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初探

2021-11-23许新新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火烧云课文情境

许新新

(河南省安阳市中华园小学 河南 安阳 455000)

语文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朗读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不能取代的,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教师讲出来的,还要学生去读,去悟。”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怎样训练学生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使朗读在教学中发挥其作用呢?方法是多种的下面就简单谈一谈我的一些初浅认识:

1.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是如此的重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的方式,读好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朗读教学如此重要,但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 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不掌握朗读的技巧。农村学校受师资条件限制,还有相当一部分年老教师普通话不达标甚至不会普通话,对指导学生正音、如何读好课文大打折扣。

1.2 部分教师对朗读思想不够重视,还是存在满堂灌的老一套教学方法,课堂上只重视教师的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大多教师没有体现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3 朗读流于形式,没有目的。有些朗读只是为了完整教学过程,毫无目的性,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明确,只是为了读而读。有些是为了装饰一下课堂,为提问题而读。还有些纯粹是为了凑时间而读,课讲完了,但是还没有到下课时间,只好让学生“滥读”。

2.朗读教学有效方法

2.1 比较促读法。当两个人站一起、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这种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就叫做比较。和它差不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对比。只有比较才可以分出异同、高下,所以有比较就会有进步。朗读训练也应该有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学生朗读的基调、表情达意、语速等,对比自己的不足,才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如《荷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在指导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应重点抓住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抓住课文中优美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语感,想象荷花的优美姿态。指导学生通过语气的变化,强调出荷花长势不同的特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就要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作者的心境,好像自己亲眼看见一样,读起来自然就充满感情了。指导学生会朗读后,再指名几个学生读,然后进行比较、点评,看谁读得最好,通过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缺点,以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

2.2 花样练习法。不读文章不知其美,文章其中的味道、其中的深层含义只有经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文章体裁、特点、意境各不相同,我们只有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方法,如齐读、分角色读、小组赛读、领读、快速读……反复加强朗读的练习,提高阅读效果,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深层的含义。

在指导朗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课文《月光曲》时,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①分合读。可让男生读课文描写现实情景部分,联想部分让女生朗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志分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联想了。②抓住重点分组读,把“平静”和“激昂”部分先让学生用不同符号分出来,再分小组读,强调语调和节奏感。③问答式读。教师根据内容设计好问题,学生则用课文中文段答读。如:“他好像面对着什么?月亮从什么地方升起来?”学生答读,结合课文内容去联想海波和浪涛的画面。这样通过不同朗读方式的反复练习,学生对朗读的语调、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所表达的意境都有了较好的掌握,就能读出文章的美。

2.3 情境再现法。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情景;境地”。教学情境则指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未知心理,积极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并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那些学习背景、学习境况、教学活动形式、营造的学习氛围等。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或知识所产生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离不开情境,只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在脑海里再现情景画面,才能入情入境,掌握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基调,朗读时才能更加表情达意。

如教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课文《火烧云》时,教师在课前应先收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在指导朗读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先欣赏,切实感受火烧云的变化奇妙,这样学生就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学生进入情境后更容易了解掌握火烧云的特点:颜色美、形态多、变化快。在掌握了火烧云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配上背景音乐,边听朗读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想象火烧云的颜色、火烧云的形态样子、变化的迅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试想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哪些样子,学生从朗读中就轻而易举地想象出火烧云的各种颜色、样子,教学难点轻松突破。

2.4 欣赏调动法。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朗读也需要欣赏,使学生喜欢,感到满意,就会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促进朗读教学的开展。学生欣赏优秀的朗读录音,可以从朗读者激情的语调、鲜明的节奏,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在教学一些角色鲜明的课文时,如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时,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陶罐、铁罐的性格,把课文读好,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找几个班中平时朗读较好的同学担任相应角色进行训练朗读,读好后再录音,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利用身边的榜样,既鼓励了录音的同学,也调动了其他同学对朗读的兴趣,都想成为下次录音的参与者。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各个同学角色朗读效果进行评价,运用众人的力量找出朗读同学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同学朗读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2.5 示范引领法。示范就是通过教师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思维情感,使学生在模仿中提高朗读水平。要指导学生朗读好,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一篇课文,教师在课前自己至少应该读上两、三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才可能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好。教师课前熟悉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易读错字、易读破的句子,知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境,领悟课文的编写意图,把握好课文的语调、语速、语气等问题,就可以准确地通过朗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师有范读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学生才会乐于模仿教师的朗读。如教师的读都没有感情,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的范读也就起不了任何作用,相反会削弱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朗读对语文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地位是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代替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摆正朗读的地位,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火烧云课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背课文的小偷
《火烧云》的“变”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端午节的来历
火烧云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