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2021-11-22祝伟娜

当代旅游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祝伟娜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20

引言

当前,各大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学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出现想不开的情况,从而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交际产生不良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我国的教育速度发展迅猛,有的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出现了贫富差距,在心理上的落差也不断增大。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和政府应根据那些贫困学生的现实心理情况,通过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一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能力较低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经济情况较差,很多学生的家庭在当地是困难户,需要政府的经济扶持,在物质上比较匮乏。这样的情况导致有的学生非常在意自身的家庭环境,常常在心理上幻想自己如何摆脱贫困家庭的环境,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还会做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从而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1]。

(二)文化的影响

现实社会中,难免存在经济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尤其在大学校园里,部分贫困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因为他们深受周围贫困窘迫的影响。比如自身的思维比较封闭,对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较敏感,从而使得有些贫困大学生对社会出现不满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再者,有的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家庭贫困的原因,与高校的主流文化氛围有所冲突,有的学生就会对周围的学生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出现严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2]。部分贫困大学生在经济拮据的时候,很想求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因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理,所以不会主动向他人提及自身在生活方面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他人的帮助会给自身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另外,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焦虑心理,他们常常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躁,不能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问题[3]。然而,很多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十分渴望自己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因为自己比较敏感多疑的心理特点,导致他们在和其他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交往时,经常会出现不自信的情况。

(三)环境的影响

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经常会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会对学生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贫困家庭的父母,自身就受到很大的社会压力。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自己家庭很穷的心理,并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他们说出家里比较穷,让孩子懂事等话语。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总会思考自己的退路是什么,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的贫困教育和人格观教育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高校就已经与社会上的企业联手设置了一些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兼职岗位,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工作,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如今,我国很多高校也有这样的兼职岗位,但是数量不够多,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出现经济困难,却没有合适的求职渠道,从而增加经济困难[4]。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让相应的部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设相应的兼职社团或者兼职网站等,让他们在这上面寻找适合自身的兼职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让贫困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经济报酬,还能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对自身的经济现状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部分大学生没有正视自身的家庭贫困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对家庭、社会不满的心理。因此,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给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在课堂上可以结合现实社会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性形成全面的认识,加强对他们的人格观教育。再者,高校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关于人格观的辩论赛,让不同专业的院校积极参加,由参赛学生自己准备参赛的资料和稿件,这样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书籍和网络资源查找大量关于人格观方面的知识,从而不断弥补自身人格中的缺陷。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他人的发言和观点,全面认识人格观的相关知识,促使他们对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理性分析,不断改善自身的心理将抗问题。另外,高校可以定期与其它高校联手举办一些座谈会,以学分制的形式鼓励不同院校的学生积极参加,让他们在座谈会上通过听取其他高校的人格观,吸取里面值得自身学习的部分,在座谈会结束后可以让他们写一些观后感,加强对学生的人格观教育。

(二)通过各种奖励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

如今,很多高校对贫困大学生也有相应的经济帮扶措施,比如助学金、困难补助金以及物资补助等。这样的方式虽然会帮助那些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缓解经济上面的问题,但是也容易给部分心理敏感的贫困生造成心理影响[5]。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可以与社会联手举办一些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获取经济收入,比如体育比赛、写作比赛以及实验比赛等,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在参赛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还能通过比赛获得奖金补贴经济上面的问题。

再者,经过网络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敏感心理,他们担心自己与其它学生相处不好,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比较谨慎小心。然而有时谨小慎微的心理容易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会让其它学生对贫困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宿舍文化活动,以学分制的形式鼓励各个宿舍踊跃参加,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拉近自身和舍友之间的关系,帮助那些人际关系紧张的贫困大学生,在参加宿舍文化比赛的过程中,改善自身的人际焦虑心理,通过有舍友的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6]。

三 旅游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

除了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还可以通过教师薪资补贴的方式,组织部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方式,以文字、图片或视频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学到这些心理健康理论,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留言,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引,学生在教师的心理疏导下,能够对现实的一些情况形成理性的认识,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贫困大学生心思比较缜密又过于自卑,导致他们不会主动在教师开设的账号下面与教师进行交谈,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团队以匿名访谈的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扶贫制度

以往各地政府会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补贴,如今每年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这样的补贴政策不仅容易给政府造成经济方面的压力,也并不能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政府可以与一些著名的企业家联手举办一些资金扶持政策,在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的过程中,让企业家以无息贷款的方式资助大学生,这样可以让那些贫困大学生毕业之后,通过自己的劳动进行还款,减轻他们经济压力。

五 结语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方方面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高校、政府与社会连起手来,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帮助大学生对自身的贫困现状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促使大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社会,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快乐的心态。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趣味测试 分析你有几分懦弱人格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