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社会学课程的路径研究

2021-11-22文,许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社会学思政体育

洪 文,许 建

(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必须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4个相统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体育社会学课程中思政元素进行加工转化为育人资源,与其相辅相成产生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成新时代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1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社会学课程的重要性

体育社会学课程是研究体育中的社会现象问题,促进体育和整个社会正常健康发展的基础课程。激活体育社会学中课程思政功能,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1.1 思政教育内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以新视角重新认识思政教育,防止出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两张皮”现象。在面对国际体育社会性问题时,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与理解,形成旗帜鲜明的立场意识和高风亮节的思政素养。

1.2 课程思政有助于体育社会学课程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

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体育社会学教学,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强化大学生与社会现状衔接的实践学习。将体育社会学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贯穿于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任务与过程中,有利于体育社会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是体育社会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责任田”。改变“重技术轻文化”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加强体育社会学领域育人的全面性,共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1.3 体育社会学课程思政有利于体育强国建设,弘扬“体育精神”

课程思政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要将体育社会学中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等体育运动教学内容科学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体育社会学课程中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例如,结合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等经典代表性的体育赛事,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女排精神”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体育强国的建设。

2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社会学课程的路径探索

2.1 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体育社会学课程内容协同融合

深入挖掘专业知识隐含的思政元素,从体育社会学课程中选出每章节相对应的代表性事迹。例如,在《体育社会学(高教版)》第四版绪论教学中,介绍到“中国体育社会学课程发展历史”时,可以与我国历史、思政发展史前后等相互联系;在“《体育社会学(高教版)》第四版课程第十二章第三节体育运动与民族”教学过程中,可举出相关的事迹如“中国女排从1981年到2019年的十个世界冠军的历史”,还可以借用电影《夺冠》,以顽强拼搏、勤学苦练、同甘共苦的训练精神面貌和激动人心的比赛片段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大学生优良思想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我国体育事业贡献力量的远大抱负。

2.2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的能力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抓住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加强各校课程思政队伍建设,应以思政课老师为“圆心”,专业课、综合课老师为“圆弧”,共同构建高校思政团队。积极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培训,探讨新颖的教法与学法。教师应积极阅读国家教育局、体育局等下达关于体育思政建设内容相关的文件,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积极建立教师思想品质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教师应始终牢记以“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为目标,将正确、合适的思想道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2.3 运用“互联网”加快课程思政的融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将互联网信息与体育社会学的思政元素深入融合多角度进行讲解,能抓住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变化,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社会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应重视借用各大高校的思政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经验,逐步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的线上教学资源库。高校还可开展“校园风云人物”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学习软件或微信公众号,将校园体育“正能量”的事迹作为课程线上学习的内容,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思想品质。

3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社会学课程的方法探索

3.1 基于课堂要创新教学,且将课程思政纳入考核与评价体系

课堂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氛围要发挥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在教学中不能走“老师只读,大学生只听”的教学老路,要摆脱过于依赖教材的现状;第二,要引导大学生由教材学习转向学科学习,课后推荐大学生阅读体育社会学相关的专著、期刊等,丰富大学生知识积累;第三,让大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与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度讨论,增强课堂的交流与学习效果;第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提出问题,提高大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将课程思政纳入社会体育学考核和评价,能了解大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该课程教学应改善的地方,有利于课程思政成功融入体育社会学课程。

3.2 增加关于体育社会学课程的思想政治讲座

在高校教育中,校园讲座对校园文化熏陶有着重要意义,其能给大学生切实的思想与人生启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与人生目标,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保持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初心;体育社会学课程内在元素与外在元素都具备较强的影响力,是推进体育社会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能促使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在体育社会学课程可以多开展思政讲座,如设置“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专题、“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专题等讲座,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3.3 将专业知识、课程思政、社会实践三者紧密联系

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思政理论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融入思政理论教育,促使知识与价值有机统一;学习思政理论时,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高校还应注重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见证知识理论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专业知识、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相互联系、共同促进,才能使大学生逐步建立成熟稳重的精神世界,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

4 结 语

在新时代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体育社会性问题相关的专业课程体育社会学为载体,将其思政元素提炼、加工、融入体育社会学课程,是当前培养大学生全面性发展和思政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课程思政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提高自身思政理论储备;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科学纳入教育评价体系;需要增加体育社会学讲座与互联网的运用,推动思政教育发展与体育社会学课程发展的同步性,达到“协同共进”培养体育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社会学思政体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意外遇见社会学
意外遇见社会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