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的路径研究

2021-11-22丁永康孙志强帅先伟

武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民族传统

丁永康 孙志强 帅先伟 梁 杰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

1 学校体育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学校体育边缘化,体育课空壳化,学校的体育经费较少、体育教师短缺、学生的活动场地缩小、体育器材设施匮乏。而体育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枯燥乏味、简单且松散,没有完整性和递进性,每一阶段都是在低水平重复,这些都在蚕食着青少年的竞技运动能力。“毛振明教授曾用“硬、软、笨”三个字来概括当前中国青少年体质,即关节硬,肌肉软,动作不协调”。[1]学生体质的逐年下降,整体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到令人担心的地步,即便针对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出台了《体育法》和《体育条例》但依然存在体育课被挤占甚至挪用的现象,学校体育边缘化难以形成有效的改观,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发现问题,结合各地需要积极探索和融合有真正价值的运动项目”,[2]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的逻辑分析

2.1 树立民族传统文化自信

在学校体育中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激发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保证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国式摔跤饱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是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式摔跤运动能在形式上和内涵上满足学校体育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优良品质:坚强、毅力、自信、自律、勇气、忍耐、伦理、自强、创造、尊重、冷静、耐心、警觉、摆脱柔弱、感悟传统、不惧挑战、寻求和平、匡扶正义、构建和谐人生等,这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和、谨信、自强、厚德”的精神。

2.2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目前的学校体育项目而言,中国式摔跤是全面快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具有表演性、对抗性、挑战性、健体防身特殊功效的运动项目。“中国式摔跤是多种运动项目的结合, 它需要有武术运动员的灵巧, 杂技演员的柔韧, 举重运动员的力量, 以及棋牌运动员的谋略,能够培养青少年竞争意识、英雄气慨、理想信念及自我观念等人格”。[3]在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2.3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时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2017)[6]指出,“体质健康水平测试什么项目,体育课就教什么项目。体育课变成让孩子活动活动,然后达到体测标准就行了”。[4]这种异化现象其实也是“形式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其不仅导致学校体育的目标简单化,而且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运动兴趣的培养。“如何在学校体育中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锻炼习惯”。[5]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障身体健康,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可以是我们现在的体育课,也可以是其它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并非否定现有的学校体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选取中国式摔跤中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训练形式和技术动作,改变体育教学中一个口令一个统一的动作。中国式摔跤丰富的技术动作和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练习内容和形式,自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学校体育中有最基本的获得感诉求,有利于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4 体育课程改革创新

这么多年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中,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重点以传授技术为主,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水平为评价标准。“如今, 本身具有双刃性的体质健康测试主导着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方向, 并没有发挥预想的效用, 引导着学生体质测试走出错误的方向,起到促进学生身体锻炼活动的作用”。[6]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校体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绝不仅仅是运动技术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学生体育活动的习惯、强化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学校体育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逐渐向体系化、个性化、地域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的教学中也在力求目标一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摔跤是一项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特点的体育活动项目,作为强身健体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显示了摔跤运动的强大生命力。在4000千多年的传承中逐步演变成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摔跤,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民族文化,使摔跤运动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中植入中国式摔跤,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学校的特点和文化特色,将中国式摔跤引入学校体育中,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质差异、兴趣差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 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的原则

3.1 技术教学与文化传播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是要求教授几个技术动作,还应该有传播体育文化,塑造良好的品德的功能,这就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教学中把技术教学和文化传播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植入中国式摔跤技术动作的同时也要把传播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和传播体育的基本知识结合中国式摔跤中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真正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谈论、欣赏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体育热”,促进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只有这样,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个性,从而优化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3.2 民族体育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社会环境、哲学文化、生活风俗中孕育而来的,有着很强的民族属性,相比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理念,民族体育中所提倡的品德培养、强身健体更适合学校体育中对学生的培养。体育教学中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和技术,既要保持民族传统文化但也绝不能固步自封,还要结合新时代文化精髓和先进的技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就是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同时不断吸取新的养料,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也要继承传统精华,还要结合学校体育现实予以创新,从而使学校体育中西贯通、融合为一体发展。

3.3 游戏活动与技术传授相结合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把体育技能传授、游戏活动、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哲学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体验到技能的动作要领、学习价值,并初步形成价值导向和目标期望。中国式摔跤如何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进入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从事中国式摔跤的年轻人属于间接兴趣。虽然他们喜欢运动,但他们不知道中国式摔跤,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接触。中国清代有一个官方的摔跤机构叫善扑营,为了让他们对摔跤有一个积极的理解并喜欢它,我们要结合历史和文化,让他们了解宋代的燕青扑跤、清代康熙智擒鳌拜、蒙古的男儿三艺博克,明白中国式摔跤的形式、作用、价值,突出中国式摔跤的文化、仪式、娱乐性,把摔跤技术融合在游戏活动中,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3.4 动作规范与灵活选择相结合

规范性是教学基础,灵活性则是教学是发展,教学规范性和灵活性是辩证关系。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也应遵循这个基本规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流程的实施、技术动作的传授以及结果评价的标准都要求做到规范标准,即教学大事讲规范。而在技术动作的取舍、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练习的量与强度就要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体育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即教学小事讲方法。规范性和灵活性看似矛盾,却只有把教学规范性与教学灵活性完美结合,教学内容与形式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体育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使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4 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的具体路径

4.1 以教学目标为主导挖掘中国式摔跤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又与世界体育文化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体育教学中只有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体育文化相结合,中国未来的体育、中国未来的学校体育才能走出困境走向繁荣。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需要民族体育的文化内化。通过对传统精神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消除对传统体育错误认识,弥补西方思想影响下物质利益膨胀和道德危机的缺陷。体育教学中挖掘中国式摔跤的内涵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科学和学科理论的支撑。建立起中国式摔跤为体育教学服务的内容体系。是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的重要路径

4.2 以游戏竞赛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本身就是从游戏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身体活动的游戏,在活动中强健体魄、娱乐身心、发展智力和塑造品德,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竞赛的教学手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竞赛手段引起青少年对学习中国式摔跤的兴趣并参与其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中国式摔跤活动中选择小比赛、小游戏,学生感到有新意有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参与活动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4.3 以地域文化为特色选择合适的技术与方法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资源,地域文化影响着本地域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审美追求等。学校体育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体育教学中结合地域文化的体育项目,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能愉快地接受体育课程。因此,体育具有地域性, 体育课程和地域体育文化特色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体育课程离开了地域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地域文化离开体育课程也会成为无轮之车,二者是共生共存的。以地域文化为特色选择中国式摔跤中的技术与方法,源于中国式摔跤植根于中国,融合了中国各个民族摔跤项目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国学校体育教学中选取符合各地各学校的特色技术与方法,其本身的价值观、趣味性, 就会使学生产生兴趣。这就对体育课程内容本身提出了地域化要求,要求我们教学内容选择要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与要求。

4.4 以学生体质为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中国式摔跤的技术动作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在体育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满足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植入中国式摔跤时我们要提前考虑消除或减少学生间差异的策略,利用中国式摔跤中基本功的练习技术和方法,通过选择中国式摔跤中不同的技术动作、在练习中设置一个合理的达标线,在练习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达到锻炼的目标,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和终身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国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中国式民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