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经管专业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研究

2021-11-23李娅沈小秀孙永利刘建准

商业会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教学

李娅 沈小秀 孙永利 刘建准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7)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环境快速变化,交易事项日趋复杂,业务创新成为常态,企业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格局随之产生巨大变革。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高校的大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基于行动学习理论,以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探索经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方法。

一、目前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走访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课本知识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现实情况一旦发生变化,毕业生的应变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二)学习过程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发现,“不爱学、不想学、不会学”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常见心理动机。而实际上,学生的内心蕴藏着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上进心。这种矛盾的现象是由于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了浅层学习、很少锻炼深层学习能力、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三)财务相关专业学科竞赛训练时间不足。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运用专业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财务管理及会计专业知识是学科竞赛中必不可少的考察环节。通常情况下,竞赛指导教师会组织学生在一周或一个月前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仅限于竞赛范畴,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往往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引入了行动学习理论,增加创新实践课程,训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形成“讨论、实践、讲授”的循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

(一)行动学习理论概述。行动学习理论是由剑桥大学雷格·瑞文斯教授于1940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任务,从而提升学习能力与水平。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想,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从被动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行动学习理论将自主权还给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实践,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获得成长。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行动学习理论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对参与者的学习探索创新、团队有效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卫·库伯(David Kolb,1984)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四个步骤的循环:“具体经验→在经历中观察与反思→反思的基础上抽象出新概念→对新概念进行实践”。行动学习理论能够触发这个学习循环,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投入程度。

(二)教学目标。

1.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桥梁。教学环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学得进去,讲得出来,写得清楚,做得正确”为经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实际案例、业务场景、业务需求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实践思维、理论知识体系健全、对企业生产运作和管理等实际环节有深入思考和认识的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行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和经验背景。在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从学习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内在的需求得以实现,成就感等更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自发地开展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3.以竞赛为抓手,为学生创造更多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机会。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增加了经济规律、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化等知识的考核。通过反复操作和演练ERP、财务决策系统,学生们在竞争氛围下组织供应链生产、制定营销策略、开展竞合博弈,在学科竞赛的场景下模拟创新实践活动,激发自身的学习激情和实践潜能。

三、师生“双5R”教学模型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当为了未来而教,学生应当面向未来而学。结合行动学习理论,我们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塑造,将传统教学中师生“自上而下”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关系,重新梳理了师生在经管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五种角色,建立了师生“双5R”教学模型(Role角色,简称为R),即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引导者、设计者、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管理者、决策者、教学者和研究者。教学项目以“兴趣俱乐部+实验教学平台”为载体,吸引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在备赛过程中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迎接未来挑战。

(一)教师的五种角色转变。

1.引导者。结合行动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法,观察每个学生对于团队活动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督促不活跃的学生,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倾注热情,更加专注,提升团队凝聚力。

2.设计者。作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设计者,将头脑风暴、复盘等研讨方法融入到学科竞赛教学环节,搭建云班课APP为载体的移动教学平台,设计经管专业学科竞赛培训体系,为学生设计符合不同学科竞赛特点的培训方案。

3.学习者。一方面,向社会学。跨校建立针对竞赛培训的研讨小组,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并与竞赛组织方加强交流,理解竞赛考核含义,传递更多信息,辅助学生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向学生学。教师从创新实践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自己完成赛事过程的复盘,引导和观察学生,悉心学习学生发现的新想法、新内容,促进新概念的产生和新思想的传播。

4.反思者。观察和搜集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反思并逐步优化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及时纠正竞赛、备赛、赛后各环节的信息沟通、资源对接、知识反馈的工作环节,优化整个教学体系的顺畅流转。

5.研究者。建立多个高校联合的教学改革研讨小组,在教师内部开展研讨,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意识和兴趣的最佳教学模式,研究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块,不断完善教学改革。

(二)学生的五种角色转变。

1.主动学习者。加入兴趣俱乐部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偏好选择竞赛类别、组建团队,制定符合自己学习进度的竞赛训练表,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管理者。兴趣俱乐部仿照公司运行规则,组建了董事会、委员会和管理团队的组织架构,并以竞赛为单元设立事业部。学生担任董事长、CEO、事业部经理等管理职位,负责运营学科竞赛在赛前、赛中、赛后的各类事项。学生作为管理者,自行招募新成员,制定竞赛培训计划、竞赛后复盘,完成竞赛相关的多门课程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

3.决策者。为了提高竞赛成绩,学生在俱乐部内部选拔合适人才参赛,制定年度赛事目标,横向联合其他院校开展赛前演练。学生要审时度势,运用战略管理和博弈理论,制定参赛的策略,模拟管理决策的全过程。

4.教学者。俱乐部实行“以老带新”的内部讲师制度,具有参赛经验的学生设计课程、讲授竞赛规则、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等知识,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分享到网上,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新知识。

5.研究者。除了学科竞赛,俱乐部内部经常组织企业调研、管理解决方案等真题实做,学生需要围绕研究问题设计调研方案、社区访谈、回收问卷、文献检索,最终制作符合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或出具研究报告。整个环节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了学术研究的工作流程。

(三)师生5R角色的教学过程。

1.在教学过程的横向维度上,师生之间以“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为核心,建立“赛中学,学中做,做中研,研中悟”的教学互动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要识别竞赛案例所考察的经济现象,综合运用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项目管理等课程知识,组建公司董事会、设计内部组织结构、优化战略决策;结合营销管理和博弈论等理论,分析市场和竞争对手策略以制定产品价格体系;灵活使用运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知识,在竞赛系统中模拟产品生产、销售结算等企业日常经营环节,最终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形成了“学得进去,讲得出来,写得清楚,做得正确”的学习行为循环,践行了行动学习理论,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赛中学”,我们设计了学科竞赛实践模块,形成经管类专业分层次模块化的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体系。在“学中做”的环节设计上,创办实践俱乐部和创新实验室,通过组织实验操作、竞赛研讨,在身体力行中加强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吸收和学习。为了促进“做中研、研中悟”,将赛前突击变为生命周期式的系统化培训,结合本科生的学期特点,设置“秋训营”入门、“春训营”提升、“特训营”专题训练、“夏令营”真题实操四个培训模块,通过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领悟水平。

我们打破传统大学与社会培训之间的边界,将当下流行的培训方法应用于俱乐部日常教学过程中。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用世界咖啡研讨模式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广泛讨论,用焦点讨论法(ORID)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提问并提升思想维度。每次比赛结束,利用复盘形式,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比赛中的场景和问题,帮助学生们知识再升华。

2.在纵向上,教学改革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根据学生的理解与成长建立竞赛培训体系。以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遴选出国内外“沙盘模拟、企业竞争、财务决策、尖烽时刻、创业决策、互联网+创新创业”等6项重大学科竞赛项目,组成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实践培训模块。针对大一新生,首先推荐参加沙盘模拟比赛。在此阶段,学生应该建立专业知识的基本认知,通过亲自动手参与企业沙盘模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学生可以从宏观上认识企业运营的全流程。在团队意识的培养上,注重学生共赢理念、全局观和团队合作、诚信运作、个性与职业定位的培养。大二引入企业竞争、财务决策比赛,结合本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训练,分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企业日常的财务运行及决策,不断地在实践中复盘,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鼓励大三学生参与尖烽时刻、创业决策等比赛,通过比赛锤炼自身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大四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类的综合项目开发,培养其跨领域创新能力并打破自身的思维边界,激发经管专业学生的创业兴趣。

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限制而言,师生“双5R”教学模型打破了思维范式,从多角度、全方位重新解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赋予他们不一样的角色。借助实践俱乐部和创新实验室平台,以行动学习为理论基础促使学生将自身融入实践中去,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效果

(一)师生成长。师生“双5R”教学模型体现了行动学习理论思想,通过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沉浸式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自身潜能,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教学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形成了责任、坚持、创新、敬畏、感恩的文化传承。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获得成长。教师改进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形成了师生共创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氛围,更能够理解学生思维,从不同学校、不同赛事和不同学生身上汲取新知,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赛事成绩。在学科竞赛上,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80余项;俱乐部成员连续8年入围国际知名商科竞赛全国总决赛,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全国企业模拟大赛中连续5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为学校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领域树立了良好声誉。

(三)社会反馈。俱乐部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很多学生被用人单位评价为“能力突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理想工作单位录用。很多毕业生顺利走向管理岗位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总结

为了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本文以行动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师生“双5R”教学模型,在学校内以创新实验室为平台,以学生学习型MECLUB俱乐部为组织,以多层次经管类竞赛为载体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经过多年实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更加激发彼此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新的教学规律,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彼此相互学习,在创新实践过程中针对遇到的各类问题,互相探讨寻找解决之道,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知识内化和吸收。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教学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创新思维竞赛(6)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