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1-11-22邹学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资源体育

邹学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院

一、研究目的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人们的健身热潮不断涌现,但是有限的体育资源难以满足广大健身人群的需求。加快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共享是实现全民健身战略过程中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改善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为满足邻近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资源整合以及确保运营成本风险和安全风险的前提下,优化体育资源使用,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操作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场地资源的效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共享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互补,也促进了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融合。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检索和查阅历年有关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期刊篇名目录,收集近几年来我国关于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比较详实的文献资料参考。

(二)调查法

针对研究需要,对我国部分高校、中职、高中、初中、小学等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社会共享情况进行调研。

(三)访谈法

为了本课题的研究,笔者电话、微信等形式访问了部分高校、中职、高中、初中、小学等学校的校长、体育科组长、体育专家、学者,以及学校周边的社区居民群众,就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为本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三、研究内容

(一)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意义

加快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也是一个实际需要,有效地盘活学校体育资源,实现和社会共享,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基层单位表现不好。学校体育设施占据了中国的体育资源的相当大的比例。如果社会共享得以实现,它可以解决群众体育缺乏资源的问题。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可以提高群众的认识,并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之路。每所学校的体育资源锻炼环境优美,能极大的满足周边群众的锻炼需求,同时学校也能获得一定的创收。

资源共享能够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价值的最大化,学校体育资源在满足正常的上课训练之余向社会有偿开放使用,清除了社区居民无处锻炼的障碍,为全民健身运动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是推动和谐社会、群众体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只要处理好学校体育资源的组织管理、校园安全、收费等相关问题,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构建学校体育资源可持续社会共享模式。旨在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最大化,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达到互相融合、互利共赢的模式。

(二)影响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因素

1.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理念

学校体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复杂,主要由政府拨款、社会各界捐助、学校自己出资建设三个方面。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制约,就现在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资源主要用于教学,很少投入到社会开放使用。学校的行政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直接决定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共享的效果。有效地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并避免资源浪费和因长期闲置设备的老化,大大提高了学校体育资源的使用价值。学校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学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意识,科学有效的实施学校体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2.学校管理缺乏合理的保障制度

出现学校体育资源排斥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是学校领导认为:学校体育资源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学校师生,如果对外开放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最重要的是影响师生的安全。但是,在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体育场馆都是面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率很高。当前公共体育锻炼场所、体育设施、人力资源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学校体育资源主要是政府投入的社会公共资源,应该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推动学校体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让民众分享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很多社区居民愿意选择居住地附近锻炼,学校可以选择在晚上、周末、寒暑假、节假日向附近居民开放,有偿使用。

3.缺失社会信任平台

共享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社会信任,但是近几年随着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过分担忧,这也是影响学校体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因素。健身需求者与学校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信任平台,学校担心将场地资源开放后,周边居民在个人素质、运动爱好、锻炼习惯的方面等存在一定的陋习,蓄意破坏等问题频发,扰乱学校的相关管理秩序,这样就得不偿失。还有一部分人错误的理解为学校场地资源是无偿使用的,没有形成有偿消费的观念,这样给管理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想要让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实现社会共享,就得供需双方形成良好的信任平台,保证双方的权益。

4.学校场馆对外开放运营成本高

一般学校体育场馆承担着繁重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任务,想要和社会共享使用还是比较困难的,更不可能完全商业化。此外,学校要想实现对外开放,就需要一定的资金维持运转,比如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安全保障人员、收银人员,清洁人员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对于经济实力薄弱的学校来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这些场馆的运营,所以没有一定的政府补贴很难实现体育场馆的社会化共享。

5.政府包办的管理制度使学校缺乏社会共享的服务意识

学校的场地资源的使用和运转受政府主导,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校就产生了依赖性,校领导就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完全服从上级领导和安排。在体育场馆的管理和利用方面就缺乏积极主动性,完全依靠政府的直接拨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创新管理体制,合理的利用场地设施创收,而不是一味的“等、靠、要”。全面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将场地创收和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三)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策略

1.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社会共享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蓬勃发展,政府的有些管理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应积极改变它的理念和措施,采取“放、管、服”的管理模式,让学校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效制定发展机制,运行机制,构建学校的体育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共享的管理模式。此外,政府部门应改变过去的做法,包办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等,让学校自己探索实践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部门做好相对应的监督、管理工作。

2.通过社会力量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在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过程中要借助社会企业、事业、社会组织的力量,利用他们的优势来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等问题。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社会化,承办各种体育比赛和重要赛事的推广,从中获得一定的场地费、广告费、冠名费,还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招生带来很多益处。通过承接比赛,吸引更多的运动爱好者、群众、居民到学校进行体育锻炼,以“以馆养馆”的模式从中获益,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资源,服务于社会、群众。

3.构建社会信任平台,实行多样化共享

根据学校体育资源的性质来说,它不受市场的控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在社会共享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庞大的学校体育资源在节假日处于闲置状态,与此同时又是人们需要锻炼的时间节点,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共享,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又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学校可以在政府部门的监督公正下,与一些组织和团体建立合作关系,签订相关的合同和协议,共同促进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可以为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社会团体办理一卡通,为其提供便利,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同时还能为学校创收。

4.严格约定“权、责、利”

在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中必须要严格约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学校要明确其体育资源在社会共享中的权责划分,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与学校合作的第三方机构组织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合同定期交付学校应得场地租金和酬金。学校和租用学校场地的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签署场地使用、利益分配等合同,明确各种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利益分配,避免在运营中产生纠纷。

5.利用互联网建立信息宣传平台

在当今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的发布学校体育资源的开放时间、项目等,定期组织各类比赛,积极宣传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优势,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课程,吸引更多的人群到学校锻炼,营造学校与社区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局面。通过互联网宣传,让本校的学生家长先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可以为本校学生办理家庭卡,逐步扩展到企事业单位,在逐步的全面开放。通过本校学生家长的带动来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6.建立市场化管理运营体制

学校体育资源仅仅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根本不能维持场地的养护、器材的保养、管理人员酬金等费用,只有引入市场运营机制,通过市场运作,提高体育场地的收益,增加学校的收入,同时又能服务于社会,便民利民。学校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化管理,委托企业或物业对学校体育资源的运营、开发、维护、保养等进行管理,在约定的时间段内交由企业托管。这样就可以解决场馆的合理利用和维护保养问题,也提高体育资源的运转能力,服务能力。

7.制定全面的安全保障制度

多年来阻碍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重要因素就是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学校师生及管理者的安全、另一方面是锻炼人群的安全。体育锻炼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提升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活动。在一些激烈的身体对抗体育项目中,比如篮球、足球等,容易造成身体的意外伤害,如何避免这些伤害,或者说安全责任的划分等问题。学校要与锻炼的人群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合同书。其次,通过网络APP向锻炼群体推送安全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锻炼。第三,定期检查维护体育设施,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为锻炼群体提供安全的体育器材和设施。第四,安排体育教师、教练或指导员进行专业指导,帮助锻炼者掌握运动技术,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备队医,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治。第五,为锻炼者购买商业保险,将风险责任降到最低。以上几点就是为学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提供的有效的安全保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还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器材,同时也能为学校带来一笔客观的收入,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影响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因素有:1)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经营理念;2)学校的管理制度;3)信任平台的缺失;4)体育场地运营成本高;5)学校缺乏社会服务意识。

3.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共享的措施有:1)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社会共享长效机制;2)通过社会力量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3)构建社会信任平台,实行多样化共享;4)严格约定“权、责、利”;5)利用互联网建立信息宣传平台;6)建立市场化管理运营体制。

(二)建议

1.政府部门应该转变管理理念,采取“放管服”管理模式,让学校借助社会企业、事业、社会组织的力量,共同探索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承接比赛,吸引更多的运动爱好者、群众、居民到学校进行体育锻炼,以“以馆养馆”的模式从中获益,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资源,服务于社会、群众。

2.学校和各方用签订相关的合同,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共享,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又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3.积极引入市场运营机制,通过市场运作,提高体育场地的收益,增加学校的收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化管理,对学校体育资源的运营、开发、维护、保养等进行托管。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宣传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优势,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课程,吸引更多的人群到学校锻炼,营造学校与社区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局面。

4.学校和企业公共同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和安全事故。定期检查维护体育设施,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为锻炼者购买商业保险,将风险责任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资源体育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