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产业化的路径探索
——以藤县狮舞文化为例

2021-11-23陈美岚

现代交际 2021年16期
关键词:狮队藤县梧州

陈美岚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 广西 梧州 543002)

文化产业化是在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产业机制发展文化,使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促使文化的建设发展走上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实现由传统文化事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变的新型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重要途径。[1]地域文化产业化有助于发挥文化的生产要素效用,有利于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调整产业结构。非遗文化通过产业化能获取传承的经济效益。

一、梧州地域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化情况

梧州文化资源丰富,有岭南文化、粤剧文化、尧舜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狮舞文化、六堡茶文化、宝石文化、武术文化及牛娘戏、下哩歌等小众文化。改革开放后,梧州本土文化逐渐走向市场化。

(一)龙母文化骑楼文化旅游化

梧州市区内的白云山、龙母庙、骑楼城、四恩寺连成了白云山风景区。龙母文化骑楼文化产业化的方向是旅游化,以龙母传说、骑楼特色建筑群的人文色彩结合本地特色小吃饮食和特产吸引游客前往,每年的“龙母诞”“升仙日”吸引众多游客,龙母文化主要以门票收益获取旅游价值。

(二)狮舞文化节庆化

藤县舞狮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舞蹈,2012年入选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狮舞文化的市场效益主靠节庆活动演出收益。如2018年藤县《百狮贺庆》节目代表梧州在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庆典上献礼,同年邓彬光、邓植伦等六名藤县高桩舞狮精英登上2019年央视春晚。[2]此外,藤县部分狮队长期受雇深圳比麟堂,以市场化共赢的方式传承狮舞文化。

(三)戏曲文化、武侠文化艺术化

梧州戏曲文化包括梧州粤剧文化、岑溪牛娘戏、苍梧鹿儿戏、蒙山歌圩等,武术文化集中地在蒙山。蒙山县武侠文化浓厚,既是新派武侠开山鼻祖梁羽生的诞生地,也有太平天国运动“永安封王建制”的历史渊源。梧州戏曲文化和武侠文化的市场化形成艺术产品,如梧州粤剧、戏曲产品。蒙山依托梁羽生公园形成一系列的武侠文化产品,如武侠剧。

二、梧州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程度不高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表现

1.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处于市场化的中低端水平

龙母文化依托龙母庙、骑楼文化依托骑楼城,仅靠原始的文化实物形态吸引游客,形式单调。龙母庙祭拜上香捐香油钱等传统的旅游模式对游客缺乏吸引力,龙母庙的门票收益、骑楼城的餐饮特产项目只是文化市场化的初级效益。藤县狮舞文化仅限于节庆或赛事活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据调研,以藤县某一较好效益狮队一年60万的营业额为例,人均月收入仅3000左右。舞狮技艺需要付出较高的体力及练习成本,仅靠单一类型的产品输出,收益并不乐观。

2.文化资源丰富品牌效应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梧州各种形态的文化类型依托不同的地域,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如岑溪牛娘戏、藤县舞狮、蒙山歌圩及武术文化、苍梧鹿儿戏、长洲区下哩歌均受地域限制。文化旅游链需要形成点、线、面的旅游区域,尤其需要“龙头”品牌带动。梧州城市文化品牌效益还没形成,岭南文化不如广州岭南印象园底蕴深厚、产业集聚,龙母文化不如德庆龙母庙知名度高、受众广,粤剧、戏曲、武术等更是大众化。

(二)原因分析

1.文化资源开发有待进一步整合

梧州文化资源的开放整合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科研成果转化实践不足。如骑楼文化,梧州学院的专家学者对之有过系统的研究,然而转化为实际开发利用,保护措施较少;二是行政职能开发利用力量不足。梧州的文化资源由各县市政府及其文化部门牵头,主要靠上级的相关文化政策,如申报文化项目、保护资金等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缺乏专业市场推广运营。梧州有实力的文旅公司很少,小规模旅游公司的旅游开发形式原始且效益差。

2.藤县狮舞文化传承力度有待加强

藤县狮舞文化是梧州最具特色的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藤县狮舞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年创造“东方狮王”美誉的狮队成员逐渐老去,新一代狮队各派纷争不休,难成统一,对于文化传承或产业化效益不利。藤县狮舞文化多来自民间,政府的专项投入不多。现深圳比麟堂有限公司作为外地公司,其运营对本地的经济、社会效益影响甚微。

3.文化产品化的程度有待提高

文化产品化程度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如同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六堡茶制作技艺。六堡茶作为梧州地标性产品,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形成了产业链,然而六堡茶制作技艺还未能与六堡茶同步产业化融合。六堡茶制作技艺与藤县狮舞技艺的不同在于其有物化产品——六堡茶。藤县狮舞的产品化除了节庆狮舞技艺表演节目,市场产品极少。文化产品化程度不高影响文化知名度和传播面,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发扬。

三、地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以藤县狮舞文化为例

(一)政府主导,整合开发狮舞文化

1.打造狮舞文化产业园,形成交流中心

梧州市级层面应统筹规划舞狮文化产业园,作为狮舞文化交流中心,选址建议在“东方狮王”的出产地——禤洲岛。由发改委重大项目办牵头土地资源管理局、文体广电体旅局等有关部门,将该项目作为年度重点推进项目之一,重力打造梧州“龙头文化”品牌基地。

2.加强狮舞文化内涵的专项研究

文化产业化的根基是文化生命力,文化生命力是其内涵。藤县狮舞技艺享誉全国甚至走出国门,然而从“东方狮王”获奖至今,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狮舞文化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明确的概括和提炼。因此,建议由市文广体旅局牵头,联合市社科联多种形式整合多方领域专家学者,总结凝练藤县狮舞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藤县狮舞文化的历史、人物故事,形成系列文献,为衍生产品提供人文历史背景。

3.大力宣传推广狮舞文化

一是以活动为契机。如官方确定某个时间作为狮舞文化节庆日或赛事日,以此活动作为契机形成本地区全覆盖、辐射周边临近地区、面向全省的宣传推广面。除政府宣传的传统方式外,还可利用现有市场产品宣传,如在藤县出产的瓷砖面或包装上加入狮舞文化形象;二是把狮舞技艺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兴趣课程,纳入干部培训教育的特色课程,与党员干部的主题教学相结合。如以狮舞文化交流中心为教学基地,明确传承和发扬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是为民服务,是为民族复兴,是全体党员干部肩负的使命;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立专业网站、媒体传播平台,推出系列狮舞文化精品。

(二)统筹社会力量,重点打造狮舞文化产品

1.充分利用社会团体的沟通桥梁功能

工会、文联、科协、侨联、工商联、作协、法学会、对外友协、贸促会、残联、台联、记协及基金会、商会等社会团体有一定的相近特征,如兴趣爱好、专业技术、地缘相近等。统战部门可在既定的狮舞文化活动日联系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加深社会团体成员对狮舞文化的认知,畅通狮舞文化产业化信息渠道,扩大狮舞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引进文化传媒公司和专业团队盘活狮舞文化

梧州本地几乎没有涉及狮舞文化的演艺公司,因此,有必要建立狮舞文化演艺经纪公司。深圳比麟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雇佣的形式与狮舞精英队员合作。若藤县狮舞精英成员长期服务于该传媒公司,不仅不利于保护本土文化品牌,更易造成文化资源的流失。因此,需要引进文化传媒公司,如若能与深圳比麟堂文化传媒公司谈妥相关文化商标、狮舞成员、产业基地等问题,可以将其引进到本地。构建起服务于本地文化产业的文化传媒公司,将“藤县狮舞”作为一个演出项目来开发,建立研发部门,培养演员,扩充后备力量,演员与正规公司签约更有保障,也能确保人才不流失。设计演出内容,杜绝过去仅仅是舞弄技巧、表演时间短暂、看点不足的弊端,同时增加故事情节,使表演更具有观赏性和商业价值。[3]

3.重点拓宽文化产品链

当地政府与文化传媒公司要在狮舞文化产业化的方向和路径上协商合作。以产业交流中心为依托,拓宽文化产品链,除了常规通俗的特色主题旅游,一要发展狮子形象艺术加工品等直观的产品,衍生醒狮形象生产链、销售链,与主题旅游、周期赛事活动相结合,拓宽醒狮形象艺术加工品市场;二要拓展上下游产品。如技艺培训、周期赛事等,将狮舞文化作为本土特色文化纳入干部培训教育课程、狮舞技艺有偿培训等;三是通过网络传媒,设计动漫形象,打造动漫IP,设计文创产品,将狮舞形象与衣食住行相结合,将文化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

(三)加大对狮舞文化的传承保护

相对于有实物形态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方面显得格外单薄。作为技艺类的藤县狮舞文化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困境——传承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历史的个人。人生存的首要是满足现实的需要,即培育传承人不能仅靠兴趣、天赋,还要保障传承人的生产发展需要。

1.做好传承人的管理与保护

目前梧州有众多的狮队成员,狮队相对分散,缺乏统一协作。不少狮队成员长期集中在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因此,需要做好狮舞技艺传承人的管理工作。其一,要成立狮舞文化传承委员会,将所属梧州地区范围的舞狮队员全部登记在册。推选在狮舞技艺中德高望重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员担当委员会的管理成员,以各县市区作为单位成立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根据小组的狮队成员进出及服务单位机构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反馈到管理委员小组。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既能有效掌握本地区狮舞文化传承人的情况,又方便对狮队成员不正当竞争或不良言行实行一定的约管。其二,加大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嘉奖,对本地区走出去获得较高殊荣的狮队成员或者裁判员给予一定的嘉奖鼓励。有关单位和部门应积极申报向上级申报一些文化保护的项目,县级以上政府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补助津贴,提高狮舞文化传承人的荣誉感和群众威望。

2.拓展狮舞技艺的传承方式

狮舞技艺的传承方式集中于拜师形式的学艺,传承人多以狮舞技艺为营生手段。单一传承方式一定程度制约狮舞文化的传承范围。拓展狮舞技艺的传承方式,一是要将狮舞技艺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兴趣课程,与武术相结合,融入体育课堂内容,能强身健体并提升学生兴趣。二是在寒暑假期间对村内留守儿童进行有偿的狮舞技艺培训,既扩大了狮舞技艺受众范围,也有利于留守儿童的管教。三是组建狮舞技艺培训机构,设立多元化课程,从入门、基础、提升、高阶设置一些课程内容,配置专业的老师。培训机构的老师既可作为狮队成员参加各类技艺表演,还可通过有偿提供技艺训练服务,增加技艺的市场价值。

四、结语

地域文化产业化是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梧州本土文化资源丰富,且大多数处于市场化的初端,文化产业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力。近年来梧州向东开放发展是本土文化产业化的重要机遇,需要加快形成龙头文化品牌,以龙头文化品牌效益推动形成本地文化产业集群效益。藤县狮舞文化是梧州相对独创性的文化资源,具有作为龙头文化品牌的可行性,因此需要全方位的加大对藤县狮舞文化的市场开发和传承保护力度。

猜你喜欢

狮队藤县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日军侵占和败退梧州时间考
文化藤州
潜心钻研 破茧成蝶
——藤县书法家协会走向全国小记
藤县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