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关大道』与『曲径通幽』
——『叠艺』漫步钢琴演奏艺术论之一

2021-11-23董海珠李世卫

钢琴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重奏钢琴演奏键盘

文/ 董海珠、李世卫

“叠艺”钢琴重奏组合将从这期开始讨论他们的“题外话”—钢琴演奏艺术论。

由独奏者变成重奏者,又从重奏的视野回望独奏,也并非全然“题外”。钢琴艺术三四百年之路是陪伴着西方音乐发展史共同走过的;钢琴二重奏艺术又与钢琴独奏艺术“手牵手”走过了数百年风雨。当独奏艺术尽领风花雪月、荣耀鲜花、掌声欢呼的时候,钢琴二重奏似乎更多体验的是默默无闻。然而,钢琴演奏本身,对于独奏、重奏、伴奏却从未放松过“成圣”的要求。即便是平庸的独奏、重奏、伴奏者,也少不了各种“键盘上的劳役”,而平庸的独奏者经常还是会被称作钢琴家而享有甚高的事半功倍的荣誉。但是,平庸的重奏、伴奏者,大概被叫作钢琴手或琴师就不错了,甚至被直呼:弹伴奏的!

其实弹钢琴弹到能够从事这个行业的程度,所要花费的时间,与日后成为独奏、重奏、伴奏者还是专业教师,并没有多少区别,尤其从最早开始到踏入所谓专业圈,从擦着鼻涕的琴童到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学生。每个进入音乐学院殿堂的钢琴专业学子,都怀揣着自己的钢琴之梦。不少是冲着成为钢琴(独奏)家的愿景,或者成为专业钢琴教师而投奔音乐学府的。

把钢琴弹到专业水准是一回事,弹成优秀的钢琴家又是一回事;弹好独奏是一回事,弹好重奏、伴奏又是另一回事;好的钢琴家是一回事,有名的钢琴家又是另一回事。既然弹了钢琴,从事了钢琴相关的各种事情,笔者觉得:不妨打开视野,多些角度去看钢琴演奏,这样会更加有意思,也更有助于同行、后来人,以及新人们。

“叠艺”第一聊:所有的钢琴独奏都是重奏

任何问题,都是需要深入思考,方能有好的答案。什么是钢琴独奏,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给出比较完整的定义呢?而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概念,是一定要站在问题之上的位置和维度去思考的。钢琴独奏,首先不要被“独”字迷惑。一台钢琴一个人弹,叫独奏吗?先不讨论弹琴的人的各方面。“奏”字,在英语中称为“play”,翻成汉语字面就是“玩儿”。其实可以不必考虑主观情绪,总之能“玩儿”起来的,一定不是个生手;能称为“奏”的,应该对乐器也绝对不是个生疏的人。那么,钢琴独奏,通常是个什么动作呢?就是一个人对着一台钢琴,用他的左右手,以及左右脚(操作踏板),在钢琴上,借助乐器的性能表现,去“制造”声音之上的作品—音乐!

聪明的读者估计能猜出一点儿笔者在这里想说的核心了。左右手(加左右脚)的共同工作,是钢琴演奏达到第一步“完整”的必要条件。这里可以先不讨论左右脚的问题,这是比较深入的演奏技术。钢琴文献中有相当部分,尤其是古典时期之前的,用左右手的配合就可以完成,不强制依靠踏板。那么,既然是这样,我们可不可以说,所谓钢琴独奏,实际是一个人通过他(她)的各自独立的左右手,同时,又统一于心与脑指挥下的工作。左右手可以比作重奏中的两个人,它们需要通过分工与协调,才能完成作为整体的独奏任务。

有学琴经历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刚刚开始接触钢琴的时候,老师一定是让你一只手一只手地摸索和练习,直到一只手能够比较自然、熟练、不僵硬地做出弹奏的必要动作后,才让你加上另一只手一起弹奏,而且,两只手各自以不同的难度进行配合练习。如果把不同的手比作不同的人,两个人要开始合作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各自明白自己在这件事中需要承担的部分,以及自己这部分在整个事情中的位置和作用、意义。同时,又要时刻注意到,整件事情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即便不是每个环节都由自己实际操作。演奏钢琴同样需要完全把左右手各自的“任务”搞清楚,而根据不同的要求,完成各自的准备与练习,不论是主题旋律、和声填充、织体变化,还有各自的意义在哪里也要搞清楚。

进一步来说,如果把独奏当作重奏来看,那么首先一定会对左右手配合的协调性看得很重,而这恰恰是钢琴演奏艺术在开始阶段尤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和能力。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弹琴有相当程度和年份的钢琴学习者,双手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这里的均衡更倾向于是指:某一只手对自己音乐表现力的把握和控制,仍然处于一种并不稳定的状态。由于左右手各自的“角色”把握力欠缺,我们不时听到学生说“一只手不会弹了”之类的尴尬自嘲。左手与右手的各自独立能力,应该被看作两个独立个体,通过特定的训练,达到良好的自我完整世界,就像两个重奏者在进入重奏之前,要有最起码的自我能力判断一样。

聊到这里,我们想给大家重提一些古老的历史知识。这对于有些读者而言,或许是头一次听说,而对于另一些读者,特别是我们的同行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许多事物,要想了解得透彻而明白,一定要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合理的推测、适度的假想是必要的。

钢琴(或者其近亲祖先乐器)的诞生,源自一种人们对多线条(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同时发声)音乐的追求或需要,最早可能是用来“校正”和培训两个(或以上)旋律线条同步流动而不至于过于偏离音高的办法,让音乐逐步有了秩序感与和谐感,而并非完全任意的随性。在距今大约四百年前,西方音乐进入一个被称为“共晓时期”(Common Practice Period)的音乐发展黄金时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和接受的西方音乐的全部历史。这四百年,也是调性音乐的巩固与繁荣的四百年,直到20世纪初,调性音乐曾遭遇排斥,然而在通俗音乐生活圈,调性音乐依然繁荣,尤其在流行音乐创作中,更是调性音乐的世界。今天我们看到的交响乐队里的乐器,包括钢琴,差不多可以代表这个时期西方音乐的方方面面。而必须强调的是,钢琴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早期钢琴诞生于公元1700年左右,正是“共晓时期”的前端—巴洛克时期,钢琴(键盘乐器)几乎就是为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很快,即使是早期型制的钢琴,也被大量用于欧洲宗教和世俗的音乐生活。欧洲人的音乐生活与地球上其他种族或族群的类似活动拉开了距离,一下子显得非常“现代化”。

早期钢琴因为并未身处于大工业制造时代,手工技艺是成就它的根本保证。鉴于这样的先天条件,早期钢琴(键盘乐器)虽然可以有漂亮的外形,以及一些细节的打磨,却无法奏出洪亮而泛音丰富的声音。因此,在那个时候的钢琴更多是参与到其他乐器或人声中,充当合奏、重奏或伴奏的角色。由于键盘乐器的多声能力,通常它能让一起参与的音乐表演,多一些声音织体的厚度和层次。之后,科技的发展,才让钢琴真正挑起了大梁。而作为参与重奏、伴奏的钢琴(键盘)演奏者,无疑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许多音乐上的经验,无论创作、改编、即兴,还是演奏实践,弹琴的人往往会比他的合作伙伴了解更多的东西。于是那个时候,许多作曲家很可能自己同时又是键盘演奏家,这样的例子,大家随手翻阅西方音乐史,就能看到许多。今天,当我们演奏巴洛克键盘独奏曲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样的乐曲在当时可能是由几件乐器共同演奏完成的。巴赫的大量键盘音乐在诞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是为日后大工业时代的产品和精美耐用的钢琴而写的,也根本想不到他弹的那些键盘乐器会进化升级到今天。巴赫的众多键盘作品,实际是可以用多乐器组合演奏的。那时除了管风琴,没有一架键盘乐器能够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单靠独奏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欣赏到其声音的美妙,键盘独奏只适合于在较小的场地内,与大家静享其琴音之美。巴赫写过为四架钢琴与乐队而作的协奏曲,乍一看,还以为会有何大动静,其实是为了在音量上足以抗衡乐队而选择如此的编制。

我们还能找到许许多多的例子,来告诉大家早期钢琴在西方音乐史中充当的主要角色。而正因为这种貌似不完美、不耀眼的“配角”地位,恰恰为后来钢琴成为“乐器之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这么说,钢琴从开始就是一件作曲家的乐器、指挥家的乐器、音乐实验家的乐器。历史也证明,在西方音乐文献中,钢琴作品,以及可供钢琴演奏的作品浩如烟海,整个钢琴艺术史就是西方音乐史!钢琴打一开始就是被“许多乐器灵魂附体”的乐器。而19世纪开始的钢琴独奏明星时代,实际是一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历史运动”,而这场“钢琴英雄主义造神运动”一直延续至今。虽然,音乐生活的丰富性不断地削弱着这种效应,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通过比赛等激励机制脱颖而出,不时刺激着某一层面的音乐活动。(待续)

猜你喜欢

重奏钢琴演奏键盘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你知道手机拨号键盘上为什么要有*和#吗?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Cлово месяца
ikbc R300机械键盘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