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建设需规避三个问题

2021-11-22刘少平

劳动保护 2021年7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智能化信息化

文/刘少平

近年来,各领域都在被互联网“赋能”,安全管理也不例外,一是传统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各项业务开展项目,譬如隐患排查、危险作业票办理等,能较好地借助信息化使之更加高效、便捷,把安全管理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从管理思路层面改进安全管理,做到预防为主;二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项先进智能化设备加入安全管理之中,可规避人的管理不全面和执行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大大提高管理范围和维度。

但是信息化、智能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各项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笔者认为应当正确看待以下3 个问题。

一是安全管理智能化的角色定位问题。智能化是安全管理的手段,是提供高效便捷开展工作的辅助工具,一些企业在引进安全智能化手段后,个别高层领导开始认为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减少了,用机器来代替人的工作了。诚然,机器在安全标准数据库、工作审批时效上要远远快于人类,但是,安全管理是一项融合管理与技术的工作,更好的安全管理是要从人员意识层面去提升,智能化只是更便捷、高效地开展工作的辅助工具,不能取代人的管理地位。

二是安全管理信息化的行业差异问题。企业开展安全信息化一般都需要委托网络公司开发一整套软件系统来服务于企业,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行业的思维差异,软件开发人员属于IT 行业,整体思维逻辑与安全管理人员存在较大差异,之前笔者参与的具体项目开展过程中,因为软件设计的逻辑方式与安全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基本是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地沟通,IT 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本就属于两个学科、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关系,程序看中高效、便捷,安全讲究严谨、可追溯、痕迹管理,一个危险作业审批票,安全人员需要的是审核人员的专业度、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业人员的资质符合性,要通过结合培训系统、照片资料、人员资质管理系统多方验证,确保审核资料的合规性和作业的安全度。传统的领导审批签字流程也不仅仅是履职存档,同时也是在体现领导的安全职责,增加领导层的安全意识,这在信息化之后将会大打折扣。要规避这些问题,需要在设计之初就理顺系统逻辑。

三是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政府认可问题。如上文提到,各项之前需亲笔签字的工作内容被信息化取代后,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较高效地推进工作,但是也引发另一个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后,这些网络系统的过程数据是否可以作为履职证明,数据的真实性如何保证,政府的认可度如何,这些目前在各个地区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认可度不高,推行安全信息化就会演变成鸡肋般的存在,信息化的初衷也就发生了改变,非但不能提升安全工作效率,反而会增加工作量,需要线上线下实行两套资料存档。

不过目前也听到一个喜人的消息,在2020 年,应急管理部召开的“互联网+监管”系统推广应用的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应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是以信息化助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创新监管机制,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从国家安全管理层面,确立了安全信息化的地位,相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各地会陆续出台各项实施细则,签字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安全信息化是会逐步完善起来的。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智能化信息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