理知识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在我国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对于物理的研究和应用从未停止,但是这门学科内部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进行挖掘与探索,以提升我国物理科技的力量。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要保持长远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促使他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物理思维逻辑,为打造物理领域创新发展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木块解决问题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留言板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解决问题的设计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