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23王家荣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导图教师应口语

王家荣

(重庆两江新区康庄美地小学校 重庆 两江新区 401123)

引言

新课标强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1]”。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表述自我观点与见解时,多为“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逻辑性、次序性,有时候会出现重点模糊、表述不清、语气不当等问题,无法引发别人的共感,未能进行对语气、语调、表述等加以调整。引入思维导图,有助于通过图文并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发言准备,把握关键内容,清晰而具体的讲述自我见闻、切实感受与内心想法,使他人能够了解自我观点与想法。

1.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意义

思维导图又被叫做“脑图”、“心智导图”、“树状图”是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有着直观高效、实用性强的特点[2]。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有利于吸引其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参与教学探讨、掌握有效方法、突破难重点。从而,依据某一核心词或关键词,运用多种色彩、各式图形及长短不一的线段,逐层建立隶属关系,以学生更易接受、便于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开发其左右脑机能,使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特点、认知水平、语言发展等有机结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他们的表述。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运用策略

2.1 关注思维发展,提升表达水平。在新课标理念要求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其具有探究学习意识,需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面对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尚不具备自主绘图、进行图形逐级延伸的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串联,帮助学生优化自身语言知识架构体系。从而,使其掌握要点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在人教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他们有怎样的特别之处,为什么会获得人们的关注、受到大家的喜爱。可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核心词,一级分支中设有“外形特点—习性介绍—特殊功能”,在“外形特点”的二级分支中,可延伸“外貌—神态”等。使低段学生抓住表达要点,清晰、精炼的展开对“我最喜欢的趣味动物”描述。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聆听意识,可对同伴的表述有礼貌的加以提问或进行适度补充,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

2.2 促进创新施教,培养自学意识。为了给学生打造丰富课堂,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还应使思维导图教学与创新施教模式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具有协作意识。

例如:在人教六下《北京的春节》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分组,使其自主阅读,进行合作学习。在走进传统北方年俗中,对比当地特色,以情境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化身为“一日导游”。应用智慧教学平台,绘制思维导图,以便理清思路,向外地游客介绍这里的春节风俗,使其感受别样年味。通过教学融合,使学生认识思维导图运用优势,把握关键内容,结合交谈对象,调整自身的语气、语调,能够连贯、顺畅、大方的与其交流,进行介绍。

2.3 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多边互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具有口语交际意识,形成核心素养,教师还应组织多样性的辩论、讲述、分享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名著阅读,使其养成阅读批注、摘抄及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形成自身独特的看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并结合自身印象最深内容或对主人公的特点分析,绘制思维导图,并出具相应的论据,使其乐于参与口语活动,以期获得老师与同伴对自身观点的认同,积极表述自我看法。在多边互动中,促进对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注意调整自我视角、表达方式,形成应变思维。

3.结语

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需加强对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只有在传授语言知识中,将学生视为教学工作中心,关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使他们优化表达、提升语感、不断进步,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在交流中懂得尊重与理解对方,积极参与学习探讨,勇敢的表达自身不同的观念,具有学科素养[3]。从而,突出重点与自我观点,较为生动的讲述故事、表达看法,用语言打动人。

猜你喜欢

导图教师应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酒中的口语诗
教师应如“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第6章 一次函数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