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通内外『双循环』 为年轻干部成长赋能
——江宁区构建年轻干部『双循环』成长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2021-11-22南京市江宁区委组织部

党的生活(江苏) 2021年4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园区干部

■南京市江宁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列为区委战略性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构建四环相扣、一线赋能的内外“双循环”路径,有力推动了全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

聚焦“四限四难”障碍,从“引、储、流、用”四环相扣持续发力,打通年轻干部成长“外循环”

多向引,保持储备常量。增加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录。发挥机构改革后组织部门对编制、干部、公务员等工作的综合统筹职能,以街道集成改革为契机重新核定街道“三定”方案,并对长期满编的城建局、科技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给予编制补充调整,增加年度招录名额指标。2020 年计划招录公务员50 名、事业人员111 人,数量为近十年最多。实施“江海纳才”专项储备计划,建立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工联席会议制度,依托江宁开发园区、国有企业类型多和综合实力强的优势,直接招聘国内“双一流”高校和世界排名前200 的知名大学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储备高素质年轻干部。2020 年,全区开发园区、国有企业招聘人员中,985、211 高校高学历人才占一半以上。探索创新引进办法。结合开发园区“一区多园”和去行政化改革,赋予园区干部人事管理自主权,针对招商、融资、规划建设等紧缺型人才,开展特职特聘、特岗特薪试点,从世界 500 强、中国500 强、民营500 强企业,“猎头”定向引进高层次人才。2020 年引进5 名投资经理、风控负责人等高端人才,并采取年薪考核制。

全域储,盘活现有存量。开展“干部普查”。组织开展83 后正科级、85后副科级年轻干部专题调研,不预设规模、不限制名额,构建年轻干部队伍“三库六名单”,即专业干部库、企事业干部库、结构性干部库,经济综合、农业农村、城建规划、园区国企、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六类干部名单。瞄准“重点人群”。对入库年轻干部进行综合分析,实施“两轮比选”,第一轮,明确标准(全日制学历、任职时间),由各单位党组织推荐,对年轻干部进行排序推荐。第二轮,创新运用点名调训举办年轻干部培训班,通过理论测试、研讨互动、情景模拟、座谈交流等方式,近距离对推荐人选进行观察识别、印证研判,将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列入重点跟踪人选,纳入递进培养计划,建立“成长档案”。实行“有进有出”。对进入组织视野的优秀年轻干部,采用“不公示、不公开、不以一次选拔定终身”的方式,强化日常跟踪了解,及时把略胜一筹的补充进来、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构建即时掌握、持续发现、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跨界流,激活优质变量。常态化推进。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交流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了任职性交流、培养性交流、考验性交流等六种交流方式,推动年轻干部“全域畅游”。推行聘任制管理。在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和街道集成改革中,淡化行政、事业、企业人员身份管理,以“能力、业绩、贡献”作为用人导向,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充分调动各身份性质干部的积极性,园区街道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大幅优化,80后年轻干部占比由不足10%提升至40%。用足政策红利。将国有企业平台作为年轻干部历练的重要平台,用好调任通道,推动年轻干部双向流动,2020 年开展机关部门、园区街道、国企平台干部交流49人次,新提拔6名行政事业人员交流到国企领导岗位。

大胆用,扩大选拔增量。拓展选拔空间。预先算好“四笔账”,即年轻干部配了多少、缺多少、三年内岗位空多少、储备了多少。统筹使用领导职数与职级职数资源,积极争取区管单位机构升格,多层次挖掘领导职务职数空间,对优秀年轻干部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将区管单位年轻干部配备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及党组织书记述职内容,在中层干部调整中刚性规定年轻干部配比,要求原则上占到六分之一比例。实施工程项目牵引。实施年轻干部“5050”工程(用三年时间选拔50 名45 岁以下区管正职、50 名35 岁左右区管副职),近两年已选配45 岁以下区管正职41 人、35 岁左右区管副职58人。目前,全区“78 后”区管正处干部共29 名,在街道党政主官以及机关部门“一把手”等关键岗位任职的 15 人;“80 后”区管副处干部81 名,其中规划、金融、科技创新等紧缺专业人才31人。

聚焦“三强三弱”短板,从“淬火、蹲苗、滴灌”一线赋能精准发力,畅通年轻干部德才兼修“内循环”

精心淬火,一线压担铸就“铁肩膀”。将村(社区)作为年轻干部成长重要平台,在村(社区)换届安排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任党组织书记,在基层治理一线交任务压担子,推动年轻干部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涵养过硬政治定力,练就担当“铁肩膀”。目前,全区有71 名80 后年轻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精细蹲苗,一线锻炼增添“烟火气”。坚持一线导向,分批派驻53 名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选派72 名优秀年轻干部和重点培养对象,充实到对口支援一线。依托“宁帮手”体系,组织287名机关部门80 后年轻干部全面参与江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社会治理建设,参加党员干部“三帮一包”惠企“帮手”行动,促使年轻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沾沾“泥土味”,走进群众中间添添“烟火气”,真正扎根基层“蹲”出干事好状态。

精准滴灌,一线实战实现“强筋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向,对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的能力特长、工作经历等情况进行摸底分析,把准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靶向”发力,分批安排年轻干部参与“生态环保”专班、“安全生产”专班、“防疫防汛”专班、“文明城市创建”专班等,以实战实践提升谋划全局、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2020年以来提拔了47名在重点项目、综治维稳、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工作干部,一线提拔比例达70%以上。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园区干部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