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1-11-22刘亚琴

现代英语 2021年24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跨文化口语

刘亚琴

(郑州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顺畅的沟通和交流的关键在于口头表达力和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认知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含跨文化交际意识、技能、知识、态度等方面。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而且要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然而在实际口语教学中存在诸多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因此,对教师所在院校非英语专业开设口语课程的班级发放了784份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发现。

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认知不清且跨文化意识薄弱。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不太清楚。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太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拿到相关证书;继续深造考研;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等,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相对较为困难。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自身英语能力较弱,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渴求度也较低,不愿主动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比较薄弱。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有跨文化交际的体验,甚至很少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长期缺乏英语交际和文化的交流,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不强。

许多高校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活动设计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直接影响。如教学方式或活动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口语活动,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受到限制。有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口头互动,更多地关注输出和口语表达,很少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导致学生对跨文化知识了解较少。课堂活动很少组织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无法在体验中运用跨文化知识和技能。

缺乏双向引导,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认识不够充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度过高,造成了很多学生对本土文化认识的缺失。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认知能力,却导致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识缺失,这样仍然无法让他们进行毫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英语口语教学的案例分析

学校英语口语课选用的是外研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文化口语教程》,话题主要涉及问候,饮食,旅行,家庭关系,大学生活,环境,法律等方面。口语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背景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营造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让学生运用和产出,在口语课堂体验跨文化交际场景。文章以Unit 2 Food For Thought为例,详细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融入口语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单元主题:Unit 2 Food For Thought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中西方常见食物的英语表达;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用英语讨论一日三餐;

能够用英语在西餐厅预约和点餐;

能够讲述中国筷子的历史起源和相关文化知识;

※情感目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的差异,通过文化对比,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

首先是预习本单元学习内容,并把课上要用到的关于常见食物、食物味道以及烹饪常见食材的英文单词放进FiF口语训练平台,让学生提前预习掌握,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筛选FiF口语训练平台跟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口语练习任务,比如:晚上大餐、预定餐位&挑选座位、西餐点牛排等,主要包含词汇、句型和情景对话,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课中:

Step 1:Review

首先在上课前,先回顾检测学生课前单词掌握和教材预习情况。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每组轮流说出常见食物、味道和食材的英文名称,要求不能重复,英汉对照,发音准确无误。以此增强学生的课堂互动效果,在游戏中提升学习效率。

Step 2:Lead-in

通过中国一句古话“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民以食为天”导入今天的课程,讨论简单的话题:what we eat,when we eat,how our food is prepared,who we share the food with...,以此引起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了解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引入本节课的饮食文化内容。

Step 3:Speaking Activity 1

首先,用中国人常说的一句古话:“have a full breakfast,a nice lunch,and a light dinner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引导学生尝试用英语表达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然后,给出讨论一日三餐的对话模板,让学生使用给出的参考词汇,结合句型,进行对话讨论一日三餐吃什么。最后,进行课堂展示输出,提升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能力。

Step 4:Speaking Activity 2

观看西方就餐礼仪相关的三个短视频,然后根据视频中西方餐桌礼仪介绍,座位、餐具、上菜顺序餐桌氛围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输入,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饮食文化,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餐桌礼仪,了解文化差异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升跨文化意识。最后,给学生一份西餐厅菜单,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约外国朋友吃饭,进行角色扮演西餐厅预约、点餐、结账等,三人一组,在实际场景中体验感知中西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端正跨文化交际的态度,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参考教材23页句型与表达。与此同时,让学生阅读教材20页、23页和24页 Cultural Information部分,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背景知识与文化,比如:西方上菜顺序、牛排几分熟等方面。

Step 5:Group Discussion

通过口语活动2中的西餐餐具介绍,引导学生讨论中国餐具筷子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起源、发展、材质、文化故事以及使用禁忌等方面深刻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并能够用英语介绍、传播中国的文化故事。从文化差异和文化对比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敏感度。

课后:

首先,完成FiF口语平台关于点餐、结账与小费等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其次,分组讨论造成中西方饮食和餐桌礼仪等方面差异的原因,下节课展示。

四、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口语教材,注重课堂教学设计

要选择合适的口语教材来进行口语教学,充分考虑知识、文化和技能的重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进行知识拓展,要尽可能包含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差异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文化差异以及应对技巧。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引导和优化课堂活动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表达与交际实践,引导学生解决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探讨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深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提升文化意识

口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适当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文化的兴趣。如:可以通过观看有趣的短视频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知国外文化。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放松地进行口语表达,从而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在口语表达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学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培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参加英语角、文化角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环境。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接触真实语言材料,如英文影视作品、书籍、电视节目和短视频材料、原版新闻材料等,自主培养文化意识,拓宽视野和文化背景知识储备。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作为跨文化能力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培养和提高的,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口语课程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学校营造跨文化交际环境,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文化差异,提升文化敏感度,学习应对策略与技巧,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跨文化口语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酒中的口语诗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