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霞散天香,新松仰山崇
——纪念恩师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

2021-11-22马成良

硅酸盐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郑州大学院士高温

马成良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52)

光阴如昔,先生离去已经六年,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仍常常在脑中浮现。回首六年轨迹,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他第三次创业建立的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正在按照他生前的设想为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创立的研究所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成果和人才;他曾经带领的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高温所)党小组成员,依然在他的感召下,践行着对党的赤诚忠心。

2000年5月,郑州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迎来了年届80岁的钟香崇院士。先生此前曾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洛耐院)工作,二十七年的洛耐院岁月是他科研事业的第二个高峰。此次来到郑州大学是为第三次创业,负责筹建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先生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够在郑州大学继续从事他所钟爱的耐火材料科技研发,继续关注中国耐火材料事业的发展,于是有了“耄耋之年 创业郑大”的说法。我当时是追随先生的第一批科研人员,也是他在郑州大学独立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被先生称为他在郑大的“开门弟子”,有幸在先生亲自指导下参与了高温所实验室建设全过程。

图1 钟香崇先生

2000年7月,到任不久的钟先生到母校香港大学访问时不慎摔倒,为了不耽误实验室建设,先生第三天就拖着病体飞回郑州,在病床上开始构思建所报告和建设规划。建设周期共分三期,钟院士秉承“边建设,边运行,边创效益”的建设思路,一切工作以效率为先。在建设初期,钟院士安排我和徐恩霞老师负责常规实验室建设,并督促办理设备招标手续;在建设后期,为缩短时间,他亲自对接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甚至主管校领导。从规划到申报,钟先生高效、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先生影响,参与建设的人员自觉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大型设备进场阶段,由于货车晚上才能进市里,每次设备运抵学校时已经是深夜,装卸完成后已经深夜一两点钟,但大家毫无怨言,第二天仍准时上班。

图2 钟香崇先生在资料室

钟院士注重凝心聚力和团队协作,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大家都身兼数职,全员上下勠力同心,共谋发展。我当时还兼任钟院士司机,钟院士要求每天准时接送上下班,几年如一日,途中钟院士也会抓紧时间询问工作和科研进度。在钟院士的精心组织和带动下,仅用三年时间,到2003年,实验室各项建设工作基本完成,高温所科研工作全面启动。后来,高温所获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筹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006年验收后正式批复为“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007年以钟院士为带头人的郑州大学高温功能材料研发队伍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团队。

图3 钟香崇先生向来访专家和领导介绍 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

高温所建设初期依托的郑州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方向科研经费严重不足,钟院士不等不靠,在把握总方向的前提下确定每个人的科研方向,先从他自己的省拨科研费用中支出,保证每人有经费,边干边申请后续经费支持。在钟院士的亲自筹划和指导下,2001年高温所科研和教学工作即开始走上正轨。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钟院士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式也成为国内耐火材料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首创,曾在2012年全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大会上就创新流程和经验向全校做了推广。根据专业特点,他要求研究生培养狠抓两个环节,即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部分课程全英文授课。经过几年的实践,从高温所走出了一大批研究生,成为行业科技骨干,先后有国家杰青、企业领导人等行业精英活跃在全国各地,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优质人才。

追随钟先生过程中,使我最为感动的还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和高尚情操,党性深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筹建规划刚刚完成,先生就带领我到院里询问高温所党建工作,并建议在高温所建立党小组,领取资料定期组织学习,还专门向学校建议设立书记岗位,做好党建和监督。他积极参加党支部的会议,经常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告诉我们国家建立建设的艰辛不易,号召我们不应当把精力和眼光放在赚钱上,而应该放在国家科技发展和行业进步上。他的一颗火热的拳拳赤子之心,时时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生活中的钟先生始终保持着节俭美德,一件衣服、一双鞋袜要穿几十年,饮食方面从不追求奢侈浪费。但他胸怀大爱,心系国家耐火材料事业的发展,多次慷慨捐出自己的奖金支持高温事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先生帮助唐山钢铁厂解决了窑炉硅砖问题,被评为特等劳模并获现金奖励100元,他毫不犹豫地捐给了抗美援朝事业。1998年,先生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功臣,获奖金10万元,他把奖金全部捐献给当时的洛耐院作为研究生奖学金。2000年,先生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那时他刚刚来到郑州大学第三次创业,用奖励的20万元设立“钟香崇青年科技奖”,用于奖励材料学科做出特殊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非常荣幸的是,我成为了首届获得该奖金的青年教师,学校还专门为此举办了奖金发放仪式。年轻的我从钟院士手中接过奖金时,心情无比激动,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坚定了我一生从事耐火材料事业的坚强信念。在老先生的最后岁月中,仍然心系耐火材料事业,为鼓励更多的青年人从事无机材料专业学习,向耐火材料行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钟先生拿出毕生积蓄的100万元设立“郑州大学钟香崇研究生奖学金”。钟先生共养育三个子女,然而在他的遗嘱上,他将所有遗产一分为四,除了三个子女每人一份外,还单独留了一份给他所钟爱的耐火材料事业。他把他的希望寄予了未来的年轻人,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还能用这种方式关注他所热爱的事业,帮助优秀的青年学生,激励和感召后来人像他一样热爱耐火材料事业。

从1942年进入重庆耐火材料厂开始,钟院士就与中国耐火材料事业结缘,此后无怨无悔始终专注如一,并成为了我国耐火材料界唯一的院士。他始终站在耐火材料科技前沿,经历了中国耐火材料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实事求是、讲求效率、科学严谨的钟式作风贯穿始终,他为我国耐火材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遇上恩师钟香崇院士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能做钟院士的学生也是我最大的荣幸。钟院士的科研精神,钟院士的党性,钟院士毕生对耐火材料事业的挚爱感动着我们所有人,他为行业留下了太多财富,他是中国高温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杰出贡献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指路的明灯。在钟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深切缅怀我的恩师,同时也想告慰先生,我们一定传承和发展好我国的高温材料事业,把“接力棒”传下去。

猜你喜欢

郑州大学院士高温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院士寄语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院士寄语
全球高温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院士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