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沪港金融合作的空间更广阔

2021-11-22郝耀东编辑孙艳芳

中国外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人民币

文/郝耀东 编辑/孙艳芳

新时期沪港应以各自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合作机制,协同支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打造世界级金融科技中心,共同维护好国家的金融安全。

2021年3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上海、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分别居第三、第四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和已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使我国在迈入“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时期,同步拥有了两大国际金融中心。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加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巩固提升各自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有助于支持新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

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情况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经过三十年不懈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快速发展,已成功实现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多个重要金融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拥有各类中外资持牌金融机构164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17家,占比31%。202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新股集资额均居全球第三位,是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中国债券市场托管规模居全球第二位,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品种交易量居全球第一位,原油期货市场居全球第三位。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持续排名全球第一。

中国香港(以下简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成熟稳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与国际市场联接的重要窗口和中转枢纽,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银行中心,全球前100家领先的银行中有78家在港设有机构。2020年香港证券市场市值居全球第五、亚洲第三位,新股集资额居全球第二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拥有中国内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是全球人民币贸易和银行服务、融资、资产管理以及结算、交收的重要枢纽。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度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香港是全球第四大、亚洲第二大外汇市场。香港还是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中心,拥有近1800家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

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差异在于运行体制不同。首先,上海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际金融中心,适用国家统一的具成文法特点的法律制度;而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是实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国际金融中心,实施的是在我国宪法基本法框架下有别于内地的具有普通法特点的法律制度。其次,上海流通使用国家统一的货币即人民币,金融市场主要受内地经济基本面和内地政策影响;而香港根据基本法规定发行流通港元,实行联系汇率制,与美国货币政策有明显的联动性,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更为直接。再次,上海金融市场偏重服务内地,境外投资者主要通过QFII、RQFII、沪港通、债券通、理财通等机制投资上海金融市场;而香港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对国际投资者完全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属于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整体实力特别是全球影响力离纽约、伦敦这两个全球一流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一定距离;而香港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监管与全球市场、全球规则高度接轨,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度更高。

沪港有竞争更有合作

沪港同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一些领域自然具有竞争性。首先是在亚洲区域金融中心地位上的竞争。目前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已在美洲、欧洲区域占据了核心地位,亚洲区域即东八区范围内客观上也需要一个同样级别的国际金融中心。我国的上海和香港均有实力与新加坡、东京等竞逐这一地位。其次是吸引公司总部的竞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聚集多少大型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是该国际金融中心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和体现。截至2020年11月19日,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3家,外资研发中心477家;香港在2020年年底有在港国际公司地区总部1504家、地区办事处2479家。因此,吸引大型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落户,将是沪港竞争的重点之一。再次是金融及相关专业人才的竞争。金融专业人才和法律、会计、咨询等高端专业服务人才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核心。2018年年底,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6万,占上海就业人数的3%;同期,香港金融从业人员26.3万,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6.8%。吸引聚集金融及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也将是两地竞争的重点之一。此外,随着上海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沪港在人民币业务方面或将存在一定竞争。

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广阔,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十分旺盛,完全能够容纳、满足和支持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发展。近年来,国家一直积极推动沪港金融合作。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加快两地市场互联互通”。2017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合作”。2019年1月出台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发展沪港金融的互补共赢关系”。

多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引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和香港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框架,依托沪港经贸合作会议机制,不断加强金融领域合作。沪港于2010年、2016年分别签署《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备忘录》《关于深化沪港金融合作的协议》。在相关合作机制下,沪港按照“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定期召开沪港金融合作会议、沪港金融论坛,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互设,深化金融市场及业务合作,合办沪港金融专业大学本科生交流及考察计划等,一起努力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时期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重点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科创合作关系,深化并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加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将有利于发挥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支持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实践看,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相互联结也非常有助于国际金融中心自身的发展。因此,沪港协同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同时巩固提升二者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应对东亚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激烈竞争。

第一,沪港应以各自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合作机制。国家关于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是沪港金融合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国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目前主要为建设“五个中心”,即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金融开放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沪港金融合作应以国家关于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定位及已有的合作实践为基础,通过互设金融联络办公室,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机制,在具合作性的领域,重点加强互动融合,实现错位发展、适度竞争、互补互融、协同共赢。

第二,沪港应协同支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沪港作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战略节点,未来应加强互动,努力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交易、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提供发达先进、有深度的市场支持。上海需强化人民币在岸中心建设,进一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人民币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香港应积极发挥自身“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作用,以及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紧密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创新推出更多人民币产品和业务,做大人民币债券市场,共同致力提升人民币的辐射力、影响力。

第三,沪港合作打造世界级金融科技中心。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发展和竞争的重点领域。上海作为全国首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正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香港也已将金融科技作为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力点,相继推出了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金融科技监管沙盒2.0、虚拟银行牌照等创新措施。未来,沪港可深度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联合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金融业的赋能,探索构建符合国际交易惯例、便利全球资金支付结算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研究构建具示范性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第四,互借对方优势以提升各自竞争力。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是推进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正可积极主动借鉴香港经贸规则体系国际一流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同时,还应积极借助香港高端专业服务发达的优势,加强对接,积极引入香港的法律、会计、咨询等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加快上海金融市场中的交易、服务、咨询等配套设施建设。香港则可借助上海在内地金融市场居于核心的优势,继续深化沪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继续发挥香港“中转站”的优势,巩固自身多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五,共同维护好国家的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金融风险敞口也随之增大。目前沪港两地金融市场已高度联通,境外金融风险很容易通过香港向内地传导。对此,沪港应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两地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联动,完善沪港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共享金融监管数据,健全风险预警和响应机制,防范跨境、跨市场的风险共振,共同维护好国家的金融安全。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人民币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个啥?
认识人民币
Currency Exchang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