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体育精神”的“体育强国”建设策略思考

2021-11-22李广明邱硕立

武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强国中华

李广明 邱硕立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体育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看作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直致力于为体育事业谋发展、设布局。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将建设体育强国看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致力于在2050年将我国全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特别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要坚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风尚,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体育文化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让“健康第一”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营造出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氛围。

1 “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解读

1.1 “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

体育精神是展现体育本体精神文化要素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大脑思维对于体育实践活动的正向映射,其对体育实践活动具有正向的指导与影响作用。西方体育发展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对体育精神的研究为世界进一步认识体育精神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西方学者从体育精神的本体与外延、社会存在论角度对体育精神进行总结,从而得出西方主流的五种体育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追求卓越精神、运动家精神、契约精神。[1]而我国学者黄莉结合了中外体育精神发展对其进行了提炼归纳:体育精神是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健康快乐、挑战征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为主要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它弘扬了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队精神。[2]

简言之,体育精神终是在体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大脑精神思维产物,其代表体育精神文化中一种正向的价值观意识,能在体育活动中促进人的提升与发展,与自然界种种现实要素向荣发展,其精神内涵主要以自由平等、公平竞争、拼搏刻苦、团结协作、追求卓越五大精神要素为基础,由此而展开并构建体育精神的文化体系。

1.2 “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国内外体育精神为蓝本形成的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精髓的本土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般心理状态以及文化属种,其所形成的相关体系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引导力量,增强了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为社会营造了健康向上的体育习练氛围,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基底;为民众提供了正向的体育价值直观模本,增强了人们的社会适应力。

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重在中国人民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的本土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般心理状态以及文化属种。但是其也具有外来优秀文化的相关特性,不吝啬于吸收与采纳国内外先进的文化观念。中华体育精神显然已经超越了中国体育的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位于中国体育文化的核心层,是内在精神文化的外在显现。[3]其从国家、社会、群众以及个人层面出发,重在正向中华文化观念的凸显与建立,拥有优秀的体育道德品质与强烈的精神引领效用,由此形成了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4]为主要价值标准的基本精神体系。

1.3 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特别意蕴

中华体育精神生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源自体育激励民族的浪潮,又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未来的发展与建设必然响应时代号召,蕴含时代力量。其不简简单单仅属于一个文化概念集丛,其是新时代应运而生的精神引领,是统领人民正向体育价值观念的文化体。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引领作用,强调以文化之基奠强国之路、以精神之钙铸思想之魂、以精神之力引时代发展。[5]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它解决了应该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在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之中更应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对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极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此种时代价值融入于中华体育精神之中。此外,在我国时代发展中踊跃而出了众多时代楷模,他们的精神理念能成为每个时代都为之倡导的时代精神,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女排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融合发展必然能够褶褶生辉从而彰显出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2 “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解析

2.1 “体育强国”建设的教育发展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新时代,尤其是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健康生活,体育教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是建设体育强国与教育强国的重中之重,因此体育强国建设的教育发展目标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未来几十年,对于青少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目标,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使青少年通过“技能、竞技、比赛、体育教育”的体育力量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通过重塑青少年体育本质而以体育人。同时,希望通过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对于青少年体育、幼儿体育进行教学设计,将幼儿园、普通学校以及业余体校等青少年教育平台有机结合,实现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工程和体育教育普及工程的协同发展的远大目标。此外,要改变国人“重智育轻体育”的陈旧观念,将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广泛普及,培养人们一流的体育文化意识与道德规范,加强我国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对于竞技人才的相关教育,要着重培养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使其成为有能力、有技术、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2.2 “体育强国”建设的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通过体育强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建立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体育资源分布亟不可待。

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方面,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广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优化全面健身组织网络,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分阶段分目标解决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人民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望。在人民的体育观念方面,要正确引导我国大众的体育价值观与认识观,改变其对于体育是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促进大众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锻炼。此外社会各阶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中国体育事业特色体制——举国体制的不足与缺失,是每一个群众受益,以此达到推动群众体育的广泛参与的目标。

2.3 “体育强国”建设的经济发展目标

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要也越发强盛,因此,体育强国需要有高质量的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来支撑体育强国建设。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经济端的中流砥柱,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就更是体育强国经济发展目标的根基主体。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对于体育产业发展有四点目标要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体育消费、加强体育市场监管,通过这四个方向的建设与完善达到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新目标,使体育产业以“更大、更活、更优”的状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其中优化与完善体育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尤其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深度融合,创新与扩大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也要通过引导体育市场中的各大企业开展有序合理竞争,推动体育相关产品的研发与优化,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更要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促进体育多样消费,同时完善市场监管,打造诚信经营的社会氛围。

3 “中华体育精神”对“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引领

3.1 建设体育和教育充分融合的新学校体育良性机制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事业转型发展新需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6]在体育强国背景下,需要建设体育和教育充分融合的新学校体育良性机制,充分实现学校端的体教深度融合。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具有塑造人、教育人、归正人等优势特性的文化精神集合体,正是推动体教融合深化的一大利器,尤其是其下属精神体系中全面发展精神的阐发,更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夯实体教融合一体化建设进程。

要将中华体育精神中的全面发展精神注入体教融合工作进程中,做到以体育人,突出育人环节,促进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人的精神文化建设,改变人们对于体育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同时需要从家长、教师、学校的思想层面深入,改变其文化第一的错误思想,将健康理念深化至监护方的思维体系之中,从全方位、全领域对人进行培养。此外,在体教深度融合的新学校体育良性机制下,要全面推动新时代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共融发展。在此种机遇下,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将理念融合作为深化教体融合的行动先导;培养合格人才成长,将目标融合作为推进理念融合的方向路径;优化体教资源互补,将资源融合作为落实目标融合的措施手段;强化评价体系构建,将政策融合作为实现资源融合的组织保障。

3.2 建设人人乐享运动的新大众体育生态

当前我国社会面临人民快速增长的体育公共需求与体育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而想要解决中国体育事业面临的此等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体育是“公共的、公用的、公众的”,强调体育的公益性质,努力构建长效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倡导分享体育的人文价值观,而在其之上更进一步就是要建设人人乐享运动的新大众体育生态观,从大众的精神层面以及心理层面促进其乐享运动。

推动全民体育参与、建设人人乐享运动必须要从人民的思想深处出发,用教育感知力带动民众感知体育的魅力,将中华体育精神的参与意识传递给体育大众,让每一位运动人士真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体育工作人员、运动员、体育教师及教练等相关从业人员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传播人、播种人、教育人,应深化他们对于中华体育精神参与意识的领悟深度,通过他们去传播带动民众参与体育锻炼,发掘体育运动深处的有趣灵魂。另外,明星效应是当下信息时代带动大众思想走向的一大引领因子,通过明星普及中华体育精神参与意识,开展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带动民众们培养体育运动基础与习惯,是当下互联网时代极为正确的一项举策,也是能够促使大众乐享体育运动的一大引领因子。

质言之,通过思想教育与精神领悟贯彻至受众群体的思维深处,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集体、以小家带动大家,以集体带动社会,最终形成群体效应与时代环境,从而产生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群体,使公民真正享有参与运动、分享运动、乐享运动的权利与机会,从而形成人人乐享运动的新大众体育生态环境以及价值观,促进全国体育参与工作的推进工作。

3.3 构建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举国体制的建设与完成,特色化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让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位居世界前列。[8]但是随着其发展一些负面观念也随之产生,对社会意识转型存在风险与危机,因此引入中华体育精神进行干预,促进职业体育、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体育文化生态、建设生机勃勃健康运转的新竞技体育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现如今,金牌至上意识充斥着国人与运动员的思维体系,已然形成错误的金牌观思想,要通过中华体育精神予以纠正,培养其形成正确的竞技运动观。同时,要通过中华体育精神对运动员心理与德育层面进行促进与优化,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培养其形成自尊自信、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让中华体育精神与中西方体育达成一种良性迁移,使我国体育训练体系中众多优秀的训练方式、德育心理手段助力奥运,形成有序转化。

在我国特有的竞技人才培养机制举国体制下,让竞技体育系统良好健康运转成为了第一要务。现阶段,我国某些竞技运动项目出现了后背人才力量青黄不接的现象,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式不容乐观。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现有情况,结合举国体制改善竞技体育系统。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业余训练体制,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教体结合模式、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模式(俱乐部、业余体校等)进行业余体育训练;同时,丰富举国体制内涵,加强各级体校的建设,发展社会力量进行办学,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业余训练格局。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强国中华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