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意象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

2021-11-22

现代英语 2021年24期
关键词:意象英语教学教材

吕 燕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一、文化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意”指审美主体的意识、心志、情义、旨趣等心理内涵,表现于艺术作品则指其思想含义、情理内容、精神境界;“象”源于物,从具体形象概况得来,不仅成为形象与想象的共名,而且积淀了具象思维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意”和“象”最初连用是《周易》中用以指卦象,其后形成“意象”一词,在历史、哲学、美学、诗歌文学等范畴也逐渐发展。

“文化意象”的概念最早由谢天振教授于1999年在其专著《译介学》中以“烟花三月下扬州”中为例提出,随后在翻译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并被更多领域借鉴使用。一般来说,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与民族传说有密切关系。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文化意象有承载文化、记录文化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

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世间实有、神话传说甚至虚拟世界的植物、动物、人物、一般物品、事件等,也可以是民族信仰、地方风俗和民族习惯等,还可以是形容性词语中的形象或喻体等。然而,在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各民族对事物形成了相通或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有些文化意象可能是不同民族共有的,也有些文化意象在不同的民族里含义稍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截然相反。另一方面,随着各国交流的增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象有可能逐渐被其他民族接纳,从而导致文化意象的内涵发生变化。

二、文化意象融入英语教学的作用

(一)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把握文化意象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精辟要义。许多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文化相关的内容往往理解不够透彻,对文化意象更难以把握。事实上,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对文化意象有较准确的把握,语言学习则可事半功倍。以听力为例,在往年的CET4听力理解中,曾有一则长对话里反复出现了 castle一词,并出现了“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这句谚语。如果学生明白英语文化中castle是欧洲中世纪贵族们修建以进行军事防御为主要用途的产物,对理解该则对话内容、选出相应答案大有裨益。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象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二)增进大学生对中西文化的理解

以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外优秀文化。以白色为例,白色在西方文化里向来代表着纯洁、神圣、高雅等,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白色首先代表着不吉利,是葬礼上使用的主要颜色。近百年来,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白色代表纯洁、真诚也逐渐被世人所接受,一百多年前白色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嫁娶喜事中,如今人们对身穿洁白婚纱的新娘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对“白色”的文化解读仅限于此是不够深入的。在我国各类艺术创作、包括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白色备受推崇喜爱。杨敏曾就“白色祥瑞动物”这一文化意象指出,“白”是光明、光亮、洁净之意,表显赫,喻贤明、清正,“白”具有令人向往的崇高性质,是仁人志士明君贤臣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和精神境界;《楚辞·橘颂》中有“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汉书·王莽传》中有“白黑纷然”,前者的“白”即指贤明,而后者是为“清”。由此看来,哪怕是在传统文化中,“白”的含义也有和西方重合的地方。或许这正是白色婚纱被我国大众接受的重要前提,“西风东渐”并不是唯一原因。

(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弘扬的途径发生了变化。过去文化交流主要是特定的中外人员面对面交流或通过书籍、报刊等进行交流,如今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四通八达,只要有一部联网手机,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角。大学生懂英语、精母语,文化意象融入英语教学,可让大学生领略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精妙之处,形象甚至具象地用直达人心的方式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在文化意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中仅偶有涉及文化现象的解释,在教材中不成体系

除了以文化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高校英语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教材大多没有将文化方面的知识列为重点学习内容,更没有专门讨论文化意象的部分。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综合教程》为例,该书是这套教材的精读教学用书,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用书。在书中,对文化相关内容进行阐释的仅在“Notes”里稍有涉及,但少有较深入的解释,更勿论文化意象在教材里成一体系了。

英语教材内容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不言而喻。教材上有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文化相关内容在教材中的缺失,左右了师生对于此的教学态度、学习态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面两个问题出现。

(二)一线教师地位尴尬:讲或不讲,是个问题

由于教材中缺失相关内容,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认为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受限于各种因素,比如时间安排,却不能、不敢重点讲授,要么只跳过不提,要么退而求其次,稍作提点之后将相关资料作为拓展阅读让学生自行学习,至于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以上述系列的《综合教程1》第六单元Text A The Delights of Books为例。该篇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文章涉及大量英国历史人物和英国文学名著,如不真正知晓这些内容,对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是很难理解的。然而在课后涉及这些内容的仅仅是“Notes”里对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稍微解释了一下,对其他人物只在“Proper Names”中进行人名翻译、身份注明,而他们的贡献、主要作品以及内容等丝毫不提及。教师对所在学校的一年级新生的英语教师进行过了解,大部分教师会拓展至“这位诗人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但不会就这些内容进一步讲解。

(三)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不够重视,导致语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在外语学习中,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分割比较严重,许多人认为学英语就是学这门语言怎么用而已,认真了解外国文化、深刻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英语学习并无太大益处。学校就英语教学中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可度进行的1000份问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和自己的汉语文化水平没有什么关系,55%的教师认为汉语介入过多会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然而中西文化有相同、相通的意象,也有许多相去甚远的意象,对文化如此轻视,必然导致英语学习似懂非懂。再以上述《综合教程2》为例,该教材第一单元Text A What Can Americans Learn from Confucianism。虽然文章主要讨论儒家学说的内容,但学生经常有“懂单词但不明白句子意思”的感觉。归根结底,这是学生不甚了解儒家学说而引起的。涉及我国最突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学习尚且如此,涉及别的文化的语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状态能谈什么中西文化交流、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呢?

四、文化意象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

文化意象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改变上述状态的有效方法。促进二者融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融入高校英语课程体系,多课程共同带领学生学习文化意象

世间万物、过往将来、真实虚拟,无一不存在文化意象的具体表现,各专业的中英双语课程任课教师也可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化意象讲解,因此文化意象的教育可不局限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各级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统一规划起来,把中西文化意象的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堂教学中去,促使二者无缝连接文化相关内容,全方位帮助学生学习和把握文化意象。

(二)高校英语教材中系统地增加文化意象的学习重点

在教材中增加完整、系统的文化意象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列为重点。由于文化意象包罗万千,教材中不可以一全百,但能以点带面,从而关联到更多的文化意象的学习。比如在《综合教程3》的第五单元Text A中出现了丁香花(文中莱丝丽小姐独有的气息),而丁香花在中西方都有不同的寓意,在西方文化中,丁香花代表的是纯洁、纯真,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人常借其描写夫妻、情人或朋友间的离愁别恨,如杜甫的《江头四咏》“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和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而借由丁香的文学意象,又可引出中国文学中较为独特的十大意象——“大雪”“夕阳”“游子”“南山”“东”与“西”“雷雨”“白色祥瑞动物”“血”“星辰”和“花园”——进行简单解读和阐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典型意象的复杂内涵。

(三)在课堂教学中从听说读写译全面注重文化的理解和文化意象的把握

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相比之下,泛读和翻译方面比较注重中西文化内容的融入。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而有些泛读教材中也已经有大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既然对文化意象的准确把握可以大大推动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听力、口语,还是阅读、写作和翻译,都应该将文化以及相关意象嵌合在英语各技能的教学和测试中。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教学过程中较全面地、系统地学习文化意象,而在测试中则以点嵌合。

(四)在课堂教学外将文化意象融入各种英语活动中

文化意象融入校园文化体系。在不同的平台、渠道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主题的与文化意象相关的各类活动,如在英语论坛、讲座中,或进行特定主题的文化意象教育,或将中西文化融入活动主题和内容中。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随时随处可以接触、学习和运用文化意象,让文化意象在学生的校园生活里的渗透成为一种日常。

猜你喜欢

意象英语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抚远意象等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意象、形神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