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视阈下舞狮运动的传承与保护

2021-11-22崔秋锐马世坤梁伟能

武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舞狮竞技民间

崔秋锐 马世坤 梁伟能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走向有充分认识,对其文化有着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的意愿。”[1]我国舞狮运动历史悠久,两千年前就已经出现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舞狮运动常用来助兴,它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之一。

1 舞狮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1 舞狮运动的起源

“狮”乃百兽之王,自古被称为威武和勇敢的象征。而舞狮运动从何起源,则众说纷纭。首先,神话故事中舞狮运动的起源:相传在我国古代,天灾和瘟疫屡屡发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神兽“年”的出现,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只要“年”出现,所有的瘟疫、自然灾害都会很快消失,人们为表示对“年”的尊重感激之情,每逢重要节日便用彩布扮成“年”的模样,加以配乐走亲串门,祁佑平安。渐渐人们发现用彩衣扮的“年”十分像狮子,便由“年”改成为“瑞狮”,后来这种民间流传的习俗也慢慢演变成舞狮运动。[2]另外一个神话故事是,明朝年间,广州佛山每到年末就有怪兽出来残害生灵,糟蹋农作物,人们为了赶走怪兽就用篾扎成狮子的模样,每当怪兽出现,加以锣鼓,怪兽便会惊慌失措,仓皇逃窜。因此人们认为狮子能够镇妖除魔,便在过年期间扮成狮子模样,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多福。佛山的舞狮运动也由此发展开来。

汉朝时期,西域使者来访,君主让表演者扮成鸟兽歌舞助兴,但扮演的角色中唯独缺少狮子,西域使者发现当时的中国并无狮子后,便训练狮子表演并把它赠送给君主。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舞狮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才传入。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舞狮起源于三国时期,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四月四日。此像常出。辟邪师(狮)子导引其前。”从对狮子的描述看出,舞狮运动已有了一定的轮廓。还有学者认为,舞狮运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林邑王范阳为躲避讨伐采用“象阵作战”,对方军队想到狮子乃百兽之王,就算是大象也会害怕,便命令士兵用麻布做了很多假狮子的衣服,涂抹上颜色,隐藏在草丛中,果不其然林邑王队就算是骑象也难以抵挡,受到惊吓的大象四处逃窜,以失败告终,舞狮也逐步成为民间艺术。

1.2 舞狮运动的发展历程

唐时期经济繁荣,与西方文化交流增多,西方国家进贡的狮子有利于舞狮运动的发展。因此唐代是舞狮运动发展的高峰时期。宋时期,民间将“武”与“舞”结合,逐渐追求艺术美感,明清时期出现南北狮之分,南狮追求“武”“舞”结合之美,北狮则追求身形似狮的技术技巧之美。随着唐、宋、明、清对于舞狮运动的逐步完善,舞狮艺美也日臻成熟,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南派和北派。[3]南派舞狮需配乐器,例如:锣、鼓、钹。乐器与舞狮的搭配使南狮威猛雄壮,动作大气有张力,十分振奋人心,它主要盛行在广东、港澳、新加坡等地。北派多跳跃、翻腾动作,追求动作的生动轻巧,讲究舞狮的活灵活现,湖南狮、安徽狮、河北双狮都是极有代表性的北狮。改革开放后,舞狮运动得到快速发展,舞狮队、舞狮协会、民间舞狮团等队伍不断壮大。随着舞狮活动、竞赛项目的增多,许多体育院校也加大了对于舞狮运动的学习。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北狮队、上海体育学院龙狮队、武汉体育学院舞狮队等,许多专业体育院校拥有了一批技术高超,有特色、有创新能力的队伍。专业体育院校舞狮队伍的发展壮大成为了竞技舞狮发展的主力代表。但竞技舞狮的发展也导致儿童与老人学习舞狮参与度减少。舞狮运动发展到现如今,主要有三个类型:民间舞狮、竞技舞狮和校园舞狮,这三者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相互学习相互依存的进步。

2 传承舞狮价值

2.1 舞狮运动的文化价值

舞狮运动是在极强民族文化的渲染中成长起来的,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舞狮运动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一项极具观赏性,拥有多元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能激励人们积极拼搏,自我奋斗拥有民族精神的民间项目。舞狮长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精神浸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伸下来的体育项目,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深入研究舞狮文化对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推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舞狮运动是植根于深厚民族哲学智慧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

2.2 舞狮运动的健身价值

健身价值就是所进行的体育活动运用科学健康的健身手段,把增强体质、强身健体作为目标,运用体育科学的理论知识为支撑点,促进人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4]舞狮运动是以“人”为主体,利用人体结构的多种姿态进行双人配合,狮头与狮尾的技巧无论在静态与动态中都注重幅度、力度、速度的把控、融合运用。这说明舞狮是极其注重人体生理负荷程度、重视人体运动素质的体育项目,这也体现了舞狮的健身价值。舞狮动作、难度技巧讲究生动形象,需要将狮子活泼、凶猛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恰到好处,这也对人的“精、气、神”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舞狮运动可以以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为基础,增强人体身体素质,促进人身体、心理的双重健康。舞狮运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追求内外兼修,在满足身体的健康发展之上,汇入中国文化特色,有利于人的修心,使舞狮运动可以为大众群体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3 舞狮运动的艺术价值

舞狮表演是一项能够体现我国民俗特色风采的体育项目,它融合武术、舞蹈、绘画、刺绣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借助梅花桩、踏球、高台等器械配以鼓乐,通过狮头、狮尾二人配合,生动模仿狮子威猛、灵巧特征,塑造狮子形象神韵,具有极强观赏性、审美性。[5]舞狮是注重“动作外在美,精神内在美“的民族传统项目代表之一。舞狮表演是在展示舞狮动作技巧的基础上,加以音乐、服饰、舞台设计等,融合其他艺术形式,运用艺术手法加以修饰呈现在观众眼前,提高舞狮观赏价值,拓宽舞狮运动发展道路。在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下的今天,舞狮运动必须肩负艺术使命,通过舞狮作品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体育艺术之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发展贡献力量。

2.4 舞狮运动的民族凝聚价值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民族事业,任何体育项目都包含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意识。[6]舞狮运动是一项需要配合的团体项目,整个团队的凝聚力、配合程度对比赛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舞狮运动强烈的凝聚力、荣誉感是追求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的真实写照。舞狮运动是从古至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3 舞狮运动的发展困境

3.1 区域局限性抑制民间舞狮的发展

区域局限性以岭南地区以及岭南以外的地区为例。舞狮运动(南狮)在岭南地区发展较为良好但现在已经到了瓶颈期。在政府政策大力扶持下,舞狮进校园,民俗表演,比赛竞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饱和的程度。到现在,渐渐有种盛极而衰的趋势。最为明显的表现为:从最开始一村一狮队,很多狮队因市场竞争压力而运营不下去。舞狮赛事从一季一比赛到现在全年比赛仅有两三场。其次,岭南地区的群众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对舞狮也有审美疲劳的现象,舞狮运动的地位有一定的动摇。第三个是理论基础不足,舞狮运动在岭南地区发展多年,但是文字材料少之又少。岭南以外地区的舞狮运动以北狮为主,后来因为南狮的不断发展,盛况渐渐略胜于北狮。在早中期,民间舞狮的地面演练显得较为沉闷冗长,观赏门槛高主要表现为一场传统舞狮演绎下来,群众不明其意,不得其解。习练门槛高表现为“新派”(岭南地区口语)舞狮难度相对于其他项目的难度高,习练时间也相对较长,不易出成效,而在这快节奏的当今社会,舞狮运动的“长战线”训练学习稍微吃亏。不同地区盛行不同舞狮形式的发展,这注定对民间舞狮有一定的影响,想要舞狮运动得到发展,我们就要抛开所有偏见做到兼收并蓄,使舞狮文化“百花齐放”。

3.2 竞技舞狮运动深陷放射影响范围局促

竞技舞狮在国内的发展已有20多年,但人才培养体系不够科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致使竞技舞狮运动的放射影响范围受阻。竞技舞狮运动是在民间舞狮的发展中来的,但它并不是一项奥运会、全运会的竞技体育赛事,因此,国家相关政策涉及极少,扶持力度不大,民众对竞技舞狮的认知度也不高,大部分竞技舞狮运动团队也都是由校园舞狮队和民间舞狮队组成的。[7]竞技舞狮对于运动员的技术有严格要求,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开展该项目,而技术难题也禁锢着竞技舞狮的发展。

3.3 校园舞狮运动普及程度低

舞狮运动无论是进校园,还是民间演出,都有不小的难度。校园舞狮的普及发展程度与资源配置息息相关,优厚的舞狮教师资源、器材资源、场地资源可以更好的开展校园舞狮运动。例如,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的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参赛的24支队伍中湖南、江苏、广州的学校就占14所。在2019 年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中,14 所学校就有11所来自浙江、广东的中小学。在普及舞狮运动程度高的地方对于校园舞狮的开展就更加有利,而资源配置的高低也是校园舞狮普及程度的重要因素。资源不足的校园想要开展舞狮运动只能通过舞台表演、电视节目间接性的了解舞狮运动,这磨灭了学生对于学习舞狮运动的兴趣与激情,因此对于舞狮的普及程度以及资源配置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发展校园舞狮运动。

3.4 缺乏对舞狮运动的文化认同感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进入人们的视野下,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追求下,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体育项目渐渐被淡忘,而具有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舞狮运动也不被人们所认识到。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传统舞狮运动是离不开人民的,但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充斥下,导致人们对于舞狮运动传承的历史文化、技艺、技巧都抛掷脑后。

3.5 公众媒体对舞狮运动的关注度低

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舞狮运动,通过公众媒体的宣传也是对舞狮运动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当今媒体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并不高,他们所关注的项目则是群众接受面、喜爱程度最高的内容。[8]热门体育项目在大众媒体的宣传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每次开展舞狮比赛,相关的媒体报道并不多,比赛现场开展的直播活动时,观看的群众更是寥寥无几。在社会现代化的当今时代,大众媒体对于人们了解舞狮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促进作用,但媒体对于舞狮的关注度并不高。

4 文化自觉视阈下,传承与保护舞狮运动对策

4.1 打破区域局限,加强民间舞狮影响

不同地区有舞狮的不同流派,各流派应该打破区域局限,发挥民间舞狮文化的多种社会价值,彰显社会功能。舞狮运动是具有文化价值、健身价值、艺术价值、民族凝聚价值等,它作为文化瑰宝能够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对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升。加强民间舞狮运动影响,不仅是传承民间舞狮技艺技巧,更是了解民间舞狮文化,从而热爱民间舞狮文化,保护民间舞狮、传承民间舞狮文化。民间舞狮是将美感、耐力、速度、柔韧、幅度融合在一起的体育项目,它不仅能够锻炼人的身体更能锻炼人的意志,是人的身体、心理得到双层提升。各地的民间舞狮要冲破地域的局限,相互学习,兼收并蓄,使舞狮运动的传承、发展得到“百花齐放”

4.2 培养高素质舞狮人才,拓宽竞技舞狮影响范围

想要拓宽竞技舞狮的影响范围,仅仅提高运动员的舞狮技术和技巧是不够的,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定是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舞狮运动也不例外。竞技武术所需要的是拥有高超舞狮技术技巧又有优秀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要培养热爱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学好学校教育、舞狮技艺高超的当代优秀舞狮传承人。在很多高校,舞狮作为特色运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门课程,已经进行开展,我们应继续加强竞技舞狮理论与技术的双重学习,培养社会学院的高素质舞狮人才。

4.3 完善舞狮资源配置,促进校园舞狮发展

在校园舞狮中,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械服装的老旧都会对舞狮的发展起到阻碍。想要完善校园的资源配置,校方应该指定相关制度,鼓励学校开展舞狮运动,保证舞狮资源配置能够长期有效的供给。同时也要多开展舞狮教练员的交流研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校方还可以制定奖励机制,在全国乃至世界级的舞狮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基于奖金,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园内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更好地促进校园舞狮的发展。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在校园出现资源失衡的时候政府可以强力介入。

4.4 挖掘舞狮运动的文化底蕴,增强群众文化自觉

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传承和保护。在尊重舞狮传统文化、保护舞狮传统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与更多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正风气,树新风,把舞狮运动最开始的初衷初心加以保护和弘扬。舞狮作为民族文化,是在几千年历史流变中,克服困难、生生不息的坚守下来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欣喜,才能有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

4.5 国家加大对舞狮文化的关注度,媒体加强对舞狮运动的宣传度

许多民间舞狮、地方舞狮都以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保护,促进舞狮文化建设发展,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人一台手机,通过网络进行宣传舞狮,提高人们对舞狮运动的认知度,从而展示舞狮文化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传媒媒介提升舞狮运动网络影响力。

猜你喜欢

舞狮竞技民间
竞技精神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花与竞技少女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