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初学者运动技能背景干扰效应的综述

2021-11-22韦蓝诗陈昊罗文瑞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组块初学者成人

韦蓝诗 陈昊 罗文瑞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自从背景干扰效应的提出,组织者应该采取哪种程度背景干扰练习条件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从成人初学者视角对国内外背景干扰效应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从中找出规律并发现不足。

一、关键概念的厘清与界定

(一)背景干扰效应

威廉姆·巴廷(William Batting,1979)首先将“背景干扰”概念引入,他在语言技能研究中发现,虽然在技能习得阶段安排大量干扰练习因素会对学习者产生暂时的消极作用,但是最终却会促进学习者技能的保持和迁移。后来他在研究中证实,学习者在技能学习中的确存在这种奇特现象,因此Batting提出了经典的“背景干扰效应”假说。该假说指出,在技能习得阶段,采用低背景干扰练习方式要比采用高背景干扰练习方式有助于技能的学习,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的保持和迁移测试,高背景干扰下要比低背景干扰下技能掌握得更好。此前大部分人觉得干扰只会产生负迁移,然而,Batting的研究结果和以往人们的观点截然不同。同时他指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不一样的任务和技能能够产生干扰,而背景干扰的改变可以通过变动练习安排的组织形式来实现[1]。

张英波这样定义:背景干扰又称关联干预,指学习者在同一练习单元中学习一种或多种动作技能时,教学者通过变动练习组织形式进而对学习者操作成效产生的干扰[2]。

经过梳理和总结,本文认为背景干扰效应就是指高背景干扰的练习方案产生的学习成果胜过中等、低背景干扰的练习安排,这类学习效果体现在技能保持和迁移,而非在技能习得阶段。

二、背景干扰效应在运动领域的运用

谢伊和摩根(Shea and Mogen,1979)是第一个把背景干扰效应应用到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他们把Batting的“背景干扰效应”假说放到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验证了在运动技能学习中一样存在背景干扰效应。他们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两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手臂穿过一连串木制阻碍。操作中包含动作的三种不同形式,一组采取组块练习法,第二组采取随机练习法。成绩显示,在练习过程中,组块练习组的操作成绩优于随机练习组;不过在保持和迁移的测验中,随机练习组的成绩却优于组块练习组。也就是说,随机练习法的学习效果更好,并且在出现新的操作任务时也会产生更好的操作[3]。

Shea和Morgan(1979年)建议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同时教授几种技能,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和转移利益。一些运动学习教科书的作者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教学策略(Rose,1997;Kluka,1999;Coker,2004;Schmidt&Wrisberg,2004;Magill,2005;Schmidt&Lee,2005)[4]。

此外,这些研究人员声称,在获取过程中牺牲早期进展是可行的,以获得后期的成功,这是通过技能保持和迁移移测试来衡量的。Schmidt(1988)[5]明确赞同语境干扰效应的教学应用;他说,这在学习中导致了很大的差异以及代表稳定的运动学习原理。自Shea和Morgan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很多研究者为背景干扰建立了一些条件。从对他们相关文献回顾中,Magill和Hall(1990)得出结论,基础或实验室研究中背景干扰效应的结果是稳定的,而实际运用中却是稳定的。布雷迪Brady(1998)[6]证实了Magill和Hall的结论,但补充说,结果是受由年龄、技能水平、任务类型、实践数量和背景信息的数量所影响的。虽然背景干扰效应的应用仍然得到了一批学者的大力支持(Lee&Simon,2004年;Schmidt&Wrisberg,2004年;Schmidt&Lee,2005年)。但是也有研究者(Wulf,Horger,&Shea,1999 年;Wulf&Sea,2002 年;Brady,2004年;Guadagnoli&Lee,2004年;Russell&Newell,2007年)质疑它在学习运动技能方面的有效性。

三、背景干扰效应在成人初学者动作技能学习中的研究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学习者的特征是约束背景干扰效应产生的因素,尤其年龄和技能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对成人初学者背景干扰效应进行综述。

吉德和马吉尔(Goode&Magill(1986))的研究证明了初学者技能学习中存在背景干扰效应。研究选取大学羽毛球女生班的初学者作为实验对象,被试需要学习长球、短球和大力发球三种羽毛球发球类型,为期3周,3次/周。被试一组采用组块训练,另一种采用随机训练法。实验结果显示,随机练习组的保持和迁移成绩都比组块练习组好,尤其是迁移成绩差异特别显著[7]。

Chamberlin、Rimer and Skaggs(1990)[8]以及 Landing、Hebert and Fair-weather(1993)[9]也都做了研究,实验测试任务都是篮球投篮,他们将被试分成2组:低背景干扰练习组和高背景干扰练习组,实验过程中练习不同距离的投篮,实验结果同样说明了在女子初学者的篮球投篮动作技能学习中存在背景干扰效应。

在Brady(1997)的研究中,对本科生高尔夫初学者进行高、低背景干扰的研究,结果两组没有差异,即没有发生背景干扰效应[10]。在随机和组块练习组间没有差异这一结果也符合很多学者(Bortoli等人1991年;French等人1991;Hebert等人1996;Hall等人1994)的研究。

国内也有不少人探讨了初学者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背景干扰的影响,并且在选取高程度和低程度 2 种极端干扰水平练习方式的基础上,补充了序列练习方法,并将序列练习方法和2种传统练习方式产生的学习影响进行对比研究。

白雪冬[11]的研究增加了序列练习方式,并验证了初学者技能学习中存在背景干扰效应。白雪冬以60名大学生网球初学者为实验对象,在6节课中,被试需要学习正手抽球、反手抽球、反手切削球。被试均等分成三个组别:组块、序列、随机练习。最后一次课休息20分钟后进行即时测试,两周后进行技能保持和迁移测试。结果显示,即刻测试中,序列练习组成绩最好,组块练习组最差;在保持和迁移测验中,随机练习组成绩最好,并发现在迁移测试中,组块练习组和序列练习组成绩下降非常明显。

以上四个研究都在实验中证明了成人初学者在技能学习中出现了背景干扰效应。

然而有趣的是,余方亮在对初学者足球胸部接球学习研究中得出了与前者不同的结论。他以33名大学足球初学者为实验对象,将被试分为3组,对照组为低背景干扰的组块练习组,实验A组为中等背景干扰的递进练习组,实验B组为高程度背景干扰的重复变化练习。为期8周,每次课练习总次数均为40次,总共练习了320次。对照组每次先进行20次挺胸式练习,再练习20次收胸式接球。A组:1-4次课采取组块练习方式(同对照组),5-8次采取重复变化训练方式(同实验组B)。B组:采用重复变化练习方式,将练习挺胸式和收胸式接球进行交替练习。结果显示,在一周后的技能保持测试中,实验A组的成绩最好,而实验B组和对照组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也就是说在这个实验中,中等背景干扰比高背景干扰练习的学习效果更好。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初学者在足球胸部接球学习中,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12]。

通过研读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收益匪浅,但上面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解除笔者的一些困惑。从上面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大多研究证明了成人初学者在动作技能学习中存在背景干扰效应,但也的确有研究结果说明了成人初学者在动作学习中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这告诉我们,成人初学者背景干扰学习效果的研究结果中还不能达到一致,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结果?成人初学者的背景干扰研究中尚且未得出很明确和有规律的结论,那么儿童初学者、技能熟练者是不是也会存在同样的困惑?如果能澄清一些研究结果互不一致的情况,将能帮助我们正确选择练习方式。

猜你喜欢

组块初学者成人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养大成人
轮滑冰球初学者运动体适能与专项技能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成人不自在
阻力学理论视角下成人游泳初学者泳姿的选择
为什么听得懂却不会做
试析“词汇组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