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武术活动对近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1-11-22刘精武

武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术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刘精武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1 传统武术的探索与变革

1.1 民国时期武术活动探索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武术组织机制十分严谨,传承方式方面也保守封闭,所以血缘传承以及师徒传承成为了最为普遍的传承方式,无论是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传承,还是严格的拜师和传授的师徒制,因此古老的传承方式对于武术的广泛传播具有不利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在国内的传播,这使得在传统基础上师徒传承的传习行式慢慢地向社会公开,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开放性。民国时期的武术也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萌发新枝,出现越来越多的武术传习模式与机制。通过这些制度的训练模式,一方面拓展了习武者的规模,另一方面也突破了传统单一的传承形式,为武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传统武术发展方向的转变

民国初期,由于中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强力压迫,贬低传统崇尚西学之风盛行,认为中国武术没有任何用处,而一味效仿学习西方练兵与体格训练,逐渐开始摒弃了中国传统的武术活动。对于一味崇尚西方文化和洋务运动思想倾向,在当时受到很多文人志士的抨击和批评。在孙中山先生的正确思想指引下,人们对于武术活动逐渐有了更为明确清晰的认识,弘扬“民族体育”与“国粹体育”的意识也得到了大力宣扬,由此武术也开始不仅是单一的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大众所接受。在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之下,中国武术理念与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武术观念也在此背景下慢慢发生的转变,人们试图利用武术竞技提高中国武术的威望,发扬民族的尚武精神,进而摆脱武术的个人行为,促使武术走入现代体育竞技,形成竞技价值。中国武术发展历史悠久,传统发展的变革开始迈入了新的征程,无论是从文化的高度还是价值观的转变,我们都应该给予传统武术更多的包容,同时建立起武术文化自信,让传统武术在不断的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武术从单一的传统武术分化为武术社团组织、竞技武术、学校武术逐渐的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而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也一直相信只有我们的民族精神还在,传统武术就一定可以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辉。

2 武术社团的形成与竞技武术的萌芽

2.1 武术社团的初步形成

民国时期,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极大的影响,全国改革的浪潮空前高涨,这时武术社团也开始登上舞台,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积极宣传武术精神,大力培育武术师资力量,开始教授武术和表演武术,中国武术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不错的成绩。他们还将武术社团推广及海外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武术,大力弘扬中华武术。这时期各种武术社团广泛设立,成为武术活动的一个全新的特点,他们的成立初衷和精神对近代我国武术活动的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探讨的是,武术社团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转变。比如“中央国术馆”,它也是在民国时期创建成立的一个著名的武术组织,由张之江提议设立的,原名为“武术研究所”,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改名为“国术研究所”。起初国术馆设有两门:武当和少林,而武当门中多含太极、八卦、形意等拳类武术,少林门中多设少林、八极、茶拳、披挂、弹腿等拳类武术。而且中央国术馆是直接由政府引导,由政府资金扶持运营的一个官方体育机构和武术社团组织。中央国术馆不仅致力于研究武术,还没努力扩展创办国术技能操练考试、武术技艺教育教学、刊物著作编辑出版、出国留学交流学习、武术才能技艺表演等。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群众的目光和对中国武术的关注度,让武术在训练和对抗方面、竞技推广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武术竞技活动的飞速发展。

2.2 竞技武术的萌芽与发展

民国时期,武术社团的的迅速兴起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武术活动逐渐开始走向海外,在全世界传播了深厚的中国武术文化精神,在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变革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中国传统武术也收到了极大的挑战,中国民间武术竞技活动的推广和普及,是对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最好诠释,代表着民众之心于武术的热爱做了最好的解读。此时,全国和地区的武术各项竞技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这间接地推动了武术活动在民间的快速发展。竞技武术影响最为深远的应为“新武术”,其就传统武术为基础,在其中汲取了基础动作而进行总结和归类,再加之民族武术之精髓编成新的招数和技法,这种教授方法实质上是受到了西方体操的影响。虽然当时武术竞技活动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竞技,但是它也为武术竞技活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具有奠基作用。由于在当时武术竞技受习武之士的热爱和簇拥,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开展了多次武术竞技活动,其中由“中央国术馆”所举行的两次全国武术考试的影响最大。民国时期的竞技武术活动的萌芽和开展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近代竞技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学校武术的开展

3.1 学校武术的初步萌芽

随着精武会和中央国术馆的创办成立,在各种改革思潮和尚武精神的影响下,各种武术活动也在不断展开,武术也开始走进学校。当1915年许禹生提出让中国武术加入学校必修课的议案被通过时,中国武术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学校,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这对于武术发展来说是一场新的变革。学校的武术的初步发展萌芽,使中国武术向着多元化发展更近一步了,同时它对于学校武术和民族精神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武术教师来源的多样化

民国时期,武术、武术社团组织的飞速迅猛发展,为学校武术发展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武术教育人才成为学校武术教育的骨干力量,所以说民国时期武术教师的来源具有多样化。来自民间武术教坛的优秀拳师、从民间武术社团组织雇佣的武术教员、来自专业性国术馆或者是体育类院校的毕业生都是在民国时期武术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在学校武术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武术教师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也带来一定的机遇,所以一些培养人才的武术教育机构由此产生。学校的武术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直致力于武术教学的专业武术体育教师,另一类是原本体育类师范院校为基地培养的武术教学的师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机构的设立为中国各地的设有武术专业的武术院校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武术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武术的发展。

3.3 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

民国初期,作为陆军旅长和济南卫戍司令官的马良提出并创建了《中华新武术》,在他大力的鼓力与推动下,新武术正式被定为全国武术体操运动。随后《中华新武术》上编出版发行,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下编没有出版发行。新武术其主要内容涉及了摔跤、剑术、棍棒、以及拳脚功夫,里面的动作创编是从传统武术中改造编写而成的,吸取了练兵式体操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在学校武术着中看到兵式体操的影子。所以,总的来说,自从马良改编的中华新武术的进入学校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武术的进一步发展,还拓宽了中国武术的发展范围,新的武术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同于传统模式了。在学校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武术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善,试图做到更加完美,同时新武术的创编与整合,也为武术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民国时期武术活动的深远影响

中国武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武术观念形式的的新内涵建构离不开民国时期武术活动的奠基,在弘扬中国武术文化的同时,要纠正传统武术的单一方式以及转变武术价值观状态,引领中国武术文化变迁,实现武术活动多样化和谐发展以及多元价值观的互动传播,既要对传统武术继承发展,又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变革转化。民国时期的武术活动是当时的爱武习武之士不懈努力和坚持之下所得到的深远发展,是几代人为之所付出的热情和汗水,无论是武术传承观念的转变,武术社团组织的设立,还是竞技武术活动的创新发展,都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影响,也给予我们对武术发展的重新认知与思考。我们要摆脱传统武术观念的束缚为武术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要树立武术文化的自信,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武术文化,融合武术精髓构建新的文化体系,民国时期的武术活动立足于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广泛吸纳外来文化的精髓,同时兼顾多元需求,为近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国术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